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0-12-29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466001郑侠张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针对性人性化神经功能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466001)郑侠 张倩

脑卒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危重症,亦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痛苦,还可导致神经细胞亢奋,进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此次研究以94例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伦理委员会许可后,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3.51±3.41)岁;入院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14~19分,平均PSQI评分(16.23±1.76)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①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其基本情况,结合患者治疗方案、生活背景制定护理方案,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至护理方案制定过程中;②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一对一向患者讲解相关内容,鼓励患者定期参加科室举办的知识讲座;③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和需求,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叮嘱患者家属或朋友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④睡眠护理:为患者建立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治疗操作尽量在患者白天进行,夜间需要调低监护仪报警音量;鼓励患者采用侧卧位睡眠,不要在餐后即刻或饥饿状态下休息;通过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肌肉;睡前为患者播放30min的轻音乐,音量在40dB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持续睡眠时间和夜间觉醒次数;使用PSQI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Excel处理相关数据,定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持续睡眠时间和夜间觉醒次数比较 护理后,患者持续睡眠时间(5.98±0.61)h长于护理前(4.23±0.34)h,而夜间觉醒次数(2.85±0.31)次/d低于护理前的(4.38±0.47)次/d,差异显著(P<0.05)。

2.2 PSQI和QOL-BREF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11.04±1.24)分低于护理前(16.23±1.76)分,而QOLBREF评分(78.96±7.52)分高于护理前(64.71±6.48)分,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虽然近些年关于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但目前仍不完全明确该病发病机制,既往研究显示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神经递质合成、分泌功能紊乱,血管内皮损伤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均于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1]。睡眠障碍持续时间较长,且短期内就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加快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作用[2]。此次研究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持续睡眠时间长于护理前,而夜间觉醒次有明显降低,且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低于护理前,而QOL-BREF评分较高,这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特点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不再将护理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落实医嘱,而是从护理方案制定、知识教育、心理干预以及针对性睡眠干预等多个方面同时进行,通过护理方案制定可使得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护理干预内容和方法贴合患者实际,而知识教育、心理干预则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自信心,针对性睡眠干预则能直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针对性人性化神经功能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