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牦牛炭疽病的综合防控调研报告
2020-12-29才文加
才文加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人民政府,青海治多 815499)
牦牛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具备地方性流行和散发性流行的特征,对牦牛养殖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牦牛养殖活动中,对于该病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积极采用相关防控措施,以保证牦牛的群体健康。
1 牦牛炭疽病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初期,牦牛会从天然孔中排出血液,血液呈黑红色。炭疽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病菌传染速度相对较快,传播途径为牦牛排泄物或病死的牦牛尸体,有时也会借由扁桃体与皮肤进行传播。空气也会成为传播渠道,在牦牛呼吸时完成传播。
通常情况下,牦牛的炭疽病症状和其他炭疽病类型相比,在症状外在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举例来说,急性炭疽病会对牦牛群体造成极高的死亡率,因此回合其他病症产生一定的混淆。因该病而死的牦牛,天然孔会流出黑红色血液,这和出血性皱胃溃疡引发的死亡大同小异,因此常被混淆。牦牛急性炭疽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生产性能减少,食欲不振甚至绝食,粪便当中含有血液,同时伴随呼吸困难症状。牦牛如果感染炭疽病,通常在1~2d就会休克引发死亡。急性型炭疽病会使牦牛体温上升至41℃及以上,牦牛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粗重好反应迟钝的外在表现;亚急性病症则会表现为炎性水肿,皮肤和口腔会有硬热痛问题,病症发病会长达数天[1]。
2 牦牛炭疽病病因分析
首先,牦牛在养殖过程中,一部分工作人员在炭疽病方面专业知识不足,疾病防控意识较弱,而且相应的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加大了牦牛群体中出现和传播病原体的概率。影响养殖水平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另外,牦牛的养殖环境通常在野外,这为疾病防控带来了现实困境,同时也增大了管理难度,防控质量也未能与时俱进。最后,工作人员中没有针对性负责牦牛炭疽病免疫工作的人才,相关的免疫工作推行阻力很大,使牦牛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在养殖中炭疽病频发[2]。
3 牦牛炭疽病诊断分析
通常情况下,牦牛如果感染炭疽病,外在表现为全身癫痫。急性型炭疽病为当前炭疽病的主要表现形式,致死率极高。而且在实际进行诊断时,不能解剖疑似尸体,这样为后续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相应的也就需要保证早期处理的效果。具体来看,可以对病理组织和血液样本进行采集,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其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出现。对于敏感部位的检查同样不能放松,例如检查肛门是否存在黑色血液等等,并检查黏膜,确认是否有败血症和淋巴结炎症。需要注意得是,采集病料不能在牦牛尸体腐烂12小时后采集,这是芽孢杆菌繁殖量大,会为细胞学诊断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剖检时要根据程序相关要求执行,血涂片检验应当合格。炭疽病与气肿疽在疾病表现上十分相似,需要避免两者的混淆。
4 牦牛炭疽病防控措施
4.1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全面落实
首先应当针对炭疽病对症下药,根据牦牛体型大小,接种对应的疫苗。疫苗可选用无毒炭疽芽胞苗、II号炭疽芽胞苗,对其注射过程严格控制,使炭疽病得到有效防治。上述两种疫苗在炭疽病防控中十分常见,实际接种应当保证1mL/次的剂量。对II号炭疽芽胞苗的使用应当不分日龄,减少炭疽病病原体对牦牛产生的威胁。无毒炭疽芽胞苗一般会在牦牛生长期为1年以下接种,根据病情相应减半[3]。
4.2 加强免疫饲养
在疫苗接种后,养殖人员需要保证养殖场中的卫生情况达标,对养殖场日常产生的垃圾、粪便,需要定期清理。在处理污染物时,使用火烧或深埋的方式,处理之后对场地应当进行充分的消毒,消毒可选用漂白粉或热碱溶液,从而保证实际养殖中的卫生情况,阻断炭疽病的传播途径。
4.3 及时上报疫情
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一旦牦牛群体中出现了炭疽病,则需要第一时间上报,上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当前发病情况以及已经采取的防控措施等等。主管部门在接到上报后,需要尽快了解病症的发病传播情况,进一步划定疫区。对于已经染病的牦牛,需要尽快捕杀;如果已经存在死亡尸体,则需要尽快销毁,切断传染病源。如果尚存健康牦牛,则需要及时同病牛隔离,并落实相关的检疫工作,防止感染进一步扩大。
4.4 加强对病牛的治疗
牦牛炭疽病可以通过抗炭疽血清治疗,效果较好,成年牦牛通常一次需要注射100~300ml。治疗中需要随时监控牦牛体温,如果未出现明显变化,则需要在12~20h之后再进行注射。同时也可选用青霉素之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或应用碘胺类药物。后者在用药早期通常为0.2g/kg,治疗后期用量视病情而定。对于随时发现的疑似病例,要进行及时的隔离诊治,成立专项应急预案小组做好相关工作[4]。
5 结语
由此可见,牦牛炭疽病对牦牛群体健康和养殖户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养殖户一定要引起充分重视,立足于养殖场内的疫情流行现状,加强疾病防治管控工作的落实,在维持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未来养殖带来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