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现况
2020-12-29何文娇王林
何文娇,王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天津)
0 引言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指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腭扁桃体和(或)增殖体肥大、鼻息肉等上气道疾病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综合征。临床特征为持续咳嗽>4 周,伴有白色泡沫痰(过敏性鼻炎)或黄绿色脓痰(鼻窦炎),咳嗽以晨起或体位变化时为甚,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和反复清咽,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有时可见鹅卵石样改变,或见黏液样或脓性分泌物附着等症状[1]。UACS 是引起儿童尤其是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第2 位主要病因[2],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ACS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尚无对应的疾病名称,考虑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于 “久咳”,又因常伴有鼻塞、流涕、清咽等局部症状,可属“鼻渊”、“鼻鼽”、“慢喉痹”、“慢乳蛾”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向希雄教授[3]认为本病应肺鼻同治,其邪多与风、痰、瘀有关, 病位在鼻、咽、喉、肺,风痰恋肺, 郁而化热, 鼻窍不利,肺失宣降为本病的基本病机。陈文霞教授[4]认为,本病病机多与风、火、痰有关,主要在痰,风邪夹杂他邪,由口鼻而入,肺上通鼻窍,外合皮毛,咽喉为肺之门户,风邪袭肺,肺卫阳气困遏,致鼻窍不利,出现鼻塞、流清涕症状。认为腺样体肥大乃肺、脾、肝交杂致病,归其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结。姚晶莹教授[5]认为小儿素体阴虚体质为主,而亦化热生风,卫外功能不足而亦伤于外来风邪,病机总属阴虚内热,内外风和邪。
2 辩证分型
目前尚未有完全针对儿童UACS 的统一辩证分型,临床上大多将归于咳嗽分型。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及第九版《中医儿科学》[7],咳嗽的证型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湿蕴肺、肺气亏虚及肺阴亏虚证。据王雪峰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儿童慢性咳嗽章节中医证型分类标准,及王教授临证经验拟定[8]咳嗽证型为风伏肺络证,痰热蕴肺证,痰湿蕴肺证,肝火犯肺证,食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肺胃气逆证。
3 治疗
3.1 辩证论治
3.1.1 宣肺祛风法
郭捷等[9]将60 例UACS 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医祛风宣肺法中药(紫苏叶6g、薄荷6g、防风10g、苍耳草15g、炙麻黄5g、苦杏仁10g、佛耳草15g、款冬花10g、地龙10g、炙甘草5g、黄芪10g、炒白术10g)治疗(中药组)和氯雷他定片或氯雷他定糖浆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2 周后,中药组在改善咳嗽症状评分和VA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仿(96.7%vs.80.0%)(P>0.05),显效率优于对照组(53.3%vs.10.0%)(P<0.01)。
3.1.2 疏风化痰法
刘格[10]将60 例UACS 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用疏风化痰止咳方(辛夷3g、麻黄4g、杏仁5g、桔梗3g、炙甘草4g、射干5g、前胡5g、浙贝母5g)。兼鼻痒、流清涕加细辛3g、苏叶5g;兼流脓涕、咯吐黄稠痰、舌苔黄加鱼腥草10g、桑白皮6g 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4 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俞景茂教授[11]认为UACS 的主要病机在于风痰留恋鼻咽,肺失宣降,故治法在于宣肺利咽,化痰止咳。并以止嗽散止咳化痰,蝉衣、炙麻黄、辛夷宣肺通窍祛风,久病伤阴,予以北沙参养阴清肺。
3.1.3 疏风清热法
冯硕[13]等将106 例UACS 风热犯肺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 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观察组53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窍止咳汤(生薏苡仁、鱼腥草各15 g,柴胡、牛蒡子、前胡、枳壳各10 g,辛夷、白芷、菊花、桔梗、苦杏仁、川芎、赤芍各6 g,黄芩、薄荷各5 g,麻黄3 g)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评估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单项症状(咳嗽、咳痰、鼻鼻塞、流涕、咽部体征)积分和血清Th1、Th2 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7(IL-27)、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随访3 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3%(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42/53)(P<0.05);2 组治疗后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及咽部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均<0.05), 且观察组上述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2 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27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均<0.05),血清IL-4和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均<0.05), 且观察组以上血清Th1、Th2 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5.1%(8/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17/53)(P<0.05)。
3.1.4 清润祛风法
姚晶莹教授[5]重在调整小儿阴虚内热,治疗小儿UACS阴虚内热证,证见咳嗽以干咳、痉咳为主,无痰或痰少质黏,感咽部有物附着,时有咯嗓;鼻塞,或流黄稠鼻涕;手足心热,寐时盗汗,形体多消瘦,部分患儿脾气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有苔剥脱,脉细数或指纹紫于风关[14]。以清润、祛风要自拟“治鼻一号”方(生地黄、黄芩、薄荷、黄连、苍术、防风、葛根、藿香、菊花、荆芥、蒲公英、茵陈蒿、栀子、紫苏梗、蝉蜕、钩藤、辛夷、甘草),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3.2 成药治疗
李民[15]将UACS 患儿106 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3)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53)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TNF-α、IL-4 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观 察 组TNF-α、IL-4 水 平 明 显 优 于 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92.45%vs71.7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外治法
于阅尽等[16]将110 例UACS 慢性咳嗽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 例。2 组均口服氯雷他定1 周,鼻腔吸人糖皮质激素1 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辅助治疗,配套药贴(药液组成:木瓜、蒲公英、桅子)。治疗结束后,贴片保留2~4 小时。对照组不予药物导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第5 天和第10 天的咳嗽评分与治疗前基线水平相比,分别都呈下降趋势(P<0.001),治疗组在第10 天的咳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陈莹等[17]将70 例UACS 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5 例。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补脾经200 次、平肝清肺200 次、运内八卦100 次、按揉迎香穴100次、揉天突200 次、推膻中100 次、点揉丰隆100 次、按揉肺俞100 次、捏脊5 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穴位贴敷,选穴为双侧肺俞、脾俞、天突、膻中穴位, 采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止咳贴” (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百部、蝉蜕、生石膏、陈皮、半夏、甘草等),每次贴敷4 h。两组治疗每天1 次,5 次为1 疗程, 共治疗1 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5.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54.2%和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9, P=0.232)。刘文可[18]等根据症状体征将儿童UACS 辨证分型,临床多见风邪外袭型、肺脾气虚型、肺胃热盛型、痰湿壅盛型以及肺阴虚型。根据原发疾病又可将本病分为鼻源性咳嗽和咽喉源性咳。采用小儿推拿手法,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标本兼顾,取得确且疗效。
4 结语
近年来,西医对儿童UACS 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探索阶段,治疗方法大多采用针对单一症状的手段,但对本病整体改善及长期治疗疗效欠佳。中医药充分结合整体辩证与局部审查的辨病辩证思路,通过对UACS 患儿的内外调整,改善其总体症状,不仅在方法上探索出了更多易于患儿及家长接受且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而且从疾病的远期控制来看也有很好的功效。但从近几年文献来看,由于UACS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多样性,各研究的治疗标准参差不齐,缺乏统一,且多数未施行盲法,在研究质量方面有待提高,故以后需要样本量更大、更加标准规范的临床研究以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减少儿童UACS 发病率,助于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