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体慢行系统浅析
2020-12-29王乐
王 乐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
1 慢行系统的概念
通过研究国外对于慢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慢行系统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即步行和自行车行。在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中,可结合城市交通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营造舒适、有趣的慢行空间。与机动车出行方式相比,慢行出行方式更加环保,值得大力提倡。
慢行系统不仅是城市交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可为人们营造具有购物、休闲、游憩娱乐等功能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环境品质,特别是旅游城市的应对其重点打造。因此,在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中,应提高其多元化以及复合化功能。
慢行空间是慢行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慢行空间规划建设中,应注意慢行网络、慢行节点及慢行区域这三个关键内容。城市居民慢行活动主要发生在慢行路径,通过对城市慢行路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可形成城市慢行系统网络,可将不同慢行空间进行有效连接,并且在具体规划建设中,要求以城市公交系统为基础,与公交系统进行有效连接。慢行节点指的是慢行路径和交接动交通之间的交汇点,为提升慢行环境安全性,需采用适宜的安全设施,确保慢行交通的连续性。除此以外,慢行区域指的是城市慢行人群的聚集场所,常见有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商业综合体等。
2 城市立体慢行系统的基本空间形态要素
2.1 单 元
在城市环境中,部分区域具有完整、系统化的慢行条件,对此,可专门设置慢行单元。在慢行单元规划设计中,为了满足城市居民集中化、规模化的慢行需要,要求对慢行单元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尺度、差异性特征,采用多层次规划方式。
2.2 廊 道
在城市慢行系统中,廊道是十分重要的线性连通空间,能够将慢行系统中的各个单元和节点进行有效连接。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廊道空间须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相重叠,多用于商业中心、步行街等。
2.3 节 点
在城市慢行系统中,节点需设置在空间转换和集散位置,能够将城市交通流枢纽进行连接。在城市环境中,慢行系统节点主要包括交通枢纽站、轨道站台、城市广场、景点停车场等。
3 城市立体慢行系统组成要点
3.1 慢行系统的立体化网络结构营造策略
3.1.1 地面步行网络
在城市立体化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中,地面步行网络是为最传统的,但同样至关重要。步行交通的作用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基本需要,同时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从步行系统转换至其他交通方式的需要,并且具有交通网络组织等功能。在城市商务中心区域,步行交通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方式,通过将城市中心区与步行道进行有效连接,能够减少机动车出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保证居民日常出行的通畅便捷。比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在整个城市交通出行中,主要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在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中与其他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连接,可显著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另外,在步行道规划建设中,可将步行道设置在各个街道,遍布所有商业设施,充分激发城市活力。因此,在对地面步行网络进行规划建设时,在步行网络选线方面,应重点考虑城市商业活动密集区域以及城市公共交通接驳点。
3.1.2 空中步行网络
空中步行网络主要是由空中连廊组织以及联系空间所组成的,通过规划利用空中连廊方式,能够避免城市中心区域发生交通拥堵问题,改善步行出行空间品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空中连廊不仅有效缩短了步行距离,而且不受天气因素影响,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出行舒适度及步行意愿。利用空中连廊、慢行步道串联沿线各类设施,如商业、大学等,在道路沿线合理布设人行观景平台,提高行人观感品质,通过导引人流动线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我国香港、我国台湾地区的繁华都市区都有很好的空中步行系统设置,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图1为空中步行系统图。
空中步行系统在规划设计时,一般考虑布置在商业、金融、办公、娱乐等项目周边。这些区域城市空间资源相对紧张,交通流量大,人、车冲突严重,慢行交通环境恶化。在设计前,需特别注意项目周边用地权属的调查,统筹规划提前协调,避免在后期因为不同地块业主不同,需要连廊的区位不能完整串联的情况出现。在设计时,不仅需注意促进空中连廊自身形态发展,同时应协调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联。
3.1.3 地下步行网络
随着城市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城市居民对于交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有效解决高强度交通需求,应大力规划建设公共交通,并且以轨道公交出行方式为主。
在城市地下步行网络选线方面,需重点考虑接驳交通功能,要求其具有休闲功能、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进而营造轨道接驳核心圈层。通过创健轨道接驳地下骨干通道,能够将各个轨道站点进行连接,大力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将轨道交通各个站点与地下开发空间进行连接,扩大轨道站点的辐射范围,进而逐渐创建完善的地下步行通道网络。
3.1.4 自行车出行网络
自行车交通方式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出行以及日常通勤需要。在提倡环保出行的现代社会,自行车出行比步行速度更快,活动范围更广,趣味性更强。因此,在城市慢行系统构建中,自行车系统网络是其中考虑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共享单车快速普及,成为时下流行的环保出行方式,也对自行车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前瞻性的要求。
首先,自行车系统线位的选择应更加合理和广泛。城市商业综合体、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高校、产业园等传统的人流密集出行区域周边需串联自行车系统外,还应对景区、城市公园等居民休闲娱乐的区域的自行车系统进行重点建设。使其不仅具有交通出行功能,而且具有市民游憩休闲及健身娱乐功能。
其次,应充分考虑自行车系统的独立性安全性,特别是自行车过街系统的设计。除了在道路断面设置传统的自行车专用车道,在交叉口设置自行车转向车道外,近年来,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发达城市率先规划并引入了自行车高架理念。如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高架道Cykelslangen(见图2),它将车辆、行人和骑车人完全分离开来。除了便利、安全之外,Cykelslangen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骑行感受,穿行于道路与水面上的上空的自行车道,成为该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国深圳福田中心区计划建设一条横跨北环的自行车过街天桥(见图3),以满足居民日常出行与休闲健身的需要。
图2 丹麦哥本哈根自行车高架Cykelslangen
图3 我国深圳自行车高架系统
3.2 慢行系统的立体化接驳体系营造策略
在城市交通发展的今天,公共交通系统特别是高速BRT、轨道交通等凭借其快速便捷、效率高、运量大、能耗低、占地面积少等低碳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但其站点间距较大、可达性低,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接驳来确保客流的合理集散。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以其灵活度高、节能健康、休闲有趣等优势,是完善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因此,在立体化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中,应重点考虑自行车系统与公交系统、轨道交通之间的接驳。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自行车专用线路、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停车场等。
1)自行车线路的布置。除了在传统的道路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外,在合适的城市区域可以考虑设置自行车高架系统,甚至可以与城市快速路高架系统、轨道高架系统一并合理布置。我国的福建省厦门市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就做了这方面的探索,这条全程高架的空中自行车道为桥梁高架形式,沿厦门已有的BRT(快速公交)桥两侧布置,沿途串起厦门多个主要商业中心和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并与沿线的BRT站点、地铁站、公交站设置接驳。空中自行车道是一个独立的骑行系统,为单侧单向两车道,净宽2.5 m,总宽2.8 m;合并段为双向四车道,净宽4.5 m,总宽4.8 m(见图4)。
图4 自行车高架布置图
2)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停车场的布置。①布置于地铁站出入口、公交车站附近道路人行道,在不影响行人交通的情况下,利用地铁站出入口、公交车站附近的边角用地设置临时自行车停车场和租赁点;②布置于高架桥下,此类型适合高架BRT、高架轨道线站点与自行车的衔接,直接利用高架桥下面的空间配置自行车停车场,此类型最节省用地;③在轨道站厅或高架BRT站厅同层设置停车库。结合公交系统站厅的布局,直接在站厅的同一层设置自行车停车库,同时站厅出入口宜设计带有适宜坡度的斜坡,方便自行车出入。此类型“立体化”最强,换乘距离最短,换乘最方便,自行车管理也方便,但造价较高,并要求停车库需与站厅同步设计和同步建设。接驳系统如图5所示。
图5 轨道+公交+立体接驳系统
4 结 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多种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者们应高度重视城市立体慢行系统的打造。未来,以地下步行街、地面步道、空中连廊、自行车高架等设施为主体的城市立体慢行系统将更好地与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相互配合,真正实现市民健康出行、绿色出行的美好愿景。
[ID:01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