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姑息护理联合健康知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0-12-29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0张静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姑息癌痛肺癌

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0)张静茹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而受到空气污染以及长期吸烟等因素影响,我国肺癌发病率亦在快速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同时经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大大降低,许多患者甚至会因此出现轻生念头。如何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4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姑息护理联合健康知识干预对其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4例晚期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6.27±4.93)岁。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晚期肺癌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无其他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沟通、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标准: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脑卒中病史。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姑息护理联合健康知识干预,健康知识干预:在常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基础上一对一向患者讲解手册相关内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症和死亡,及时记录、解答患者疑问,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科室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姑息护理:①建立良好的就诊环境:对诊室、病房定期消毒、通风,并调整其温度、湿度至合理范围,在病房、走廊等位置摆放绿植,为患者建立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②心理干预: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干预,积极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心理需求,针对性疏导患者心理压力,保持患者心理状态良好;③社会与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家庭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通过患者家属提高患者生存信念,对于家庭贫困患者可帮助其寻求社会经济层面支持;④疼痛护理:做好疼痛护理,在“三阶梯给药原则”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鼓励患者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护理干预共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癌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生活质量使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VAS评分以及EORTC QLQ-C30评分等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VAS和EORTC QLQ-C30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VAS评分(3.75±0.41)低于护理干预前(5.14±0.59),而EORTC QLQ-C30评分(60.14±6.24)高于护理干预前(47.82±4.93),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和医学理念的不断改进,临床对于晚期癌症的治疗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如何提高患者带病生存质量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重点。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关注,而各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也愈发广泛。

此次研究探讨了姑息护理联合健康知识干预在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VAS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而EORTC QLQ-C30评分高于护理干预前。这表明姑息护理联合健康知识干预可有效缓解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程度,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中健康知识教育详细地向患者介绍了疾病的治疗、护理知识,有效打消了患者对癌症和死亡的恐惧,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而姑息护理则主要包含建立较好的就诊环境、心理干预、社会与家庭支持、疼痛护理等多个维度,其中建立较好的就诊环境能有效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而心理干预和社会与家庭支持则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2]。疼痛护理则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提高患者疼痛阈值,能有效降低患者癌痛程度。

综上所述,姑息护理联合健康知识干预可有效减低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程度,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姑息癌痛肺癌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实践与成效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