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预防、治疗羊传染性脓疱
2020-12-29邓永华
邓永华
(桂阳县方元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郴州 424404)
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经常发生在山羊、绵羊养殖过程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发展,这种疾病逐渐有蔓延的趋势,由此会给整个养羊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减少牧民的经济收入。
1 发病原因分析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本身所具有的抵抗力非常强,一旦发挥极易导致连续性危害,这种病毒是一种副痘病毒,能够有效的抵抗外界环境,在低温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很长,还会干扰绵羊与山羊,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在消毒羊传染性脓疱时可以使用10%醋酸、10%石灰、2%氢氧化钠溶液,凡是感染的羊都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在痂皮中的存留时间很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威胁到整个养殖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病毒侵入羊体时可以借助被感染的饲料、饮水、养殖场地,顺着皮肤与黏膜与破损处,进入羊体以后病毒会大量繁殖,从而会对整个羊群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
2 临床症状
2.1 唇型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病变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在口唇部位。发病初期,小红斑会出现在鼻镜、上唇、口角,慢慢的会向丘疹转变,之后破裂的脓疱会变成疣性硬痂,颜色为黄色或棕黄色。若病变的经过呈良性,则痂皮会自然的脱落,养只也会逐渐恢复健康。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相应的会扩大病变面积,相应的也会感染口唇周围的面部皮肤,进而会对羊只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若不能及时处理口腔病变则极易影响羊只进食,最终导致其衰竭而死。
2.2 蹄型
这种类型在绵羊身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单蹄发病为主,临床症状以蹄叉、蹄冠、系部皮肤存在脓疱为主,一旦脓疱发生破裂,会马上溃疡,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继发感染,还会导致深部组织出现严重的化脓,如肌腱、关节等,从而会对养只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3 其他类型
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类型包括乳房型、外阴型。其中外阴型主要在于阴道存在许多脓性分泌物,阴唇肿胀明显,且阴部皮肤伴有溃疡的情况,脓疱也会出现在乳房上;乳房型会直接影响母羊的哺乳功能,经过乳汁还会对羔羊造成一定感染[2]。
3 流行病学
该病在秋季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会感染不同性别、日龄、品种的羊,易感性最高的当属3~6月龄的羔羊。这种疾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得迅速传播,多数以群发性经过为主,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病死率。而成年羊只的易感性不高,以散发性经过为主。
4 临床诊断
羊传染性脓疱本身所具有的临床特征十分明显,初步诊断时可根据不同程度的脓疱、痂皮和流行性特征,如口鼻、口腔黏膜、齿龈、唇部等,诊断过程中还需要对羊痘病、坏死性杆菌进行科学的区分。确诊时需取一定计量的脓疱液或水泡液,开展病毒分离培育工作,并认真检查包涵体,或者在电镜下直接观察病料负染色;或者在诊断时还可以利用血清学方法,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抗体等。
5 治疗方法
当前,针对这种疾病尚未研制出特效疗法,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在于对症施治、防治继发感染。针对皮肤痘疹和溃疡的部位,可以涂抹碘甘油或紫药水,使用0.1%高门酸钾溶液来冲洗黏膜感染部位;用针挑破结节处,并涂抹碘甘油,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口腔溃烂处,可以在一些注入稀盐酸,经羊嘴自由反刍实现对伤口的洗涤,然后可以均匀的涂抹抗生素软膏或碘甘油;为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继发感染,可以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或磺胺类药物[3]。
与此同时,做好临床施治工作。混合100g哈拉油、300g敌百虫,搅拌均匀,在病患部位均匀的涂抹,连续使用1~3d;肌肉注射100mg/ml病毒唑、5mg/ml地塞米松注射液,按照2:1的比例混合;为配合治疗可以局部涂抹碘甘油。用药1~2d,效果明显,临床治愈率高。针对那些感染比较严重的病理,需要联合使用青霉素与链霉素进行治疗,一天两次,康复效果理想。
6 预防
羊传染性脓疱在侵害羊体时主要经过损伤的皮肤、粘膜,主要传染源在于病羊、带毒羊。广大养殖户在日常预防过程中需要重视新羊只的引进工作,引进时做好疾病检疫工作并禁止传入病原。饲养管理方面,重视优质饲料的喂养,确保羊只健壮,促进其抵抗力的不断增强,充分保护羊只,避免损伤其皮肤与粘膜组织。同时,及时接种疫苗,针对7日龄羔羊及时接种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通常接种10日就会产生一定免疫力,免疫期限1年[4]。
7 结语
综上所述,羊传染性脓疱的侵害对象主要是2~6月龄的羔羊,若羊场没有接种相关疫苗,则在羊只患病的情况下极易死亡,而接种过疫苗的羊场,羊只发病率、死亡率均比较大,但是极易造成继发感染,由此会导致大量羊只死亡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做好羊传染性脓疱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