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养殖细化管理与饲养技术的探讨
2020-12-29段爱红
段爱红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畜禽改良站,云南陆良 655600)
0 引言
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畜牧业属于关键组成部分,成为带领养殖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近年来,生猪养殖在各地得到推广,在养殖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生猪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日常饲养与免疫等工作,为猪营造良好健康的生长环境,以此提高养殖质量与产量,从而获得更多养殖效益。
1 不同类型生猪的细化管理要点
1.1 种公猪管理
在此类生猪养殖中,需要保障充足的营养摄入,饲养者应及时调整日粮,在确保其肌肉结实的基础上保持性欲良好。对于1~2年龄的公猪来说,每日的配种频率为每周5~7次之间,但应保证每周有3d的休息时间;对于2~5年龄的公猪,该阶段的公猪已经成年,配种频率也可适当提升,每周保持在10次以内,每周2~3d休息期,以此增加猪仔的数量。在公猪管理中,应做好配种记录,并将其作为评价公猪生产性的重要指标,促进养殖质量与数量的提升。
1.2 种母猪管理
对处于妊娠或者空怀期的母猪,应控制好饲养量保持体形,以免出现过瘦或者过肥情况。在日常饲养中,确保24h供应干净的清水。待母猪断奶后便可引进公猪,适当增加喂食量,促进受胎和发情排卵。如若处于空怀期的母猪在10天内未出现发情现象,则应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1—2ml的三合激素。在配种过程中,应在栏内单独实施,饲养者应保证周围环境安静,在必要时进行辅助,但应避免对配种猪实施过激手段。在配种结束后,将母猪与公猪分别送入各自的圈舍内,做好记录。对处于哺乳期的母猪,由饲养者对产床与产房进行彻底的清洗与消毒,对母猪做好洗刷处理,从多角度确保生产卫生,避免猪仔与母猪出现感染,确保猪仔健康。将此类母猪在产前1周送入产房中,适当减少喂食量,在分娩当天无需喂食。在产后1周后适当增加喂食量,在确保营养供应充足的基础上促进泌乳,为猪仔提供充足养分[1]。
1.3 仔猪管理
由于仔猪的先天免疫力短缺,体温调控能力较弱,应在其出生后一周内做好保温工作,使猪舍温度始终保持在33℃左右,之后陆续降温,但始终要保持在25℃以上。对于1~4日龄的仔猪应注意补铁,注射1ml的铁硒合剂,提高其成活率。对于8~28日龄仔猪,该阶段仔猪进入生长旺盛时期,可在第21~28日进行断奶,做好断奶后的饲料过渡处理,确保其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29~50日龄的仔猪,已经完全断奶,转移到保育舍中饲养,将保育舍的温度调整到27℃,并在日粮中减少蛋白质含量,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这样不但可预防腹泻,还可促进肠胃蠕动,吸收维C与维E。
2 生猪养殖饲养技术与方法
为了提高生猪的品质,饲养者应坚持采用无公害饲养技术,做好圈舍的保温、通风、饲料控制以及分群管理等工作,实现科学饲养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2.1 确保圈舍通风与保温良好
通常情况下,养猪场的生猪数量较多,必须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才可促进生猪品质提升。同时,圈舍内部保温工作也应得到充分关注,做到科学布局,且舍内应在恰当位置开设通风口,确保舍内正常通风,避免空气混浊滋生细菌。在圈舍保温方面,饲养者还应根据季节变化做好保温工作,以免生猪夏季中暑或者冬季着凉。例如,夏季气温较高应做好遮阳与通风工作,冬季气候寒冷应注意防寒保暖。保育舍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26~28℃之间,且每周降低1~2℃,直至最终停留在20℃左右时才可实施密封饲养。
2.2 控制采食饲料
饲养者应根据生猪生长阶段对饲料量进行调整。在育肥阶段,生猪的发育相对较快,对饲料营养的需求较高,可让猪自由采食,提高其生长速度。后期肉猪的生长速度放缓,脂肪堆积,此时可适当减少喂食量,适时出栏节约喂养成本。为了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养殖者应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喂养性价比较高的猪种,力求以较低的饲养成本获得更多收益。
2.3 合理开展分群工作
在生猪饲养中应根据要求进行分类,确保猪群整体健康,提高养殖效益。根据大量实践可知,最为科学的养殖方式便是分群饲养,以一窝为一群集中饲养,确保一栏便是一窝。如若养殖场规模较小,可每10或者20头为一栏;如若养殖规模较大,可适当增加每栏的养殖量,但仍要确保每栏数量低于30头,否则将会增加患病概率。此外,还应结合饲养地区的温度情况调整猪群密度,分群工作做好在晚上开展,这样可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猪的不良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强弱不同的生猪划分到不同的猪群中,才可确保其健康成长,为养殖者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猪饲养中,应根据不同生猪类型采取相应的精细管理方法,使种公猪、种母猪与仔猪饲养区别开来,实现针对性的科学养殖。作为饲养者,还应做好圈舍温度、通风、饲料等方面的饲养管理,通过合理的分群管理促进生猪品质与产量的稳定增长,从而获得更加可观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