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发明
2020-12-28毛圣杰李若冰
毛圣杰 李若冰
摘要:正确理解发明,把握发明实质,是进行客观、公正审查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基于背景技术、结合公知常识、准确把握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全方位理解发明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正确理解发明在创造性评判中的关键作用,为准确的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客观的三性评判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理解发明;背景技术;公知常识;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G3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30-0063-05
1 引言
理解发明通常是专利审查的第一步,而正确的理解发明,是进行准确高效的检索以及准确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基础,因而这一步在审查过程中尤为重要。
每一件发明创造,从提出技术问题,到发明构思,再到具体的实施方式,均凝聚着发明人的智慧,正确理解申请人的专利申请诉求是进行创造性客观评判的基石[1]。一项发明创造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目的、构思、手段、方案四个阶段。其中目的是一项发明创造的起因,对其准确理解是正确理解专利申请的前提;构思是一项发明的灵魂,对其正确的理解和体会是把握发明实質的关键;手段体现了创新能力大小,是专利申请的精髓;方案是成果,体现了专利申请的全貌,这四个阶段逐渐递进,环环相扣,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因此,对一件专利申请的理解应融入对该项发明创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各个层面和维度出发,从申请文件记载的背景技术出发,结合该领域公知常识,基于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获取申请人对现有技术改进的思路或想法,理解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这样才能客观地进行三性评判,保障专利审查质量[2]。
因此,正确理解发明,不能只关注技术方案本身,应结合背景技术、该领域公知常识、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等进行全方位把握。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浅谈怎样正确的理解发明。
2 准确把握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正确理解发明
案例1
权利要求1为“一种吸尘车用左右分仓结构的箱体,主要包括:动力仓(1)、滤筒仓密封门(2)、滤筒仓(3)、滤筒(4)、顶置过滤网(5)、垃圾仓密封门(6)、吸尘口导管(7)、垃圾仓(8)、导流板(9);其特征在于:将后箱体(11)用隔板将其左右分隔,连接方式为:分仓隔板(12)把箱体(11)分隔成左右的滤筒仓(3)和垃圾仓(8),顶置过滤网(5)连接滤筒仓(3)和垃圾仓(8),吸尘口导管(7)安装在垃圾仓(8)的右侧。”
发明的有益效果:1)垃圾仓与过滤仓左右分离且垃圾仓满焊,雨天作业时,垃圾仓内的水不会因打湿滤筒而降低吸尘车的吸力;2)左右分仓便于清理过滤仓内的细微的灰尘垃圾。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具有两方面,一是左右分仓以便于清理过滤仓内的灰尘垃圾,二是避免垃圾仓内的水打湿滤筒而降低吸尘车的吸力。审查员在最初的检索中,侧重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检索到现有技术1,从特征对比上来看,现有技术1公开了本申请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主要结构特征,即公开了滤筒仓、垃圾仓和过滤网,且滤布实现了左右分仓;现有技术1与本申请权利要求1的区别仅仅在于分仓结构是采用“隔板”还是“滤布”。因审查员在最初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理解上,更侧重于实现左右分仓以便于清理过滤仓内的灰尘垃圾,且认为只要实现了左右分仓,不论是隔板还是滤布均起到隔离作用,均能够避免垃圾仓内的水打湿滤筒;因而认为现有技术1的滤布与本申请的隔板是可以进行常规选择替换的。
随后侧重于“分仓隔板”检索到对比文件1,仅从公开的特征上来看,对比文件1未公开滤网结构,在垃圾仓和滤筒仓之间设置的是迷宫式沉降室,但该迷宫式沉降室起到了与滤网同样的过滤降尘作用,且对比文件1是采用隔板实现了分仓,解决了本申请所要解决的两个技术问题,即实现了左右分仓便于清理过滤仓内的灰尘垃圾,且避免垃圾仓内的水打湿滤筒而降低吸尘车的吸力。因而采用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创造性才更为恰当。
因而从整体上获得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及获得的技术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发明的实质,正确的进行事实认定和后续的审查。在实际审查的每一步,都要全面准确的结合技术问题和技术特征,反复的进行理解、对比和分析,才能客观地进行创造性的评判。
3 准确掌握本领域公知常识正确理解发明
案例2
权利要求1为“一种三维多孔金属材料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桥面板上的由三维多孔金属材料和流动填料混合成型的铺装层,所述填料填充于三维多孔金属材料的三维贯通孔内形成网络交织复合密实结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为金属材料自身为三维多孔结构,通过对三维多孔金属材料的贯通孔密实填充填料形成金属多孔材料与填料相互穿插交叉复合成一体的桥面板结构;所述填料为水泥浆、细骨料砼、聚合物水泥浆、聚合物混凝土、环氧树脂、环氧混凝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三维多孔金属材料的贯通孔密实填充填料形成结构材料与填料相互穿插交叉复合成一体,填料在三维网孔中,形成环绕闭锁,达到很好的增强效果,界面结合力强度高,材料之间彼此约束又相互增强,所形成的复合结构整体性强,复合结构的强度和屈服应力显著提高,提高桥面铺装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一定的韧性,增强抗车辙性能,并具有吸水性小,抗渗性、抗冻性好,耐磨性高,抗高低温性能好的特点。
本案的审查过程中,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采用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认为对比文件1的“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网”公开了本申请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从本申请权利要求文字记载的表面意义来看,对比文件1的“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网”似乎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三维多孔材料,该三维多孔材料与填料相互穿插交叉复合成一体组成桥面结构,与本申请的结构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同的,即提高桥面铺装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硬度,增强抗车辙性能等。
但申请人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对比文件1的“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网”与本申请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实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对比文件1的“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网”是一种宏观的多孔结构,相对而言,本申请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微观的多孔結构。在申请人的质疑中,审查员通过对公知常识的检索,发现“三维多孔材料”实质上是一种材料本身为多孔结构的材料,参见文献1(《多孔材料引论(第2版)》,刘培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31日,第1-6页)中记载的“多孔材料是一类包含大量孔隙的材料,这种多孔固体主要由形成材料本身基本构架的连续固相和形成孔隙的流体相组成,流体相为气体或液体,……连续固体可呈三维网状结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是本领域特定的一种材料,通常称为“泡沫金属”,其在军工、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已有了广泛应用,参见文献2(《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姚广春等,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31日,第16-26页)中记载的“多孔金属又称泡沫金属,是指在金属基体中有无数个气孔,具有细胞状结构的金属材料,目前研究开发最多的是泡沫铝、泡沫镍、泡沫镁,多孔材料从结构上可分为连通孔和闭孔两种,前者是连续畅通的三维多孔结构”。因而本申请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与对比文件1的“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网”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对比文件1的“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网”并不是一种“三维多孔材料”,而只是一种“三维多孔结构”,即一种宏观的框架结构;本申请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类似泡沫塑料的材料。本申请和对比文件1形成的桥面铺装层的整体结构也是不同的,本申请结构的主体是三维多孔金属材料(即一整块泡沫金属板),在三维多孔金属材料的空隙中填充水泥等填料,水泥只是起到增强主体结构强度的作用;对比文件1的结构主体是混凝土结构,三维立体蜂窝状结构网只是埋在混凝土中的框架,起到增强的作用。从成形工艺上,两者也是不同的,“多孔金属材料”是通过人工发泡、充气、化学反应等方法制成的材料,而对比文件1是用钢筋编织成三维蜂窝状结构网。因而对比文件1并未公开本申请的三维多孔金属材料,不能作为现有技术评判本申请的创造性。
在实际审查中涉及创造性的判断时,经常用到公知常识这一重要概念,公知常识的正确判断关系到案件的审查结果,关系到申请人的切身利益,案例2中公知常识的判定直接关系到对比文件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评判。《专利审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四章第2.4节规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创造能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是知晓本领域所有普通技术知识的“假设的人”,但实际执行的主体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审查员,由于受本领域技术知识储备情况的影响,对发明的理解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基于充分检索不断趋近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为准确理解发明创造。因此,在前期的理解发明和创造性评判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在实际审查中,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检索和查找,丰富和充实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时刻具有证据意识,对公知常识做出客观的评判,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发明的创造性做出合理判断。明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准确站位本领域人员,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发明,把握发明的实质。
4 基于背景技术全面准确理解发明
案例3
原权利要求1为“一种T形锁扣式节能防渗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T字形横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位于所述T字形横边的下边缘,所述T字形竖边远离横边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T字形竖边的上边缘,所述凹陷和凸起形状和大小配套设置,所述T形锁扣式节能防渗砌块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填充有多孔保温材料,所述多孔保温材料为泡沫塑料或岩棉,所述砌块的砌合面上设置有凹槽和凸起,其中一个砌合面凹槽与另一个砌合面的凸起相对应。”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砌块多为正规立方体,各端面间仅靠砂浆连接,端面与对接的砌筑方式使得墙体抗剪强度和稳固性差,并由于砂浆缝呈直型,从室内延伸至室外,这样将导致墙体易开裂、渗水,另外,普通砌块无保温、隔热功能,不能达到节能要求。
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T形砌块呈锁扣状连接,互相锁紧,整体性好,可以干砌。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了一种凹槽和凸起相互卡合的T形砌块结构。本案在前审阶段,审查员以对比文件1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了本申请的创造性。从本申请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单单从结构上看,对比文件1已经完全公开了本申请T形砌块的结构,且解决了本申请声称的技术问题,即通过T形砌块呈锁扣状连接,互相锁紧,整体性好,可以干砌。但申请人争议的焦点在于“本申请中的砌块堆叠起来之后,使用状态为竖直安装”,即可以毫无疑义的确定本申请的“T形砌块的T字形横边竖直安装,且T字形横边为墙体的外立面”。对于该争议点是否是可以从本申请权利要求和说明书记载的内容中毫无疑义的确定,将该特征补入到权利要求中是不是超范围,该特征是不是本申请实质的发明点,前审和复审却有不同的观点。
从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来看,其附图显示的T形砌块的T字形横边是竖直安装的,但该附图没有明确的位置信息,因而该砌块是可以具有如图12所示的三种砌筑方式,在图12b的砌筑方式中T字形横边虽是竖直安装,但T字形横边并不是墙体的外立面,在图12c的砌筑方式中T字形横边是水平安装的,因而前审认为“T字形横边竖直安装,且T字形横边为墙体的外立面”并不能从本申请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记载中毫无疑义的确定。
但复审认为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记载了“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砌块多为正规立方体,端面与对接的砌筑方式使得墙体抗剪强度和稳固性差,并由于砂浆缝呈直型,从室内延伸至室外,这样将导致墙体易开裂、渗水”。深入分析背景技术的内容,与对比文件1相比,本申请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砂浆缝呈直型,从室内延伸至室外,导致墙体易开裂、渗水的技术问题,即本申请实质上要解决的是防渗的技术问题。从图12的三种砌筑方式中可知,只有采用图12a的砌筑方式才不会形成从室内延伸至室外贯通的砂浆缝,其他两种砌筑方式均会形成从室内延伸至室外贯通的砂浆缝,因而不能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防渗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的砌块必须采用图12a的砌筑方式,即“T字形横边竖直安装,且T字形横边为墙体的外立面”是可以从说明书中毫无疑义的确定的。且对比文件1的砌块横边表面设置有孔,若该砌块采用本申请图12a中的砌筑方式,在使用状态时,其表面的孔是外露的,不能起到保温作用,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选择对比文件1的砌块进行砌筑时,不会采用图12a中的砌筑方式。因此对比文件1未公开本申请的“T字形横边竖直安装,且T字形横边为墙体的外立面”,也未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砂浆缝呈直型,从室内延伸至室外,导致墙体易开裂、渗水的技术问题。
通常来说,背景技术部分中记载的现有技术是发明的基础,其存在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改进动机。理解发明的第一步是了解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了解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常要基于背景技术的记载来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和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背景技术作为理解发明的入口,也是审查员趋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通道,因而在实际审查中,应基于背景技术准确全面的确定发明实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发明构思以及准确把握发明的技术贡献,以做出更加全面合理的审查。
5 结语
理解发明是一个贯穿审查过程的始终并动态调整的过程,对发明正确的理解,是审查员依法行政的工作需要,也是实现专利法所提出的“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查的要求的基础。对发明的理解,不能只关注于技术方案本身,应结合背景技术、该领域公知常识、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等进行全方位把握,不断提高自己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赟.浅谈通过检索背景技术知识促进理解发明[J].审查业务通讯,2018(12):37-42.
[2] 朱仁秀.体会发明构思 把握发明实质[J].审查业务通讯,2014(8):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