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急性腹泻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20-12-29魏廷俊
魏廷俊
(玉树市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青海玉树 815099)
1 前言
牦牛是玉树重要养殖畜种,急性腹泻是养殖期间常见多发病,此病是以牦牛为自然易感宿主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感染给牦牛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降低此病给健康牦牛带来的经济损失,必须要掌握准确的诊断要点,执行合理地预控治疗方案,以实现健康养殖、提效益的目的。
2 牦牛急性腹泻诱因分析
牦牛急性腹泻的发生,多数与饲料有关。牦牛养殖期间,饲料保管不善,发霉变质,经混拌饲喂牦牛。牦牛吃食这些劣质饲料,往往会诱发消化不良性腹泻。造成机体脱水,酸碱不平衡,诱发酸中毒,甚至虚脱致死。这样的情况,多见犊牦牛,会加重致死率。此外,食槽、饮水器等等,清洁不卫生,大量污秽粘附,养殖密度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滋生繁殖,也会诱发急性腹泻病例。
3 犊牛急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有灰白色粥样稀粪。病情严重时,出现水样粪便,粪便中夹杂有未消化食糜,夹杂有强烈的腥臭味。
留意体温变化,无明显变化时,一般为消化不良性腹泻。
但是,体温有显著变化,很可能与肠道内感染有关,排泄粪便多为黄白色或黑绿色,精神萎靡,伴发恶臭味道。
就急性腹泻,多数为突发性,体温高升,食欲废绝。眼、鼻等处有脓性粘分泌,舌苔表面坏死,呼出气体有恶臭。
急性腹泻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后期出现带血丝的血便,治疗不及时,将导致犊牦牛急性猝死。
个别转变为慢性,体温小幅变化,牙龈红肿,鼻子、眼睛等有分泌物,走路摇摆,不定期腹泻。
4 牦牛腹泻诊断
一般情况下,在掌握流行病因,了解腹泻症状的基础上,基本上可以确诊。但是,个别急性病例,初期症状不明显,轻微感染,则需要结合实验室确诊。尤其针对细菌性腹泻、霉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等等,应在其流行期,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等样品,配合实验室分离病毒、细菌等确诊。或者,从病尸实质脏器取样分离,将采取的血清样品进行检验,方可确诊。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方案
5.1.1 严格喂料管理,注意用料质量
喂料质量差,是导致急性腹泻的主诱因。
加强喂料管理,应根据牦牛不同生长期,选择合适的饲喂饲料。同时,掌控好喂料方法,尤其哺乳期犊牦牛,不能喂料过多,避免多量进食,加重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此外,处理好过期霉变饲料,禁止与合格饲料混喂,避免诱发腹泻病症。
5.1.2 改善养殖条件,严格消毒管理
牦牛舍是牦牛养殖主场所,同时,为多种细菌、寄生虫滋生地,为急性腹泻的主诱因。做好预防工作,不能忽视对牛舍、饲喂用具的消毒,每星期注意用特制药水消毒。注意定期清洁,舍内至少每天清扫1次,确保舍内环境卫生。做好舍内通风,寒冷季处理好与保暖的关系,避免出现冷热应激。
5.1.3 日常做好防疫,注意增强牦牛体质
以食疗强体质,注意用料营养,适量补充锌、铁元素,以强体质,预防腹泻。同时,做好防疫,做好防疫接种,增强免疫力。引进种牛期间,做好检疫,调查流行区有无疫病,配合血清学检测,确保无病患后,可混大群饲喂。有急性腹泻病例的牦牛,及早隔离,避免疫情的扩散蔓延。个别致死病例,集中深埋、火化,遏制致病原的扩散蔓延。
5.2 治疗方案
针对几种常见急性腹泻病例,必须要掌握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急性腹泻带来的经济损失。
5.2.1 霉菌性腹泻
采食霉变草料,导致霉菌性肠胃炎,而诱发腹泻症状。
典型症状:食欲废绝,精神萎靡,反刍停止,持续拉稀。检查粪便,有恶臭,混杂有血丝、食糜等等。但是,体温无升高。
治疗处方:维生素C +肠复康+肾肝灵 拌料或是饮水灌服,一日2次,连续5~7d。
5.2.2 细菌性肠胃炎腹泻
采食不洁草料而诱发急性肠胃炎拉稀。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呈持续性拉稀。初期,喷射状腹泻。后期,腹泻乏力,稀便中混杂有食糜、粘液、血液等等。
治疗处方:
诺力注射液(长效恩诺沙星 混悬液)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续3d。
痢疾停+(一撒止痢散)+活性碳粉+电解多维 少量豆饼渣拌匀做成药包,一次性投服。恢复期添加健胃速壮。
5.2.3 病毒或是并(继)发细菌性腹泻:
本病系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所致腹泻拉稀。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 慢性型。急性病例,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精神沉郁,厌食,腹泻,发病2~3d内,鼻镜与口腔粘膜表面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在口腔损害之后常发生严重的腹泻,粪便从水样逐渐到粘稠,含有大量粘液和气泡,甚至带血,腹泻过程长者可持续3~4周,病牛常在发病后5~7d内死亡。急性病例犊牛较多见,慢性病例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
治疗处方:
诺力注射液+百草传奇,分点注射,一日一次,连续3d。
聚肌肽+谷碳粉+电解多维 少量豆饼渣拌匀做成药包,一次性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