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2020-12-29肖世权
肖世权
(中江县东北镇畜牧兽医站,四川中江 618100)
1 前言
近些年,猪丹毒疫情有抬头迹象,此病多数病程急而短,死亡率高,来不及治疗。幸存的慢性感染病例,会出现跛行、关节炎等症状。而且,长势变缓,饲料报酬率降低,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给整个猪场造成安全隐患。当前,对此病不加以重新认识的话,有死灰复燃,重新冲击生猪养殖产业的可能。
2 流行特点
四季皆发,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此病多散发,或爆发性经过。易感群体,4~6月龄架子猪多发。流行初期,可见1~2头健猪死亡,后期出现较多致死病例。
3 临诊特征
①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突然死亡,未表现任何症状。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生高达42℃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退色。若小猪得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②疹块型 为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现实生产中较少见此类性病例。③慢性型 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的,主要病症是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
4 剖检病理
急性病例,周身败血症。肾、脾、淋巴等处,不同程度肿大,切面多汁。肾包膜,有不规则的斑纹。脾脏充血,切面外翻隆起。胃底粘膜弥漫性出血。
慢性病例,左心室有赘生物。同时,出现不同程度关节炎。
5 诊断要点
参照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等等,可初步诊断此病。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
6 猪丹毒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6.1.1 日常加强管理
改善圈舍卫生,加强喂料管理,做好防疫工作,增强猪群抗病体质。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检疫。引进种源,需隔离饲喂2-4周,确保无病患后,可混入大群饲喂。加强驱虫管理,定期驱杀鼠害。严格场内消毒,禁用泔水喂猪。做好清粪管理,严格无公害处理,减少致病菌源扩散蔓延。
6.1.2 做好防疫接种
接种防疫疫苗,能增强猪群抗病体质,降低猪丹毒的易感性。尤其此病常年流行区,每年春秋季都要预防接种1次。当前,比较有效的接种菌苗,有猪丹毒GC42弱毒苗和猪丹毒G4T(10)弱毒菌苗,而以GC42弱毒苗最常用。除此之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同样是有效预控此病的最佳疫苗。
6.1.3 做好疫情应急处理
确诊感染病畜,务必及时隔离。同时,注意运动场、圈舍、饲槽等的清洁消毒,粪便、垫草等集中堆积,经生物热发酵后无公害处理。病死猪的尸体,急宰猪血液、病变组织器官,需深埋或化制。非病变的肉品、脏器等,可高温处理后待用。同群中未发病猪只,可用青霉素急性注射,持续用3-4天,以控制病情。所有病型中,慢性心内膜炎或慢性关节炎病例,建议直接淘汰不用。
6.2 治疗措施
6.2.1 血清疗法
此病流行初期,血清疗法有特效。临床用抗猪丹毒血清,皮下或静脉注射。仔猪用,每次5~10ml。中猪50kg下用,每次30~50ml。大猪50kg以上用,每次50~80ml。用法,每天1次,持续用2~3d。期间,配用青霉素,疗效更好些。
6.2.2 西药疗法
此病进入爆发期,应选好药物,积极对症治疗。所有高敏药物种,青霉素类药物为首选。首次用,加大剂量5万国际单位/kg,肌肉注射,每天2次。
或者,尝试组合用下类药物:青霉素钠4~5万单位/kg;硫酸链霉素2~3万单位/kg;地塞米松磷酸钠0.01~0.02mg/kg;兽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0.15~0.2ml/kg。
此类药物混合,1次肌肉注射,每天2~3次。病情严重时,每天2~3次,持续用3~4次。
6.2.3 中药疗法
当前,中药频繁用于此病治疗。但是,多用于辅助治疗。
处方药:二花,5g/次;雄黄,9g/次;白芍、连翘、葛根,每次各取13g,上述共研磨成粉,每天2剂,拌料喂服,持续用2~3d。
处方药:山豆根、栀子,每次各取13g;野菊花、金银花,每次各取10g/次,上述以80g蜂蜜为药引,煎熬取汁,每天1剂,持续用3~4次。
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全群投药预防。可用:阿莫西林,拌料喂服,商品猪、哺乳母猪用2.5kg/t,怀孕母猪、种公猪用3kg/t。维生素C,拌料喂服,商品猪、哺乳母猪用300g/t,怀孕母猪、种公猪用400g/t。
上述药物用于拌料喂服,持续用5~6d。之后,饲料中加多维或酵母粉。饮水种,加电解多维,用于增强体质、降低此病易感性。
7 结语
面对零星散发的猪丹毒疫情,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文中概述的猪丹毒防控措施,对控制此病效果不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后重点猪病的防控中,切莫忽视对猪丹毒的预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