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房屋建筑技术创新分析
2020-12-28袁天福
袁天福
【摘 要】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而成的建筑。长沙市洋湖片区蓝天保障性住房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装配式建筑工程品质,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推动了建筑节能,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此为例,就装配式房屋建筑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房屋建筑;建筑技术;技术创新
1工程简介
长沙市洋湖片区蓝天保障性住房工程位于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是全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也是长沙市首批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2014年被列为长沙市“六个走在前列”重点建设的民生工程。工程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装配式建筑,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件集成装配而成。建筑面积60万m2,投资约17亿元。
2关键技术创新要点
2.1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该工程处于湘江河畔,地下水丰富。地质复杂起伏大,地下高度为3.75m,地上建筑最大高度为81.2m。为保证基础的稳定,设计1.8m厚筏板基底和桩顶之间设置300mm厚度的褥垫层,预应力管桩设计直径为500mm,间距2m,设计桩长36m至42m。
2.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采用平铺法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50cm。安装Φ40镀锌钢管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在混凝土浇筑前完成安装,用钢丝绑扎固定在筏板架立筋上,防止打断损坏水管,冷却水管数量铺设分为两段通水,冷却水管内的冷却水流向每12h变换一次,使混凝土能均匀冷却。混凝土浇筑时预埋热电偶,分别探测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度,混凝土外部环境使用温度计测温,测温时做好测温记录。
2.3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BIM技术,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虚拟化的协同管理。在施工阶段结合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需求对设计阶段施工图模型进行信息添加、更新和完善,以得到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模型。依托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移动应用技术,通过基于施工模型的深化设计,以及场布、施组、进度、材料、设备、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管理应用,实现施工现场信息高效传递和实时共享,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2.4鋼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工艺流程:钢筋原料→切头→机械加工(丝头加工)→套丝加保护套→现场安装。施工要求:(1)连接钢筋接头强度必须达到钢材强度值。(2)钢筋套丝质量必须符合要求,须逐个用月牙形规和卡规检查。(3)钢筋螺纹的完整牙数不小于规定牙数。(4)接头拧紧值应满足“接头拧紧力矩值表”规定的力矩值。(5)接完的钢筋接头必须用油漆做标记,其外露丝扣应留有一两个完整丝扣。
2.5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该工程住宅楼主体结构标准层采用铝合金模板与预制挂板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施工,主体结构多为预制板、叠合楼板、叠合梁等,铝合金模板主要用于现浇混凝土模板(剪力墙、梁),模板标准尺寸为400mm×2560mm,墙模板型材高65mm,铝板材5mm厚。
2.6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根据该工程装配式建筑PC构件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要求,清水混凝土设计前对工程进行全面深化设计,项目采用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妥善解决好对饰面效果产生影响的关键问题,包括PC构件间的缝处理、PC构件与现浇的缝处理。
2.7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工程部分框架梁采用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连接节点处预制构件预留键槽、现场后浇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等将构件连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
2.8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该工程将楼板沿厚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底部是60mm预制底板,上部8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配置底部钢筋的预制底板作为楼板的一部分,在施工阶段作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模板承受荷载,预制叠合板按照设计图纸预留桁架钢筋(楼板底部钢筋),通过现场绑扎楼板上部钢筋以及内隔墙预留固定钢筋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的140mm厚叠合混凝土构件。
2.9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该工程20栋住宅楼外墙均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板厚160mm,其结构组成为外叶钢筋混凝土60mm厚+保温层(XPS)50mm厚+内叶钢筋混凝土50mm厚结构层,按期结构组成分类属于夹心保温板,外挂板上部预留钢筋锚入楼板或梁中、下部采用L型钢与楼地面连接、左右相邻外挂板间采用一字型刚板连接,通过200mm厚现浇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
2.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该工程通过与设计院、预制构件厂家共同研究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利用,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运输、装配、运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协同工作。应用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电气等专业协同设计,实现建筑、结构、电气一体化。
2.11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该工程预制构件由预制构件工厂统一生产加工,PC构件厂采用柔性生产线,可移动的模台作为施工工作面,施工人员在固定的地方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
2.12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运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化等特性。工程开工后对给排水、电气专业进行建模并开始空间的碰撞检查,对于构件冲突或不满足空间距离的部位,进行调整。模拟水电安装工序施工,实现了构件拼装复杂节点可视化,提前预防因图纸理解不透彻而盲目施工的问题。通过三维模型管线会审,发现管线碰撞共50处,减小了后期调整避让的难度。
2.13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密封防水是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功能及耐久性、安全性。装配式建筑的密封防水主要指外墙防水,主要密封防水方式有材料防水、构造防水两种。
3结束语
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工厂流水线生产的装配式工业化住宅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和安装,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尺寸准确,密实度高,预制产品较现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提高明显提升工程质量,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而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装饰装修等多方面功能要求结合起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10~15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也有利于结构百年设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斌,胡江海.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创新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5):147-148.
(作者单位:重庆鸡冠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