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落地的实践探索*
——以“基本政治制度”一课为例

2020-12-29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江苏南京210015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制度政治

李 汪(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江苏南京 210015)

政治认同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初中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基本政治制度”一课内容的教学实践,探析如何促进学生政治认同。

一、提炼教育价值,创新使用教材,为促进政治认同奠定基础

“基本政治制度”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相关的知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将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内容,这些制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等知识层面的内容。没有从制度建设发展历程和制度自信的角度进行立意。笔者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把教学内容的知识价值和思想价值进行综合衡量,将教学的着力点由知识讲解转向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认同和内化,从自我成长、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价值指向层面,提炼出本课的核心教育价值:主动了解我国的基本制度,在生活中感受到制度的保障,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制度自信和政治认同,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些核心教育价值解决了为什么学生要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惑,使教学目标更清晰,着力点也更加明确。

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校情、学情以及个体教学风格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富有个性的重组和发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笔者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对文本进行了提炼。主要设计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的逻辑,将三个关联度不太紧密的制度通过重组,形成螺旋上升的模式,逐步推进教学。取材于学生生活视野范围内的居委会事务与教学内容的对接,让学生感受到,大家的事需要熟悉情况的众人集思广益,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基层群众自治,正是提供了平台和制度保障,让全体受益,从而达成了促进学生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教学目标。随后,引导学生拾级而上,由小到大,让学生站在对此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过渡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熟悉本民族事务的居民管理本民族的事务,达到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最后,教师从全国范围内,全民参与解决商议国家大事的角度,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体教学如下:

【片段一】

教师过渡:熟悉内容,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我国各行各业都有许多专业人士,他们对本领域的研究,有利于国家政策制定更加科学。用我们今天课上采用的学习方法,按照自主学习单,请大家在课下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师呈现自主学习任务单:

1.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由来;2.查询了解我国民主党派名称、成立时间和组成人员;3.请了解一下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中政协委员的提案。

教师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与之前已有类似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然后进行自主学习,如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这样处理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能比较艺术地控制课堂容量,也使整堂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的教学方式各具特色,并具有起伏感。

二、精心选择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为促进政治认同搭建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让教学回归到学生的认知视野,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素材加以剪辑、整合,把重点内容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认同、内化,增强践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本课内容是国家的三个基本政治制度,这部分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和形式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这个阶段的初中生因生活视野和生活阅历所限,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概念和核心内容基本处于抽象的认知状态,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相关外延也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对接,才能使教学内容从抽象模糊走向具体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片段二】

教师呈现材料:小区绿化树木经过十多年生长,有好几层楼高,许多居民家里的光线受到影响,同时带来了蚊虫多、卫生难打扫等问题。根据业主申请,社区居委会组织代表讨论,征得大多数居民同意和城管、园林部门批准后,居委会对小区树木进行了修剪或移植,并将费用进行了公示。同时,根据此次修剪工作,居委会制定了《社区绿化修剪规则》。

思考题一:结合小区处理绿化采光问题,谈谈你对居委会的认识。

生1:居委会修剪树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替业主着想,维护了业主的利益。

生2:居委会根据业主申请、组织代表讨论决定,并由相关部门批准,说明居委会的做法符合要求。

生3:公示费用,说明居委会能公开透明,不怕群众监督。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讨论活动小结: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负责讨论、决定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接受居民监督。

思考题二:你所在小区居委会提供哪些服务、处理过哪些事情?

生1:我们小区居委会组织居民打扫小区卫生。

生2:我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家租房所在的小区居委会上门调查了解家庭情况,给我家办理居住证。

生3:与业主一起制定广场舞管理办法,要求在期末考试、中考时间,全小区内禁止跳广场舞、举行露天聚集活动。

生4:慰问小区内的孤寡老人,组织有书法特长的居民写春联。

生5:因为小区业主停车位产生纠纷,出面协调处理。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讨论活动小结:居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便人民,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事务。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这则素材来自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属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这种把知识与生活有机对接的处理方式,容易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认知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体验性,要在学生亲身经历中,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整合,通过学生的探究、交流,加深对“居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便人民,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事务”内容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平时看起来高大上的,好像与自己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太紧密的制度,其实就在身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经常用到,选择使用这样的素材,对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增强制度自信。

三、优化问题设置,引发深度学习,为促进政治认同升华情感

问题设计承载着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有效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难点出发,带有很明确的思维指向,可以引发学生深度学习,通过辨别、分析和思辨,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会与理解。“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公民积极主动的参与与维护,才能发挥制度的功能,体现制度的价值。”这句话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功能,是关于制度认同的核心所在,为了引导学生认知到这一点,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片段三】

呈现小区业主QQ群中关于修剪树木的聊天记录。

居委会杨主任:这次居民议事会避开了大家上班的时间,经过反复动员和通知,才凑齐了议事人数,按程序把修剪树木的项目决定了。希望大家今后多主动积极参与小区事务,让家园越来越好。

2栋一米阳光:辛苦了,杨主任!

思考:居委会很难凑齐议事人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1:居委会考虑到了大家的时间安排,反复动员才使规定的人数凑齐,说明大家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做会让业主的事情得不到及时解决。

生2:业主的民主管理意识差,不懂得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这样下去,再好的制度也没有用。

生3:业主可能觉得事情与自己无关,没有用行动维护制度。这样做的结果消磨了参与议事业主的积极性。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讨论活动小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虽有法律保障,但更需要公民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让制度体现应有的价值。

这样进行提问,改变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碎片化理答情况,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感悟体验的情境,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出发,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学生吐露真言、流露实情,呈现出真实的困惑。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便于引导学生调动知识与智慧,从小区生活入手,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为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作奠基。

总之,促进政治认同与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一脉相承。教师只有开动脑筋,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对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认同转化为对知识学习的内驱力,精心选材、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探究,亲历知识的生成,澄清认知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政治认同。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制度政治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某些单位的制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