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的分析诊断及防治
2020-12-29李超
李 超
(吉林省农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合隆分所,吉林 农安 130216)
现今,大环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所引起的相关疾病已有许多特定的病名。最著名的是马、牛、绵羊、猪和家禽的葡萄穗霉毒素中毒,该病由前苏联首次确诊,但在欧洲和南非也有发生。本病常引起皮肤和黏膜受损、泛白细胞减少症、神经症状和流产。在感染后2~12 d 可出现死亡。本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对症治疗和饲喂未被污染的饲料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1 病 因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一组性质比较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是由一些不完整的、腐生的或植物致病真菌家族产生的,如镰刀菌属、单端孢霉属、漆斑菌属、头孢霉属、葡萄穗霉菌属、毛束草属、柱抱属和内腔单孢菌属真菌。根据分子结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分为非大环类,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或呕吐毒素、T-2 毒素、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等;或大环类,如黑葡萄穗霉毒素、杆孢菌素、疣孢菌素。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有很强的毒性,能迅速地渗入细胞脂质双层,从而影响DNA、RNA和细胞器。该类毒素可通过作用于多聚核糖体,干扰蛋白质合成起始期,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在亚细胞水平上,这些毒素可抑制蛋白质合成,并与巯基键进行共价结合。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大多数细胞(包括肿瘤细胞)都具有细胞毒性,但他们不具有诱变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除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外)的毒性是直接细胞毒性,常称其为拟辐射效应(如骨髓发育不良、胃肠炎、腹泻和出血)。由于毒素具有皮肤毒性,接触这些毒素后,能引起一种非特异的、急性的坏死过程,表皮和真皮有轻微炎症。在摄入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后,会出现口炎、胃黏膜贲门部角化过度并形成溃疡以及胃肠道坏死。
在有血小板减少症、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途径受阻情况下,常发生出血性素质。而当凝血因子受到抑制、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受抑制或这些因素共同存在时,往往发生出血。
2 症 状
患畜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拒食被污染的饲料,这一点限制了其他症状的出现。倘若没有其他食物可吃,动物只能勉强采食污染饲料,在一些病例中,会出现大量流涎和呕吐。过去认为,呕吐是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独引起的,因此常称之为呕吐毒素。但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的其他毒素也可引起呕吐。
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引起的拒食症称之为“厌味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主要影响是拒食;但在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时,很少见到上述描述的单一病因。这可能与5-羟色胺、多巴胺和5-轻吲哚乙酸的神经化学变化有关。呕吐毒素引起的拒食,在不同动物品种中有很大差异。在猪,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可引起条件反射性厌味症,故建议将新的风味调料(如调味剂)添加到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饲料中,使猪能识别新的风味调料,并对新的味道也产生厌恶感。给猪饲喂未污染的饲料,通常在1~2 d内能使其恢复食欲。
在猪的日粮中加入低于1 mg·kg-1的呕吐毒素,就能引起采食量下降;如在日粮中加入10 mg·kg-1呕吐毒素,则可使其完全拒食。在日粮中加入10 mg·kg-1以上呕吐毒素,反刍动物仍照常采食,某些情况下,肉牛能耐受12~20 mg·kg-1的呕吐毒素。家禽能耐受100 mg·kg-1以上呕吐毒素。马的日粮中加入35~45 mg·kg-1以上呕吐毒素,仍未出现拒食或厌恶感等临床表现。长期拒食后引起的相关症状包括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和虚弱。没有可靠证据表明,呕吐毒素可引起家畜繁殖机能障碍。试验研究表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可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在自然条件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否对本病易感性有实际作用。
皮肤、黏膜刺激和胃肠炎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症的另一类典型症状。同时也可能发生出血性素质,表现淋巴细胞减少症或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拟辐射性损伤(损害分裂细胞)。几乎各种动物均可发生轻瘫、抽搐和麻痹。终因低血压而死亡。通过管饲法,已复制出试验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症的许多严重症状。实践证明,高浓度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常引起拒食,故中毒具有自限性。
由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有免疫抑制作用,淋巴器官比正常小,在尸检时很难找到。
3 诊 断
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症状被继发性感染或继发性疾病所掩盖,所以诊断较困难。对饲料进行取样分析耗时费钱,但值得尝试。应急措施为仔细检查饲料是否长霉、颗粒饲料是否结块,以便用新饲料替换。更换饲料可迅速改善病情,并可为原来的饲料是否被污染提供依据。
4 防 治
对症治疗和饲喂未被污染的饲料是最好的防治方法。经临床试验,类固醇类抗休克剂和抗感染剂,如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已成功地用于防治本病。家禽和牛对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耐受性强于猪。感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患猪,一旦更换未污染的饲料,能很快恢复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