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养殖防疫体系的建设概述
2020-12-29张小飞
张小飞
(掘港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0)
0 引言
随着羊肉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肉羊养殖规模也逐渐增大,给羊养殖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效防止疫病发生已成为养殖人员共同探究的话题。为了做好羊疫病防控工作,养殖人员须根据饲养场实际养殖条件,建设科学、完整的防疫体系,制定详细的防疫措施,确保羊群健康出栏。
1 羊疫病发病原因
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羊群数量的增加,增加了羊群患病风险,加之,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防疫工作不重视,防疫知识缺乏,管理不科学使得羊群疫病易大片流行。另外,羊疫病的防治需要养殖人员具备专业的诊疗知识与经验,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养殖者在疫病出现后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使得肉羊病情加剧,甚至死亡,给肉羊健康出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设提高肉羊抗病能力的防疫体系十分必要。
肉羊饲养场羊群数量增加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些疫病发生是由于在管理过程中疏忽了养殖细节,没有定期地对饲舍内进行清理与消毒,使得病菌滋生,在肉羊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易致疫病在羊群之间大片流行。因此,改善管理,制定合乎实际的防疫措施对于防范羊疫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2 建设高效健康肉羊养殖防疫体系的具体办法
2.1 提高肉羊自繁自育比例
在很多饲养场内,养殖人员为了增加肉羊养殖数量,提高经济效益,喜爱从渠道内引进种羊进行繁殖养育,由于来源不明了,如果自身携带疫病菌种,又没有做好检疫工作,易造成羊群交叉感染,威胁整个羊群的健康安全。因此,基于降低肉羊染病风险,养殖人员应减少引种比例,尽可能做到羊群自繁自育;若迫于需要在外引种,在进栏前,也须严格进行疫病检测,并做好一定时期的隔离工作,防止其携带有害病菌混入羊群,确定无染病迹象再一同入群管理。
2.2 做好肉羊日常防疫细节工作
养殖人员在羊群管理过程中,为了减少病菌滋生,降低疫病发病率,还须注重养殖细节问题。羊圈是羊群活动与休息场所,其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由圈内环境因素决定,因此,养殖人员要保证圈内通风条件及充足的阳光,加快空气对流,防止病菌在内滋生;另外要做好圈内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清理羊群粪便及垃圾杂物,保持围墙与地面干净;做好圈内消毒工作,防止外来人员进场,并严查场内人员进入情况,引购消毒设施,保证养殖人员无菌入场;购进与更换消毒药物,保证消毒药物的有效使用。同时,备足饮水与饲料,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
2.3 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
做好羊群的免疫工作对于建设肉羊养殖防疫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养殖人员应依据主要疫病发病原理,制定合理的防疫流程,并严格践行免疫程序,减少羊群发病率。其一是做好羊群的接种,养殖人员要根据接种的类型配合养殖条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疏漏情况发生。其二是依据国家实施的羊群强行免疫项目进行防疫接种,并落实好、执行到位,另外需注意的是病体羊群是不能接受免疫接种工作。有个别羊染上疫病后,养殖人员要及时加以隔离,防止羊群交叉感染。把好疫苗来源与质量关,同时在其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也要严格遵行程序要求去做。其三是选用合适的药品,保证羊群防疫的有效性与羊群的身体健康。
2.4 提高养殖人员综合素质
在肉羊养殖防疫体系中,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作为建设重点。为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应该定期地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知识及管理经验,提升肉羊疫病防控水平。同时践行养殖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养殖防疫程序,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加强防疫责任管理,使之在提高专业素养基础上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基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原则,养殖人员还需自发接受疫病防治知识培训,虚心向专业人员学习,并且善鉴他人宝贵的疫病防控经验,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提高整体疫病诊疗水平与综合素养。
2.5 遵行国家休药期制度
在肉羊免疫防治中,养殖人员除了要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与经验,合理使用防疫药物之外,还需严格执行国家休药期制度。国家休药期制度是指动物在出栏前用于食用等目的情形下,养殖人员必须向肉羊购买者与屠杀者提供真实有效用药记录,以确保动物或者动物产品在用药期内或者在休药期内不被用于消费行为。因此,根据国家休药期制度,养殖人员再肉羊休药期必须停止用药,以防肉羊体内药残留量超标,从而确保肉羊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3 结语
在规模化羊群养殖中,为了降低疫病发病率,建设羊养殖综合防疫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防疫体系构建过程中,养殖人员要不断充实疫病防治知识,善借其它防控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养殖条件,完善肉羊养殖管理,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注重养殖细节;在疫病出现后,要合理使用药品,严格遵行国家休药期制度,杜绝使用国家禁用药物,确保肉羊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