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艺术》对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研究
2020-12-29杨立业
杨立业
目前,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对标人民的幸福要求,依然存在突出的制约因素。究其原因,思想困顿和精神麻木严重阻挠着人们对幸福的感知。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提出了一个具有思辨性的问题:爱是艺术吗?如果爱是艺术,那说明爱有理论和技巧,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锻炼来掌握的。其实,单从《爱的艺术》这一名称就可以发现,弗洛姆把爱理解为艺术性活动,他深信爱是可以被学习和训练习得的,并坚信通过爱可以改变人们当前受压抑的客观生活现实和备受折磨的思想状况。就人类发展的现状分析来看,精神世界亟需养料进行填充,思想境界的塑造问题越来越严重,重塑爱的世界,让爱的思想在生活中迸发无疑是破解当下思想难题的良方。
一、爱的理论
(一)爱的目的
基于心理学的视角,弗洛姆研究人的内涵,并得出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深刻回答。他强调,爱的理论必须以人的生存、人生存得更好为前提。这种对爱的阐释体现了弗洛姆浓厚的人本主义情怀,始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归宿。他论述道,人的出生就是从不确定的环境到另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如果没有母亲保护,就在诞生的那一瞬间,婴儿都会感到难以抑制的恐惧。爱说到底就是一种大爱、博爱,不能有分别心,要从本质上看待别人、关爱别人,就如同爱自己、爱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通过爱的回归,能增强人们自我价值的感受,提升生命的内生力,进而更好地促进人本身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爱的批判
面对生活压力,现代人通过不同方式寻找释压办法,但绝大部分释压方式不尽科学,导致释压效果不甚理想。很多释压方法实质上就是饮鸩止渴,短暂地缓解了孤独、无助的现状,马上却回归了更长久、更深层的孤独与困苦。
为了有效缓解孤独感,部分人通过纵欲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解脱。他们醉酒、吸毒、肆性等。虽然这些方式能够缓解孤独,获得愉悦,但那仅仅是昙花一现,人会很快就回到最初的孤独状态,甚至比之前更加孤独,以至循环往复、越陷越深。就拿毒品来说,人们第一次吸食一定量的毒品会感到愉悦,第二次吸食的时候就需要追加相应量,不然很难引起精神的麻醉进而带来沉醉的快感,第三次、第四次依次追加,就是这种寻求快感的方式最终把人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既不能彻底排除孤独,更是伤害自身。
为了避免孤独,部分人通过迎合大众和社会,寻求虚假“一致性”。这种方式貌似能够长久地消除孤独,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也失去了自身的特点,破坏了自身的完整性,从更深层次上损坏了做人的价值,导致千人一面,世间失去差异美。当下,很多个人和社会群体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孤独,这不仅不能有效避免孤独,更容易引起人的迷失。以这种方式存在的和谐具有极大的虚假性,完全可以说是对人性的深层次压迫。
在弗洛姆眼中,上述方式都不是破解孤独的良方,他认为只有爱才能从本质上克服孤独。当人脱离了动物状态,具有了理性思维和独立人格以后,人明白了死的必然和生活的艰难,人就开始感受到孤独,并因为孤独而衍生出很多现实性难题,尤其是思想上的忧愁。弗洛姆采取揭露自我意识的方法只是为了让人看清楚当下生活的现状,人存在的生活艰难性需要去克服孤独感。当下,不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爱的情感都不能有效破解繁重的思想负担,唯有弗洛姆提倡的无私的从内心深处渴求的付出和自觉自愿地承担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的需要。
二、爱的实践
弗洛姆指出,西方社会对爱的实践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爱在西方正在消亡。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扩散与西方的制度密不可分。资本主义制度以市场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高度集中的劳动使人们随时准备投入生产实践,人们已完全依附于机器。人在这种机械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异化,导致人们忘记了对自身的超越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此同时,互相参照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变得日益趋同,很多东西失去了生机和创造性。
生产方式对人的情感具有强力影响。在西方,由于受生产关系影响,其爱是畸形的。以婚姻为例,“结伴”的思想成为缔结婚姻的重要因素,人们对美满婚姻的期待不是对思想交流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而变成生理上的机械摩擦。即使所谓的“幸福”婚姻,幸福也存在虚假性。为了避免吵架,彼此着眼对方的需求,迎合对方的喜好,这样的“相敬如宾”从本质上是对对方的敷衍,更是对自我生命力的抹杀。在这种配合式婚姻中,人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孤独。弗洛姆深刻地批判道,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已经发生严重的异化,他们把生命体验当作商品。生活不再是感受愉悦快乐,而是为了简单的生存。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着重论述了纪律、集中、耐心和兴趣对艺术培育的重要性。纪律是实践的制度保障,如果做事仅凭一时兴起,那永远也不可能有所成就。集中是这个时代最欠缺的成功因素,太多的选择性使现代人养成了同时做几件事的习惯。殊不知,只有集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现代工业体系追求速度,交通运输要快、机器运转也要快,但这往往会打破生活的节奏,使人失去完备的人格而成为机器的配套工具。此外,耐心也是培养爱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爱的实践中我们必须重新找回耐心,没有耐心,很多情感都无法得到有效抒发。当然,兴趣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尤为重要。没有浓厚的兴趣,对艺术的追求最多停留在熟练的地步,可是有了强烈的兴趣,则可以使人具备成为大师的资格。
爱的实践艺术还要求克服自恋。自恋是对自我定位不准的表现。有自恋倾向的人往往是自私的,他们本质上只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学会爱的本质,首先要求人克服自恋情绪,不断培养谦虚、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只有克服自恋,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爱。其次,爱需要信仰。这种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更不是盲信权威,而是指起源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只有具备信仰的爱才是有力量的,才能不迷失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里。
三、爱对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研究
弗洛姆一生命运坎坷,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丰富的阅历为他研究人类情感提供了良好的感知力。在目睹人类生存面临的艰难后,弗洛姆深切体会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残酷压迫,使得人出现异化,一定程度上自我意识也逐步丧失。这不仅不利于人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社会的文明建设埋下了隐患。因此,为了健全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他提出了摆脱孤独的方式——爱,他认为只有通过构建一个由爱组成的社会,才能使人摆脱畸形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在精神愉悦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熟练掌握成熟的爱,能够有效避免烦恼。爱是人类唯美的情感,在爱的世界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都变得含情脉脉,这既有利于生产力的迸发也有利于人们情感生活的丰富。和谐社会依赖于人的发展,构建充满爱的世界,人能真正豁达、乐观、幸福,真正在思想和现实的高度规避烦恼根源。因为有爱,家国关系变得友善、邻里关系变得和睦、兄弟关系变得谦恭、夫妻关系变得真诚、人自身也变得更加愉悦,这就从不同维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扫除了障碍,能有效提升社会和谐建设的现实力量。弗洛姆从不同层面对爱作了阐释。依哲学维度分析,弗洛姆通过爱指引人们脱离现实生活对人枷锁般的控制,他强调只有爱才能成为与自己、他人和谐相处的良方。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另一个丰满且富有生命力的自己。一份真正的爱能够增强人们爱的能力和为他人奉献的能力。只有在奉献的过程中,人才会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不论是政治建设的角度还是人发展的角度,必须关注社会整体的运行,只有在风清气正、生态宜居、心情舒畅的社会氛围中,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然而,这就需要人的发展和人的团结,只有爱才能破除孤独,也只有爱才能实现人与人的联合。弗洛姆的爱是正向的、积极的,是对照人本身发展的精神需要。唯有在保持人格完整和独立的前提下,做到将自己与别人无差别对待,才能真正克服在生存中遇到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把爱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问题,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新世界。
四、结 语
步入新时代,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人民更加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就是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多维度考量人们多元化的现实需要,力争为人民的好生活添砖加瓦。当下,物质财富一定程度已经实现人民的美好需求,精神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党和政府需要整合多种力量为人民思想文化发展铺平道路。弗洛姆将爱作为一种可以学习的艺术,并将其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着重论述,这对我国构建新的思想建设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甚至对未来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