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的提升策略
2020-12-29范德举
范德举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13017)
在实践教学中,创新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最终获益的是学生。研究主要从运动体验、互动参与、技术突破、平台展示四大资源的创设加以分析。
1 更多的运动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大特征,就是依靠身体运动去发展身心。身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同时又是载体,这就需要在课中深度开发更多的运动体验。因为运动技能要在多次重复的运动中形成肌肉记忆,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1]。可是,在当前体育课中,存在很多不良现象,运动时间不够,一节课做不了几次练习,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因此,在体育课40分钟时间内,要开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运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保证足够运动时间。教师应重视的方面:增加分组的数量、保证充足的器材、提升小组的轮换、减少无故的停顿。以一节《体操:垫上技巧前滚翻》教学为例,对比分析改变策略前后的变化和价值体现,供教师参考,具体操作见表1。
2 更深的互动参与,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很多成年运动爱好者有这样一种体验,能够坚持运动,他们几乎都有一群运动的小群体,大家有着共同的爱好,所以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这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启发。在体育课中,课堂多在室外进行,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多的同伴交流,更有趣的运动体验,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重要方面[2]。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很多孩子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课中不允许说话,不允许同伴交流,以免影响课堂纪律等等,这是很多体育老师的切身感受。为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深刻反思,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主要原因是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束缚和要求太多,捆绑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因此,一线教师要对体育课进行重新架构,打破常态分组结构,让孩子在课中更深感受到彼此交流和合作的那份快乐,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具体操作见表2。
表2 体育课中多种合作互动的操作策略
3 更高的技术突破,塑造学生自信自强
运动能力提升,需要有良好的技术作为支撑。试想,一个连篮球基本运球都不熟练的人去谈对篮球多么有兴趣,就显得很苍白。因此,技术基础是持续锻炼和养成运动习惯的前提,也只有具备出色的运动技术,才能体会到该项运动的内在魅力,保持对该项目的积极态度和兴趣。所以说,在体育课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向技术难度挑战,向自身能力发起冲击,在千百次的重复锤炼中,练就高超的技术水准,塑造强悍的身体素质,这样,在运动中,才有能力去展现自我,从而形成坚毅的运动自信,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3]。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增加练习时间和组数;设置技术难度等级;强化关键技术;提供技术学习辅助手段;提升专项身体素质等,有效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自豪感,提高运动兴趣。大量的练习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不同的技术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体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想提升技术水平,关键技术至关重要,教师在课中设置关键技术环节练习的达标层次,让学生挑战自我;教师要设置帮助、转化、替代器材等手段辅助技术的学习。除此以外,在课的热身和结束环节,设置一定难度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以保证完美展现运动技能的身体支撑。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运动自信,塑造自强品格。
4 更广的展示平台,体会运动内在魅力
无论哪个行业,无论谁,从人的本质来说,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都希望自己的成功获得赞扬,也希望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是孩子,更需要鼓励和展示,课堂是属于他们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孩子都期望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学生内在的本质特点。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搭建更多让学生自我展示和表现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成功感、自豪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该项目的持续参与动力,提升运动能力。具体操作策略见表3篮球投篮教学的案例。
表3 篮球投篮教学:学生展示平台的设计
5 小结
运动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技术水平。所以,依据基本规律,在日常体育课中,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运动体验、更深的互动参与、更高的技术突破、更广的展示平台,为一线体育教学提供参考,目的旨在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运动技术,练习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在广泛的合作交流和自我表现中,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运动兴趣和运动自信,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