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2020-12-29潘晔,王维
潘 晔, 王 维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以铁的纪律管党治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特点。十九大首次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纪律建设提到新的战略高度,这是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新形势下,明晰党的纪律建设的深刻逻辑,把握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内涵与实践路径,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逻辑理路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既是对党的纪律建设理论逻辑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基于现实问题和时代命运作出的战略考量,有着深刻的逻辑理路。
(一)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1]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内在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1.加强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立党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特性赋予了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内在品质,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政党,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加强纪律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均论述了政党纪律的极端重要性。1859年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2]列宁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创建者,深刻指出政党纪律的重要性:“要使无产阶级能够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而这正是它的主要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就必须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3]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4]邓小平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5]这些论述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
2.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在要求,不仅表现在建党立党上,更体现在党的发展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开放品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九届三次全会上深刻总结:“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持之以恒加强纪律建设,锻造了一个坚强有力、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 历史依据——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
回顾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铁的纪律是我们党保证自身肌体强健、促使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是党中央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1.重视纪律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注重加强纪律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党章这一党的根本法规中。从党的一大至十九大,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和决议案都对党的纪律方面作了专门规定,党章是我们党重视和加强纪律建设的有力见证。在不同时期,党在纪律建设方面的丰富实践是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又一重要体现。革命时期,表现为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建设时期,表现为“两个务必”和“赶考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表现为团结和组织全党全国的“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虽然在历史上诸如“文革”时期,党的纪律建设曾一度遭受曲折,但纵观党的纪律建设全过程,毋庸置疑,纪律建设不断加强是党建的主流和趋势。
2.纪律严明是党的独特政治优势。毛泽东曾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深刻论断。革命时期,依靠党领导下的具有顽强信念和铁的纪律的人民军队,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时期,在理想坚定、纪律严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得出,铁的纪律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定支撑和不竭动力。
(三) 现实需要——党内外面临严峻形势的客观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大战略下管党治党的“关键一招”,体现出党中央对现实形势和执政规律的正确判断和科学把握。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1.党内面临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严重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历史上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深刻警示我们,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其执政地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党的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敏锐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其概括为“七个有之”,尖锐指出:“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6]9这是党中央对党内存在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的清醒认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党的领导弱化、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2.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实现历史使命的艰巨任务必然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任务和挑战将更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6]6当代中国,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空想;不严明党的纪律,实现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也必然是空想,纪律严明是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党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前进的关键。
(四) 重要地位——纪律建设是管党治党标本兼治的利器
从党的十八大首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纪律建设”这一命题,到认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到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7],再到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体现了党中央对纪律建设重要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质的飞跃。
1.狠抓监督执纪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手段。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是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狠抓监督执纪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抓手,坚持有纪必执、有违必查,坚定不移“打虎”“拍蝇”,充分发挥纪律建设的反腐利剑作用,反腐败成效有目共睹、举世瞩目,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气象,纪律建设治标利器作用得以彰显。
2.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其“治本”主要体现在:一是构建以法规制度为核心的不能腐和不易腐的长效机制。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二是聚合执纪和执法相贯通的全面依法治国效应。坚持纪严于法、依规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必然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有利于发挥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的治理合力作用。三是发挥纪律教育的作用,既以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育苗”“强心”,又用好反面教材讲透违纪的危害,让党员干部明后果、知敬畏。
二、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内涵把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理论、实践、制度方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党的纪律建设体系,其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可从新时代加强纪律建设的重点、线索、关键、保障四个维度去把握。
(一) 以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重点
1.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是新时代党加强纪律建设的重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党的纪律整合为“六大纪律”,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9]
2.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6]13,要“把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6]30。一方面,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另一方面,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看,破坏政治纪律问题极为严重、危害极大,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形势下党纪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出的必然结论。
3.严明组织纪律是党的力量所在。一方面,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就是一盘散沙,既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一个时期以来,党内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的现象滋长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党的这一重大忧患,多次强调必须严明组织纪律、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另一方面,组织严密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这一核心力量来自于组织,取决于党的组织是否严密。
(二) 以厘清党纪与国法辩证关系为线索
1.厘清党纪与国法辩证关系,是新时代党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线索。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厘清党纪与国法关系成为党在纪律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理论课题,不仅是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互联互通、互促共进的战略需要。
2.坚持纪严于法,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体现了党纪和国法的差别性。习总书记强调党纪和国法不可混同,“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6]65。首先,这是由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和理想信念宗旨决定的,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员先锋模范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党中央对过去存在党纪与国法不分问题的现实思考,过去把约束公民的法律底线等同于约束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陷入“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怪圈,导致纪律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再次,“管住”实则是严管厚爱,这体现出党对全体党员干部的真关心和真爱护。最后,这是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以严格执纪把党的问题“关”在党内解决,充分发挥了依规治党对法治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3.坚持纪法协同,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体现了党纪和国法的一致性。党纪和国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体两翼”设计,从本质内涵看,二者都是调整一定对象行为和活动的基本规范,具有同质性;从价值导向看,二者都致力于光明磊落、公道正派、秩序高效的价值追求,具有同向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探索纪法协同的有效体制机制,新制定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着力突出纪严于法、强政治性的党纪特色,使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相衔接和协调;在实践工作机制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行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双重职责,使执纪和执法同步、审查和调查并进。
(三) 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关键
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新时代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关键抓手。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党对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创新。
1.从理论继承性看,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继承和发展。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这一方针,党的七大将之写入党章,发展成为管党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理论遵循。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监督执纪好比治病救人,是对“洗澡”“治病”论述的创新发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阐明了“治治病”的内涵,指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帮助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找准‘病症’,对症下药,该吃中药的吃中药,该吃西药的吃西药,或者中西医结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切实体现从严治党的要求”[10]。
2.从实践创新性看,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监督执纪实践的创新设计。它将“治树”和“护林”相结合,层层设防、精准执纪,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最基础最重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约谈函询等方式“护森林”,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深化运用第二种形态,对违纪问题露头就打,及时以纪律的标尺“正歪树”,使“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善用第三种形态,以严格执纪当头棒喝“治病树”,使“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用第四种形态,以零容忍的态度,及时清除党内毒瘤“拔烂树”,使“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四) 以强化监督、严肃问责为保障
1.强化监督、严肃问责,是新时代党加强纪律建设的保障措施。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规律性认识,以监督和问责为两大抓手,两者紧密承接、同向发力,立足于用纪律管住“绝大多数”,聚焦领导干部和主要负责人这一“关键少数”,以点带面,绷紧全党纪律之弦,是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的坚实一步。
2.落实纪委双重领导体制,抓同级监督。纪委双重领导体制是党的十二大确立的行之有效的纪律检查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6]112,保证纪委监督权行使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这避免了同级纪委和党委“一口锅里吃饭”的难监督现象,有利于发挥纪委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作用,保证反腐败工作的精准和力度。同时纪委也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纪律检查工作,并接受检查监督。
3.完善派驻和巡视制度,抓日常监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实行派驻和巡视监督,将“横向派驻”与“纵向巡视”相结合、“长派驻”和“短巡视”相结合,推进派驻和巡视制度化、常态化,使之成为管党治党、日常监督的重要方式。由纪委派驻纪检机构对党和国家机关全覆盖实行派驻监督,瞄准和填补党内监督的“死角”“空白”,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同时,由党委组织巡视巡察,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实行巡视监督,创新开展巡视“回头看”等方式,巡视利剑在从严治党中更加锋利。
4.压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抓责任监督。党委和纪委是重要责任主体,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监督执纪问责是其根本职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方“责任田”,抓住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强化纪委监督责任,同时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法规,将责任追究制度化、程序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注重标本兼治、“惩”“防”结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形成刚性约束与柔性教育的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
(一) 必要前提——完善党内法规,扎紧制度的“笼子”
完善党内法规是依规治党、严明纪律的必要前提,在党的纪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党内法规建设要贯穿纪律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既“首当其冲”,使有纪可依、有规可循;又“紧随其后”,实现党内法规与时俱进。
1.树立党章总规矩权威。习总书记强调树立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在于尊崇党章,要把党章这一总规矩立起来、用起来。首先要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不是“高高挂起”,而是要当成“枕边书”,全体党员要学深悟透、常学常新。其次要遵守党章。党员干部要时刻对照党章这面“镜子”,“正衣冠”“去灰尘”,做到知行合一。最后要维护党章。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党章的维护者。
2.创新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新时代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更加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法规形成上,注重实践探索与总结提炼相结合,及时将纪律建设的成熟经验固化为党规党纪,体现时代性;二是法规体系上,注重系统配套、协调衔接,既要防止“笼子”过松形同摆设,也要防止“笼子”过稀“牛栏关猫”,增强整体效应;三是制度落实上,注重划定责任、严格奖惩,以激励和问责锁好制度的“大门”。
(二) 基本手段——用好纪律戒尺,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1.坚持违纪必查,让纪律真正“带电”,是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手段。当前,在仍有一定腐败存量的形势下,坚持惩治一手决不放松,不仅是必不可少的治标之举,同时更能发挥震慑腐败分子、遏制腐败增量的重要作用。
2.“打虎”“拍蝇”要常抓不懈。人民群众最痛恨消极腐败,坚定不移“打虎”“拍蝇”,是我们党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的直接体现。新形势下,让纪律真正“带电”,一要紧握纪律戒尺,重在“从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仅要严打破坏性强、危害性大的大“老虎”,也要狠拍群众身边的“苍蝇”,使党风政风民风更加清新。二是必须常抓不懈,贵在“常”“长”。反腐败斗争不能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一鼓作气、善作善成,以常态求长效,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3.紧盯“关键少数”这一群体。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着以上率下、上行下效的重要示范作用,是管党治党必须牢牢抓住的“牛鼻子”。一抓严守政治纪律,做到“两个维护”。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抓严守组织纪律,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要严格按规矩办事,带头发扬党内民主,保证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三抓领导责任,种好“责任田”。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一岗双责”的政治责任,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
(三) 根本举措——加强纪律教育,使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加强纪律教育是党的纪律建设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
1.加强遵守纪律的教育。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力度,念好“紧箍咒”、打好“预防针”,强化他律的约束力。首先,加强党章教育。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将党章学习常态化、日常化。其次,加强党纪党规教育。法规制定只是起点,重在学通悟透,每一部法规制定颁布后,各级党组织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同时各党校要将其纳入重点学习课程内容。最后,善用身边典型教育。法规学习要合理搭配典型事例讲解,方能生动活泼,也更有说服力和穿透力。既要突出正面典型,发挥身边榜样的实际诠释和引领效果,也要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反面典型,让党员干部“红脸”“出汗”,切实认识到违纪违法的厉害。
2.加强修身律己的教育。党的纪律是守住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根本上看,纪律教育要抓好“初心”教育,铸牢共产党人的魂。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只有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才不会得“软骨病”。二要强化理论学习武装。深化伟大理论学习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要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强身本领。三要以文化自信教育滋养人心。中华优秀文化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丰厚底蕴和滋养,要深入开展“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教育,牢固涵养党员干部修身立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