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颌骨囊肿手术治疗中超声骨刀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12-29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528400刘鹏李宏伟张同韩吴纪楠苏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骨刀骨质增生颌骨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528400)刘鹏 李宏伟 张同韩 吴纪楠 苏葵

患者颌骨内出现的液体囊性肿物即为颌骨囊肿,随着疾病的进展,其会逐渐增大,使颌骨膨胀破坏,但囊肿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患者面部畸形[1]。患者一旦发现病灶,应尽早使用手术治疗,以免邻近牙齿移位,出现咬合紊乱等情况。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学复杂,颌骨上分布有较多的血管与神经,使用传统骨机械进行手术,会导致颌骨损伤过大,患者预后不佳[2]。超声骨刀具有精密的骨切割和骨整形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次我院为探究超声骨刀的具体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颌骨囊肿手术患者,电脑随机将其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0(45.20±5.33)岁;囊肿直径0.9~3.9(2.54±0.74)cm;囊肿位置:上颌26例,下颌24例;其中,含牙囊肿13例,根端囊肿22例,始基囊肿8例,角化囊肿7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72(45.65±5.44)岁;囊肿直径1.0~4.0(2.65±0.52)cm;囊肿位置:上颌28例,下颌22例;其中,含牙囊肿12例,根端囊肿23例,始基囊肿9例,角化囊肿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较大差异(P>0.05),可比性高。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且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使用CT及X线检查颌面部,包括囊肿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牙齿的关系、与毗邻鼻腔、神经管、上颌窦等重点解剖位置的关系。若是牙齿被囊肿侵犯,在术前行根管治疗;若是牙体明显松动或者牙槽骨、牙根吸收较多,则术中拔除。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骨刀进行手术,仪器为意大利Silfradent M9W-SFD01超声骨刀,将多角度手术刀头的超声内提升工作头安装于骨刀上,将工作频率设为24~30kHz,输出功率为2.8~16W,垂直幅度为20~60μm,切割速度为24km/h。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按照囊肿的位置为患者选择梯形或弧形切口,将黏骨瓣膜翻开,囊肿骨面暴露,使用超声骨刀开窗,按照骨骼质地、囊肿位置的不同将工作头进行适当的更换,调整工作频率,将囊肿钝性剥离,处理牙根,修正骨缘,若是骨腔遗留较大,将碘仿纱条填塞其中,对创口进行缝合及加压包扎。

对照组患者使用骨凿、骨切割、动力钻等传统骨机械进行骨面开窗,暴露囊肿,钝性剥离,剥离囊肿时要注意避免或减少破坏周围的重要组织,对牙根及牙缘进行常规处理,若是骨腔遗留较大,填塞碘仿纱条,对创口进行缝合、加压包扎。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感染、口腔含漱、局部冷敷等处理,于术后7d拆线。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①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时间越短、出血量越少、疼痛评分越低,表示手术方法越好。疼痛度评分标准:采用VAS评分法,范围为0~1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轻。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骨密度水平,指标越高表示手术方法越有效。③于术后6个月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概率越低表示手术方法越好、安全性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1.25±5.69)min比对照组(65.98±12.54)min短,术中出血量(17.41±6.58)ml比对照组(90.52±18.54)ml少,术后24h疼痛评分(1.21±0.35)比对照组(4.68±1.36)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骨密度水平 观察组的囊腔缩小幅度(87.28±6.56)%、骨质增生厚度(36.12±2.54)mm、骨密度水平(0.50±0.08)g/cm2比对照组(36.75±8.55)%、(14.41±4.53)mm、(0.23±0.10)g/cm2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1/50)比对照组的16.00%(8/50)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颌骨囊肿一旦形成,生长速度快,会扩张囊腔,导致患者面部畸形。治疗颌骨囊肿有较多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囊肿摘除术、减压术、开窗术等。囊肿摘除术即通过手术将患者的囊壁组织彻底清除,以免囊壁残留导致疾病复发,同时手术要避免损伤邻近正常组织,将有价值的组织尽可能保留[3]。传统的骨机械使用骨凿等进行手术,难以控制方向、力度,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出血量增多,去骨精确性难以掌控,损伤周围邻近软组织的可能性高,患者恢复时间会延长,且容易出现颌骨神经受损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疼痛度较高,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骨密度水平较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治疗效果不理想。超声骨刀的应用原理是,当电流通过晶体或陶瓷时,物体会发生变形或超声频率振动。超声骨刀将振动放大并传递到指定的工作端,稍稍施以压力,骨面的钙化组织会发生机械切割效应。超声骨刀具有以下优点:①能识别软、硬组织。其设定的振动频率,只能切割硬组织,不会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其在邻近血管、重要神经、鼻腔黏膜、牙胚组织等区域的手术中有较大优势,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感。②对骨组织的损伤小。有研究[4]显示,将超声骨刀、骨凿制取的骨块周围成骨细胞、骨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骨刀对骨细胞的损伤较小。③操作术区视野清晰且抗菌。超声振动引发的“空穴作用”能使患者术区的血液容易被彻底清除,使得术野清晰,患者的出血量少;超声骨刀工作时,产生的冲击波能使液体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减少,能保持无菌的环境。④高精确性。超声刀可微创,切割精确度高,囊肿缩小幅度高,同时其对于切割面有止血作用,能限制血液的渗出。⑤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超声骨刀能彻底根除囊肿,保全病灶血运环境,患者术后的病灶能保持血液畅通,得以快速修复,新生组织充填囊肿;此外,术后患者颌骨及其骨组织的血运环境相对完善,能促进骨组织增生,促进骨密度水平恢复正常。因此,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疼痛度较轻,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骨密度水平较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理想。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姚兆友[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颌骨囊肿手术治疗中超声骨刀的应用价值较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可以彻底清除囊肿,促进骨密度水平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骨刀骨质增生颌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超声骨刀与高速涡轮钻微创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疗效比较
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涡轮钻分牙拔除复杂下颌阻生智齿的护理体会
超声骨刀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颌面外科手术中超声骨刀的应用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颌骨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