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在0—3岁听障婴幼儿语言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8刘晟蓝郝颖

新阅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橘子婴幼儿康复

刘晟蓝 郝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的数据统计,中国听力障碍人数为9600万人,是世界上听障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听障儿童更是以每年30余万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整个冰岛共和国的人口。0—3岁婴幼儿是听障人群里较为特殊的一类,他们正处于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大脑发育为认知、情绪、情感、动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发展打下基础。对于0—3岁听障婴幼儿而言,在大脑发展的关键期获得听觉补偿并进行科学的康复教养将在很大程度提高康复效果。同时,由于他们太过幼小,无法自主寻求帮助,所有的康复都依赖于家庭的帮助。相较于其他年龄段,0—3岁听障婴幼儿对家庭的依赖更高,康复学校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也逊于家庭。因此,家庭是0—3岁听障婴幼儿康复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场所,听障婴幼儿康复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障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虽然说家庭是婴幼儿最早也是最自然的生活环境和语言习得场所,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听障婴幼儿获得康复。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都在得知婴幼儿患有听力障碍后,处于一个极度焦虑的状态,急切希望帮助婴幼儿迅速获得康复,却又不知从何入手。近年来,绘本逐渐成为听障婴幼儿康复中的重要工具,广泛运用于家庭、康复机构等不同场景中。相关研究表明,以图画为切入点对听障婴幼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要优于纯语言的输入,而绘本作为专为儿童设计的图画书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利用绘本进行听障婴幼儿语言康复的优势

绘本不仅是儿童文学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专为儿童保留的说故事形式。作为最贴近婴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读物,绘本既为婴幼儿提供了易于理解的图画,也是婴幼儿了解世界的一个微缩载体。其语言与图画相互融合的阅读方式,为促进婴幼儿早期认知和思维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殊且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可以说是听障婴幼儿康复训练中的理想载体。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绘本以图为主,形象刻画具体而直观,表现力丰富,有利于婴幼儿的感受和理解。除了具有共通的故事性之外,绘本中的图画为读者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如培利·诺德曼教授所言:“一本图画书中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总的来说,利用绘本进行听障婴幼儿的语言康复有以下六个优势。

一是绘本中的图画为听障婴幼儿学习语言,增强理解提供“支架”。一般认为,对于婴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心理能力的发展来说,语言的作用要优于图画,因为相对于视觉形象,语言接受需要调动更为集中、活跃的感知与想象。然而,对于听力障碍的婴幼儿来说,图画的作用则要优于语言。绘本能够很好地從视觉方面为听障婴幼儿学习语言,理解事物提供条件。

二是绘本可以在特定话题范围内进行趣味性的反复阅读。听障婴幼儿认知世界,除了需要感官通力合作之外,还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温习,而绘本的可重复阅读性很好地满足了这项要求。此外,绘本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能够帮助保持婴幼儿在反复阅读中的阅读兴趣,避免机械性地重复。

三是绘本的内容、形式、写作风格多样,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可以为婴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鲜活的范例,让婴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对词汇量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是发生在各种不同场景中的绘本故事,可以作为听障婴幼儿去到真实情景中进行语言输入前的预习材料。对于健听婴幼儿来说,语言更多是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习得的,但听障婴幼儿受限于自身听力问题,在第一次面对嘈杂的真实场景时可能会受到干扰。绘本设置的场景可以帮助听障婴幼儿通过“穿着故事外衣的预习材料”提前感受。而在实际场景输入后,又可以利用同主题的绘本进行复习、迁移和思维联结。

五是有利于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完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步提高。阅读习惯的培养通常与婴幼儿早期的阅读经历紧密相关,绘本可以为婴幼儿进行阅读启蒙带来趣味性的体验。此外,不同于普通文学作品,绘本阅读时间通常伴随着大量与绘本内容相关的亲子共读活动,是培养综合语言能力的一个良好契机。

六是利用绘本开展听障婴幼儿家庭的亲子共读活动是建立婴幼儿与父母或监护人交流沟通的有效手段。绘本语言简洁、画面生动,即便是听障婴幼儿,仅凭绘本的图画也能大致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和含义。退一步说,即使听障婴幼儿听不见父母的声音,但他们仍然能通过在共读过程中感受父母嘴里发出的气息、观察父母面部的表情,实现无声的交流,感受亲情的温暖。

利用绘本进行听障婴幼儿语言康复的方法

听障婴幼儿虽然听力有损伤,但在认知、语言发展规律方面与其他儿童并无差别。他们遵循着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发展规律。0—3岁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起步时期,这一阶段,语言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倾听与理解的能力、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以及文学欣赏与早期阅读的能力,其中帮助幼儿获得语言交流能力的倾听与口语表达是教育的重点。此外,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行为,它与儿童整体感知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视觉发展为例,刚开始的时候,婴儿只能感知光线,然后才会逐渐发展出视觉集中和视觉追踪。在其他感知觉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并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婴儿就会出现跨感觉通道的知觉,如视听协调、手眼协调。在成年人看似简单的“听到声音而后用眼睛寻找发声物”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婴儿的感觉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出现的跨感觉通道的产物。因此,即使是佩戴上了人工耳蜗,婴幼儿不找发声物不一定是因为他没有听到,可能是因为他视听协调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利用绘本进行康复需要立足于上述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并根据每个婴幼儿的个性特征,顺势而为。具体方法可以总结为:在真实自然的生活场景中,以绘本为原点,用正确的选词造句,进行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语言输入,实现“无为而治”的表象。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观察。在利用绘本进行语言康复时,我们首先要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是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婴幼儿的喜好和兴趣点以及婴幼儿的反应模式。其中,听障婴幼儿认知和语言所处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感知、辨识、理解、模仿和应用这五个阶段。感知声音,通常在佩戴听辅设备之后就解决了。辨识则需要听觉神经的加入——不仅要听到,还要能够分析、辨别声音的不同。理解涉及不同脑区的激活,通过大脑神经通路的联结,产生不同的联想和理解。模仿是在之前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发音器官的操控,如对口腔、舌头、声带、气息等的操控。在应用阶段,婴幼儿需要在已建立的语言系统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词语,形成思维,然后应用于交流。最初的观察可以从孩子的眼神有没有跟着家长走开始,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在他懂了的时候也通常会有“啊啊”的应答和发音。此外,家长还可以观察孩子有没有把书上的一个物品跟生活中的某一个物品联系起来。

第二步,讲述。在了解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反应方式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讲述故事了。但讲述并不意味着一开始就要把一个故事完整地从头到尾讲给婴幼儿听。婴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孩子还没有阅读习惯,甚至连语言是什么都没有体会到的时候,家长要求孩子坐下来一起从头到尾读绘本是几乎不太可能的。最开始的讲述可以根据书里孩子感兴趣的某一页,甚至是某一个小细节展开讨论。只要孩子有兴趣,只要家长和孩子能完成一个语言输入与互动循环,只要孩子对绘本里的某个或某些要素有足够多的认知和联想,家长利用绘本进行语言输入的目的就达到了,而绘本阅读与语言康复的旅程也就开始了。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讲述可以有目的,但应避免设定过于具体的目标。比如想让儿童认识“橘子”,许多家长就会过分执着于让孩子快速说出“橘子”這个词,于是进行机械式的灌输,可孩子依然无动于衷。但如果跳出“橘子”这个具体的目标,而将目的设定为认识“橘子”的相关概念,可以开展的活动就丰富多了。如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软的还是硬的?剥开长什么样?可以分成多少瓣?吃起来什么味道?跟柚子是不是有点像?等等。像这样围绕一个概念进行大量丰富而有意思的对话,能更生动有效地帮助儿童明白一个概念及掌握与这个核心概念相关的大量词汇、语句。

第三步,表达与反馈。经过了前期的讲述与学习,孩子渐渐开始表达,这时,家长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语言反馈和及时的行为反馈。首先,语言反馈要正向,反馈不等于反复纠正。比如,孩子学习了苹果这个词,但是发音不够准确,把“guǒ”发成了“uǒ”。这时家长如果反复纠正孩子的错误读音,那么孩子的表达欲望很可能就大大降低了。我们所说的反馈,更多的是在给予正面肯定的基础上继而进行正确示范。比如,孩子发出了错误的“uǒ”音,家长可以说:“对,是苹果(guǒ),妈妈听懂了,妈妈把苹果(guǒ)给你。”这个回应看起来简单,其实它通过语言反馈告诉孩子:你表达得很好,我懂了!然后,家长再利用复述的形式为孩子示范正确发音。这样既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又进行了正确的引导。

其次,要有及时的行为反馈。语言的力量在于我们可以用语言进行沟通,进而达成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对于婴幼儿来说,这个目的会更加简单和生活化。比如,孩子学会“苹果”这个词的内驱目的绝不是为了向家长炫耀自己认识苹果,而是方便自己在想吃苹果时能够准确地向家长表达这个意愿。但如果家长只把苹果当成语言教学的道具,拿着苹果一直进行讲解,就是不给孩子吃,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说话很烦、很慢,严重影响其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兴趣和内驱力。

第四步,改善。婴幼儿语言的萌发最初会从熟悉的词汇开始,随着词汇的扩展再逐渐出现简单的短句,然后再是完整的单句。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孩子一次性学会完整的句子。孩子可能这次学会说“橘子”,下次学会说“要橘子”,然后再学会说“宝宝要橘子”,这样才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完善应避免将目标设定得太高,也不能一次性把想到的全部灌输给孩子,而是要有侧重点地、分层次地、逐步地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添加、完善。

结语

利用绘本进行康复训练,虽然表面看起来是“无为而治”,内涵却非常丰富。其中,真实自然的生活场景是大的环境氛围,绘本是康复中使用的具体工具,正确的选词造句是规范,而真正关键的是家长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进行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语言输入。利用绘本进行康复的四个步骤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每一次循环的结束都是下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只有通过实践练习,在真实互动中摸索出与儿童互动的方式方法,才能帮助孩子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在无形中缩小听障婴幼儿与健听婴幼儿的差距,最终达到康复的目标。

作者刘晟蓝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郝颖笔名游妈,听障儿童阅读与语言康复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营. 0~3岁婴幼儿认知与语言发展及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刘殿波,邓猛. 绘本应用于特殊教育的思考[J]. 现代特殊教育,2016(16):3-8.

[3]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王静,冉超.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5]游妈. 听障儿童语言学习的捷径:通过绘本阅读实现0~6岁儿童的高效语言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橘子婴幼儿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橘皮猜想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摘橘子
沉下去,浮起来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