APP下载

基于国内医院临床工程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20-12-29丛茂柠彭茂季智勇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期刊领域文献

丛茂柠,彭茂,季智勇

1. 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医学技术系,江苏 南京 210038;2.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临床医学工程处,江苏 南京 210029;3.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临床医学工程处,上海 20130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自身的健康愈加重视,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极大的促进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1]。现代医院中医疗设备一般都占固定资产的一半以上[2],医疗设备对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医疗机构诊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医院临床工程部门是医疗设备的维护者和管理者,对保障医疗设备安全、稳定、高效的服务于临床,对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国内临床工程领域相关研究的文献量持续增长,展示了其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反映了该领域在起步较晚、多学科交叉下所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近几年,多位学者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分析工具,对临床工程领域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3-6],而针对国内医院临床工程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综述不多。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结合CiteSpace软件,分析了21世纪以来国内临床工程领域在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梳理了该领域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实践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文献检索基于中国知网,在高级搜索中选择“期刊”,设置主题为“医疗设备”或含“医疗器械”,文献分类目录只选择“医药卫生科技”,时间跨度从2000年至2018年,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共检索到19950篇文献。删除会议、征稿、英文等资料,最终得到18906篇文献,将文献记录以refworks格式导出,作为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源。

1.2 研究方法

分析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近几年在教育学、经济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正逐步加快[7]。软件设置每条选中的记录至少被引2次,分别以关键词、作者和研究机构为节点类型进行可视化分析[8]。

2 结果及可视化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分布

医疗设备相关文献的发文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2002年前总体较为平稳,年发文量变化不大。从2003年的527篇起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1787篇,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图1 2000—2018年医疗设备相关文献年度变化趋势

2.2 期刊统计

检索的文献分布在总计585种期刊中,文献量前十位的期刊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和《中国医学装备》是排在前列的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卫生经济》和《中华医院管理杂志》是前三位的中文核心期刊,排名前列的所有期刊代表了医疗设备领域的核心期刊群,保证了专业领域研究的质量。

2.3 作者分布

以文献作者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得到687个节点,467条连线,网络密度D=0.002,说明该领域研究总体较为分散,发文量前十位的作者情况如表2所示。通过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图2)可以看出,几个较大的节点“蒋红兵”“曹安之”“夏慧琳”“郑焜”“李斌”郑蕴欣”和“张鹏”之间有连线,说明这几位专家学者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关系,但总体作者间的合作主要是以同机构为主,跨机构的作者合作相对较少。根据普赖斯定律公式M≈0.749(nmax 1/2),核心作者的发文量等于最高产作者发表论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计算得到M=5.4,根据统计有110位作者发文量在6篇以上,核心作者反映了该领域内作者的影响力的大小。

表1 发文量前十位的期刊与核心期刊统计

表2 发文量前十位的作者统计

图2 2000—2018年医疗设备领域文献作者合作关系网络知识图谱

2.4 研究机构分布

以研究机构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得到651个节点,95条连线,网络密度D=0.0005,说明研究机构较多,但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较少。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情况如表3所示。在651家研究机构中,主要是以医院的医学工程处或设备科为主,相关专业的高校或学院发文量相对较少。

表3 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统计

2.5 研究热点分析

2.5.1 关键词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主题概念的提炼,反应了研究的主旨和热点。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3所示,共得到325个节点,1113条连线,平均每个节点有3.42条连线,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紧密,节点及字体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在网络中越重要,代表了研究集中的方向,主要有“维修”“设备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质量控制”等。

图3 2000—2018年医疗设备领域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2.5.2 关键词频次

关键词的频次反应其在研究领域的热度,中心性高的节点往往出现在连接两个不同网络的路径上,反映其中心作用,前30位高频关键词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频次高、中心性≥0.1的有“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大型医疗设备”“科室”等,年份都在2005年之前,反映这些研究热点都是传统临床工程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研究方向。

表4 2000—2018年医疗设备领域高频关键词(前20位)

2.5.3 关键词聚类

可以将该领域中内在一致性较高的研究聚集起来,提炼分析主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设置聚类的算法为LLR(对数似然率),共生成18个聚类主题,模块度Q=0.8452,Q值越接近1,说明聚类效果越好;平均同质性Mean Silhouette=0.6787,同质性越高代表聚类成员的相似性越高[9],去掉2个同质性为1的不合理聚类,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综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国内临床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学科建设、设备维修、质量控制、招标采购和成本效益分析等,该结果能够较为客观的反应过去近20年我国临床工程领域的工作重心及研究内容。

表5 2000—2018年医疗设备领域研究关键词聚类

2.5.4 突现词

突变词是共现频次变化率高、增长速度快的关键词,代表了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通过CiteSpace的突现词检测得到高频关键词的时间演进(图4),可以进一步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沿革及前沿趋势。

突现词的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6年重点关注的主题是“科室”“大型设备”“效益”“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融资租赁”等;2006—2012年的热点是“计量与质控管理”“预防性维修”“风险管理”和“档案管理”等;2012—2018年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JCI标准”“精细化管理”“全生命周期”“PDCA循环”和“物联网”等。

3 讨论

3.1 维修维护工作是基础

不论是从文献研究的结果看还是从实际工作看,维修维护工作贯穿始终,是应用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科研等技术工作的基础[10]。21世纪以前,医疗设备的整体复杂性和智能化程度相对不高,维修工作一直是国内临床工程部门的主要任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医院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快速增长,维修模式逐步从被动维修到预防性维修再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11]。临床工程师只有掌握基本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技能,方能更好、更及时、更高效地为临床科室服务,为医院医疗设备可靠运转保驾护航。

3.2 一切皆管理,风险管理是重点

医疗设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可靠和效益最大化,促进医疗设备管理的制度化和合理化,对推动我国卫生事业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孙建成、郑焜等专家学者就已经发文探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预防性维护问题。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随后管理研究工作贯穿了采购与配置、计量与质控、风险管理、档案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和维修报废等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12]。

从文献分析的突现词时间演进看,贯穿2000—2018年的研究主题有“设备维修”“学科”“信息化”“风险管理”和“设备管理”,这反映多年来国内临床工程领域一直关注着学科建设、工程师的培养、设备维修保养手段的改进、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如何让信息化技术更好的融入到设备管理当中。2006—2012年重点关注的热点是“计量与质控管理”“风险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意味着临床工程部门日益淡化了维修经验积累的需求,工作逐步偏向管理[13]。随着2012年前后“精细化管理”“全生命周期”和“PDCA循环”等研究新热点的出现,管理工作越来越标准化和科学化。被引用次数前十位的文献都是管理类文献,其中5篇是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相关。风险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风险管理的核心。

3.3 信息化管理是趋势

21世纪以来,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现在依旧存在数据标准未建立,缺乏顶层设计、数据孤岛化[14]等问题。近年来,医疗设备管理中引入了很多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如PDCA、RFID技术、物联网和品管圈等。随着医疗物联网、“互联网+”医疗云平台、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信息技术与医学工程正在加速融合,管理技术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15],为建设智慧医院,推进医疗技术与医学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最终能够完善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动态调控管理,实现对医疗设备风险的动态评估和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监管[16],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7]。

3.4 国内临床工程部门的转型与发展

虽然国内临床工程已经与医疗、护理、药学并列为现代医院的四大支柱,但是多年来临床工程部门的受重视程度始终不高,人才流失,人员学历、职称普遍较低,科研能力较弱[18]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学科建设成为一直以来主要的关注领域之一。目前,临床工程部门的工作将由传统模式向提升医疗器械使用质量、促进医疗器械合理使用转型[19],要能够在与外部服务供应商相互配合的维修模式下加强监管[20-21],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22],持续改进预防性维护的实施[23],优化医疗设备的资源配置以提高其利用率和效益[24],建立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模型从而持续降低医疗风险[25],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26]。

随着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临床工程学最终要走向临床,直接提供临床工程学技术服务[19],要能基于现有设备进行改进,基于临床需求进行创新。近些年,很多医疗机构的临床工程部门在招聘用人时提高了学历要求,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逐步细化分工,培养专科临床工程师,同时通过完善职后再教育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逐步落实注册工程师和临床医学工程师认证制度,推动临床工程学科的发展。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2000-2018年间临床工程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中的核心期刊群已经形成且相对固定,每年发文量在持续增加,但跨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较少,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是重点,信息化管理是趋势。研究有待改进之处在于文献检索的关键词选择并未涵盖与“医疗设备”同义或相近的所有词,如“医疗仪器”“医疗装备”等,这部分记录未参与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基本能够客观的反映21世纪以来国内临床工程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期刊领域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 IT领域大事记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