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2020-12-28
2020年国际形势动荡多变,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据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已跨入世界科技创新型国家行列,在一些技术领域实现了由跟跑转向并跑、领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孕育著巨大机遇,有助于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和创新强国。知识产权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市场经济制度之一,在其中作用显著。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努力克服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活跃在战“疫”一线,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促进经济复苏提供了助力。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今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350号公告,明确当事人因受疫情影响延误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事务办理期限的救济程序,并根据全球疫情发展情况,明确相关救济措施适用于所有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汇集发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相关措施,推动新冠肺炎防疫专利信息共享平台英文版上线。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救济和保障了各项知识产权业务稳定高效运行,为全球创新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复苏,中国的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也进一步彰显。
我国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加快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特别是近年来,知识产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到409.8亿美元,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 515亿元;2018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0.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1.6%;中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提升至第31位,继续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
古人云:“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新发展阶段,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必须做好“持久战”准备,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两个循环”协同运行。大国战略竞争要求我们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全产业链大国优势,发挥新生代高品质、个性化、多样性需求的成长优势,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全方位国际合作,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使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更好地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