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2020-12-29沙比拉恰开
沙比拉·恰开
(新疆富蕴县铁买克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富蕴 836302)
0 引言
在养殖业中,牛羊肝片吸虫病是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会导致牛、羊等牲畜迅速消瘦,发育不良,甚至直接导致牲畜死亡。这种疾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一旦爆发将会对养殖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状进行细致分析,对其防治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简述及危害
牛羊肝片吸虫病又被称为肝蛭病,是因为肝片形寄生虫和巨片形寄生虫寄生在牛、羊等草食性牲畜的肝胆管内,引起的寄生虫疾病,感染率最高可达到60%,是最严重的几种寄生虫病之一。牛羊肝片吸虫病的表现症状有很多,且都较为严重,以胆管炎症和胆管增生等慢性表现为主。牛羊肝片吸虫病有很强的传播性,经常会演变成地方流行性疾病,牛、羊等牲畜在夏、秋两季很容易被感染,在春、冬季开始表现出来,潜伏期较长,牛群的感染率一般在50~65%之间,羊群的发病率一般在45%左右,地势较低地区的牛羊发染率更高。牛羊肝片吸虫病传播速度快、病毒危害大、潜伏周期长,非常难以防治,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牲畜死亡,已经成为了牧区牛、羊等牲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主的经济利益。
2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
大部分肝片形寄生虫成棕红色,前段呈圆锥状,背部呈叶片状,头椎处有吸盘,成熟虫体在20~30mm之间,虫卵呈金黄色。肝片形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肝胆管中,主要通过椎实螺来传播。肝片形寄生虫的虫卵会随着牲畜的粪便派出体外,并在适宜的温度中生长,当幼虫发育成毛蚴时,便会通过椎实螺重新进入牛、羊等牲畜体内。成虫最高可在牲畜体内寄生5年,产卵周期在4个月左右,繁殖速度极快。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与寄生虫在肝组织内的移动过程有关,慢性病与寄生虫的寄生期有关。急性期症状较少,常见于秋季,表现为宿主精神萎靡、离群落队、皮毛粗大、长势混乱、食欲减少、肝脏肿大、腹胀腹泻等现象。当进行肝脏叩诊时,会发现黏膜苍白、半浊音区扩大等现象,感染严重的宿主将会在数天内死亡,其中牛犊、幼羊的死亡率较高。慢性病症状又称为阻塞期,临床表现最为常见,轻度感染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牲畜会在春、冬季逐渐转为慢性病,发病较慢,主要表现为贫血、食欲不振、睡眠时间较长、经常性便秘、粪便呈黑褐色、下颚、胸下等部分有水肿现象,皮毛粗乱无光泽、产奶量下降,怀孕母羊流产率高等现象,慢性症状潜伏期长,而且较为隐蔽,很难提前发现。此外,临床症状的表现还与寄生虫的数量、宿主的体制和饲养条件有关,体质越差,年龄较大或较小的宿主临床症状便越明显。
3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3.1 重视日常驱虫
椎实螺等害虫是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主要传播介质,所以要对牛羊进行合理、科学的驱虫,并形成常态化,定期驱虫不仅能降低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还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治牛羊肝片吸虫病。牛羊肝片吸虫病具有季节性传播与爆发的特点,因此驱虫的时间也要有所针对,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常规性驱虫,具体时间可以定在4月或5月,第二次驱虫时间可以定在10月或11月。除了清除粪便,对牲畜身体和养殖场进行整体清洗,清除一些杂草之外,还可以使用一定的化学试剂。化学试剂的选择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严格控制用量,使其符合国家畜牧业化学药剂使用标准。除了常规性驱虫之外,针对一些感染率高的地区还要进行强化驱虫,第一次驱虫时间在1到2月,可以赶在大多数幼虫生长完全之前将其消灭,减小牲畜感染的几率。第二次驱虫要与第一次间隔五个月,可以消灭成熟期的病虫。第三次驱虫在第二次驱虫的2到3个月后,有效保证病症不会复发。另外,水源也是病虫的主要传播渠道,养殖者要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查,并定期对牲畜的饮用水进行消毒。
3.2 粪便无害化处理
牲畜粪便是寄生虫幼虫发育的温床,养殖者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维护和清理,处理要及时,避免粪放置过久,病虫扩散的情况。对牛羊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能有效的消除粪便中的虫卵。对堆积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掩埋,可以使用先进的化学、物理技术,将粪便中氮磷等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分离出来,使其得到更加经济、有效的利用。
4 结论
目前,牛羊肝片吸虫病已经成为威胁牛、羊等哺乳类牲畜的主要疾病,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严重阻碍了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理、病发症、传播渠道进行深入研究,定期驱虫,保持水源和养殖场地干净,对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