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疾病防治的方针和对策
2020-12-29索昂德吉
索昂德吉
(青海省玉树市小苏莽乡兽医站,青海玉树 815000)
1 前言
牦牛是青海重要的畜种,养殖牦牛成为本地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而牦牛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降低经济收入,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 牦牛疾病防控方针
掌握牦牛防控方针,应对牦牛疾病的流行起源有大致了解。一般情况来说,有这三部分:传染源,即病原体。传染途径,唾液、接触、交配等方式。易感群体,即被感染的牦牛群体。
这三部分相互作用,造成疾病的扩散蔓延。
对此,控病的方针,应从杀灭致病菌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着手,并据此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综合各种预控措施,以起到科学控病、降低病害感染的目的。
3 牦牛疾病防控对策
3.1 杀灭致病菌源
3.1.1 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遴选高敏消毒药,是杀灭场内致病菌的关键。当前,可用消毒药剂有: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福尔马林等等,在杀灭致病菌源方面均有不错的效果。场内环境消毒,可用0.8%氢氧化钠,持续0.5h。或者2.3%次氯酸钠,持续0.5h。或0.3%福尔马林溶液,持续0.5h。期间,注意几种药物的轮换使用。
场地内消毒,用具、车辆等消毒,推荐用10%苯基苯酚、次氯酸、碱类、戊二醛等等。木质设施、水泥地面、设施等等,推荐用碱类消毒药剂、氯化物、酚化合物等等。场内人员消毒,推荐用酒精、碘化物等等。
3.1.2 处理好病死畜及场内粪污
出现患病病例,务必及时隔离,积极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尤其一些烈性传染性疾病,应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在政府监管下做好猪捕杀工作,尸体严格无公害处理。
粪污为大量致病菌寄生创造条件,为此,场内粪污建议单向流动原则,禁止运输、物品等的交叉使用。在运输完毕后,注意物品、工具的消毒。同时,遵从有关规范要求,执行严格的空置制度。
3.2 切断传播途径
3.2.1 场内禁止出现同源肉品
个别传染性疾病,有经牦牛肉制品传播的可能,如:火腿、肉片、香肠等等。由此,为切断传播途径,务必要加强场内同源或异源产品的管理,禁止场内人员携带任何肉制品入场。
3.2.2 注意加强饮水、喂料等管理
场内饮水管理,定期投放消毒药剂。比如:漂白粉、氯制剂等等。同时,周期性取样调查,检测水源的理化性状,评估水源的安全性。场外放牧期间,禁饮死水,多饮活水,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
做好补饲管理,注意贮料安全,加强通风管理,避免有霉变。定期评估饲料安全,评估好供货商饲料,做好贮存、储运、来源等的风险控制。禁用牛源配料产品,尤其高风险区的饲料,禁止使用。
3.2.3 定期驱寄生宿主
牦牛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场内蚊蝇、蜱虫等肆虐有关。这些寄生虫体取食患畜血液后,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保持传染态势。由此,牦牛养殖场内,应定期用化学药剂,以驱灭寄生虫源。此外,注意及时清杂草,破坏蜱虫生长环境。条件许可的猪场,设置防蚊网、防鸟网,落实好灭鼠措施,以降低此病感染几率。
3.3 保护好易感群体
3.3.1 做好防疫接种工作
接种防疫疫苗,能增强牛体抗病性,降低易感性。
为确保接种有好的效果,这些问题应注意:
按计划地给牛群进行防疫接种,可以迅速有效地预防相关的疾病。
为了针对牛群防疫接种取得较高期望预期的效果,一定要掌握本地区养殖场相关的传染疾病的种类以及病毒具体的流行规律和发生季节,深入了解本场牛群的生产、饲养、管理和人畜流动情况,根据我们收集和了解的实际情况,依据自己的需要制订相应的防疫计划,适时适当地进行防疫接种。
一般对于在疫区的动物,即便是没有发病的动物也尽量要做一下防疫,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被污染的病牛。
3.3.2 健全生物安全管理
以优化牛场生物安全管理,营造适宜的防抗病环境。
加强牛场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协调好放牧、舍饲补饲,满足牦牛营养需求。留意牦牛群变化,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及时隔离。早诊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同时,安排专人护理。受威胁牛群,紧急接种防疫疫苗,增强抗病体质,遏制此病的扩散蔓延。
3.3.3 做好防病应急处理
个别病势呈蔓延态势,应根据威胁范围,划定疫区、受威胁区,严格封闭化管理,禁止车辆、人员等随意进出。同时,就疫区中被污染的料槽、用具等等,均需用石灰、烧碱等彻底消毒。残留粪污、尸体等等,集中深埋无公害处理。加强病死畜尸体管理,人不能食用,野兽不能拖走,避免形成新的传染疫源。划定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捕杀,延后2~3周,无重复疫情出现,场内经彻底消毒杀菌后,经1~2周可恢复常态化管理。
4 结语
牦牛患病的诱因,基本是由于机体功能损害或因与外界环境失衡而引起的.其结果导致牦牛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低下或丧失.严重的导致死亡。对牦牛疾病的防控,务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同时,就健全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料管理,严格圈舍消毒,规范场内牦牛防疫接种,以增强抗病体质,降低各类病患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