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中医病因病机及预防治疗概述*
2020-12-29樊高薇张小会
樊高薇, 张小会
1.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 710003);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少数患者呼吸困难,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灶。2020年1月7日,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2],2020年1月13日,发现首例境外病例[3]。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在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4]。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该疾病,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5-6]。该病传播速度已经远远超过“非典”,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寻找可行的防病治病方法刻不容缓。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温疫”,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通过对《温病学》的复习、历代医家诊治“疫病”经验的分析、国家卫健委发布诊疗方案以及疫区专家文献报道的总结,结合笔者的感悟,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治疗的要点进行初步论述,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1 属 “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脾胃
目前研究数据表明[7-8],此次新冠肺炎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地域性、家庭聚集的特点,我们认为符合温病中“瘟疫”的范畴。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理解为温邪中的“戾气”。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外感急性热病[9]。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由此可以看出温病大致可分为9类。温病大多数具有传染性,且传染性极强,无问老幼,触之即病,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瘟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大流行的一类疾病[10]。其中,“温”,指症状的发热和证候属性的热;“疫”,指疾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宋代医家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说:“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明代医家吴又可在《瘟疫论》中说:“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又如徭役之役, 众人均等之谓也。”由此,可见“瘟疫”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礼记·月令》 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说文》 载:“疫,民皆疾也。”可见“瘟疫”对生命有致命威胁。“戾气”是引起“瘟疫”的致病因素。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戾气者,非寒,非暑,非暖,非凉,亦非四时交错之气,乃天地别有一种异气”。这就彻底地与传统的六淫及伏气病因决裂,为“温疫”的本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戾气”虽以“气”称名,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细小致病物质。“戾气”具有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多从口鼻而入侵人体、有特异的病变定位的特点。
新冠肺炎属于“瘟疫”中“湿毒疫”的范畴,发病病位主要在肺、脾胃。新冠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最早在武汉发现。《礼记·月令》中曾指出:“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孟夏行秋令,则其民大疫”, 认识到了疫病的流行与季节密切相关。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水陆交通要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居处潮湿。2019年以来,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冬至、三九之时,寒令当至而未至,应寒而未寒,反为热,雨量充足,水湿泛滥;忽热忽冷的气候容易改变病毒的生存环境,使病毒短期内大量繁殖,并使人群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正如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曾指出:“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而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余论则不然。”水湿泛滥容易生疫病。正如叶天士所说:“吾湿邪害人最广。”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中也说“东南地卑水湿,湿热伤人独甚”。新冠肺炎早期主要有身热不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肢体困重酸痛、舌苔厚腻等湿邪过重的表现。苗青等[11]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虽以发热为主,但热势不高,具有“身热不扬”的特点;患者有乏力、倦怠、腹泻、大便粘滞不爽、舌苔厚腻等症状,符合中医湿邪重浊、黏滞、趋下的特点。 六淫皆可化毒,湿内外合邪而致“湿毒”,“湿毒”为疫疠之气,侵犯机体则发疫病,故可称之为“湿毒疫”,和其他专家认识一致[12-13]。
叶天士云“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又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由此可见,肺部是最容易感受外来疫疠之气的侵袭。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云:“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从中可以看出,湿热之邪气,容易侵犯脾胃。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邪自鼻入首犯于肺,邪自口入首犯脾胃。肺为清肃之脏,秽浊之邪不易干肺,胃为水谷之海,藏垢纳污,“湿毒”之邪容易侵犯肺脾胃。综合其症状表现,可见本病的病位在主要在肺、脾胃。
2 闭肺困脾,壅滞气机,湿毒化热是主要病机
新冠肺炎属于温病的范畴,当然应该遵循卫气营血的辨证和传遍规律,这和李宝乐等[14]的观点一致。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患者的症状,在新冠肺炎的医学观察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乏力,以表证为主,属于卫分证。在临床治疗期主要表现为有胸闷、脘痞、腹胀、恶心、呕吐、纳呆,咳嗽、咯痰,胸紧憋气或憋闷气促,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秘等气机活动失常气分证。如果病情未及时遏制,进一步深入会出现谵语神昏、视物错瞀、烦躁、汗出肢冷、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等逆传心包、内闭外脱等营分证,以及发斑疹、吐血、痰中带血、衄血或四肢抽搐等动风、动血的气营(血)两燔证。在恢复期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痞满、口干、口渴等邪去正虚的症状。
“湿毒”疫厉之气,或从肌表、皮肤而入,或从口鼻而入,或和六淫之邪一起侵入人体,湿毒为原,随人而化,或为寒湿;或湿热,循卫气营血,从表入里,渐进深入,闭肺困脾,壅滞气机,湿毒化热,耗气伤阴,损伤血络,严重者可导致气阴迅速耗竭,内闭外脱而死亡。我们认为闭肺困脾,壅滞气机,湿毒化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病机。
肺位于胸腔,覆盖于心之上,主气司呼吸,行水,朝百脉。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侵袭,素有娇脏之称。肺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协调,人体呼吸功能才能正常。“湿毒”疫厉之气侵袭肺卫,肺气闭塞,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机上逆,临床表现为干咳,胸紧、憋气、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脾为太阴湿土,胃为水谷之海,运化水液,喜燥恶湿。“湿毒”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液内生,阻遏脾胃气机,湿浊毒邪交织,清气不升,浊阴不降, 致腑气不通,升降失常,临床可表现为胸闷脘痞头身困重,疲乏倦怠、口干、口苦、口粘、恶心、食欲不振、周身酸痛、纳呆、大便粘腻不爽或便秘、舌苔厚腻等症状。“湿毒”重浊粘滞,易阻滞气机,使闭肺困脾加重。郁闭上焦则咳嗽、气促、憋气加重;困阻中焦则可见乏力倦怠加重;郁闭下焦可加重大便不畅,“湿毒”进一步深入,从阳化热,热入气分,或由卫直接传入营血,热壅肺胃,伤阴耗气,热盛动血,灼伤脉络,瘀血凝滞,甚或“湿毒”内闭心包,出现咳喘、呼吸困难、咯血、神昏、多脏器衰竭等重症。若不及时救治,则病情进一步加重。“湿毒”瘀闭神明,气机闭阻,热厥出现 “内闭外脱” 的死症。
3 避毒护正,首重祛邪、重视护正、防传变
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很快,目前,仍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而疫苗从研发到投入临床使用仍须时日,所以做好新冠肺炎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3.1 避毒护正是主要预防原则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就已经记载了关于预防疾病的思想。如《素问·刺法论》中记载“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充分表明了保护人体正气的强盛以抵御病邪侵袭,同时要设法避免接触病邪以染病。避毒护正至今仍为预防瘟疫的重要指导原则。保护正气要有“治未病”的重要思想。在不同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形象的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
保护正气还要注意饮食、睡眠、运动的合理分配。 如《内经》所说“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素问·热论篇》中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都强调生活规律的重要性。此外可服用一些已被证明有一定效果的中成药[15],如:玉屏风散颗粒、藿香正气胶囊 (丸水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 (颗粒)等,但不宜滥服,滥服中药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有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削弱人体正气。还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适当服用一些补益气阴之品,如黄芪、白术、沙参、西洋参、麦冬、芦根等,同样不宜滥服。还可以用点燃艾炷消毒房间;还可以配制一些中药防疫香囊,如藿香、佩兰、艾叶、白芷、草果、菖蒲、冰片等制成香囊,佩挂胸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勿恐慌,勤通风,勤洗手,避毒护正是很有效的预防措施。
3.2 首重祛邪、重视护正、防传变是治疗的关键 新冠肺炎发病迅速,传变较快,病情较重,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辨证论治基础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各地区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方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医中药治疗方面要谨记以下三个关键点:①首重祛邪。新冠肺炎属于温疫病,“湿毒”邪多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侵入人体而致病。“湿毒”具有重浊粘滞,易阻滞气机,湿毒化热,伤阴耗气等特点,尽早使用中医药,祛除毒邪是当务之急。正如吴又可在《瘟疫论》所说:“ 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患者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可见治疗新冠肺炎“祛邪为第一要务”,尽早去除毒邪,最大限度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阻止疾病进一步传变。祛邪不是单纯的杀灭病毒,而是给病邪以出路,消除邪气,祛邪外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闭肺困脾,壅滞气机,湿毒化热,所以本病应在辨证论治的规律基础上,注重宣降肺气、健脾胃、祛湿透邪。②重视护正。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始终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胜则邪却,正虚则邪陷。所以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患者的正气,固护其胃气津液,增强抗邪能力。新冠肺炎在医学观察期主要祛邪为主。临床治疗期驱邪扶正为主。恢复期多以扶正为主。 新冠肺炎主要病位在肺、脾胃,病变过程主要是耗伤气阴,病变后期主要是气阴耗竭,内闭外脱而成危象,故临床应密切观察气阴亏损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时时顾及气阴,正如吴鞠通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③防传变。新冠肺炎按照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要抓住各个阶段的证候和病机,从而确定相应的治法。病机初见端倪,即可采取措施,用药先于病机病势,以阻止传变,防范其发展成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