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2020-12-28周晶晶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中学生方法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中,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愈加的关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给小学生渗透数学思维,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自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生本身没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也不懂得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刚开始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和自我问题的解答,逐渐的提升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维的构建,也使得小学生能够懂得创新,促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和灵活,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内涵

(一)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仅是给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在进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常常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解答,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学生长远的数学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会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自身主动去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会在逐渐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总结,从而有效达到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1]。

(二)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起初对于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的能力比较的弱,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不扎实,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会经常感到比较的费劲,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导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不是很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会渐渐懂得自我思考,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就会提高,能够在课堂中积极的配合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运用问题式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

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时虽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在数学问题的思考方面有着一定的惰性,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积极思考、积极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时探究法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逐渐的去积极思考问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的进行问题的设置,然后以问题导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答[2]。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家看过《西游记》吗?我今天再给大家补充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出去找桃子吃。第一天,他们找到了四个桃子,可是在分桃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争议。猪八戒说:“我要吃三个”。大家觉得这样分公平吗?那你觉得怎么分呢?”预设问题:“1、一人两个。师:那这是怎么分?2、平均分(板书)。如果平均分的话,那一人就能得到几个桃子?生:一人两个。”通过逐步的问题引导,让学生逐渐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最终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的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会过于刻板,有时学生也不能够完全的理解,而且会使得学生数学思维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以及解决问题技巧的培养。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通过一些生活实际将数学和生活进行融合,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懂得从各个方面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同学们,今年是特别特殊的一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针对这种现状,李老师为大家量身打造的学校课程:《卫生防疫小课堂》也要开课了,你们有没有参与这次网络选课活动?预报名的时候,咱们三年级一班,二班分别有两名同学成功报名了我的课程。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有什么关系?谁能用我手中的小人贴画来摆一摆?”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积极解决问题

合作式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学生在合作进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数学《简单路线图》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应该去过动物园,那你们是如何去的呢?到了动物园以后应该怎样走?今天我们一起计划一下怎样去动物园。”教師展示ppt,将学生分组根据平面图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讨论结果。

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综合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引导,有效的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系统性的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浅谈[J]. 读写算,2020,(25):65-66.

[2]韩海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 科普童话,2020,(21):27.

作者简介:

周晶晶(1987.06.26)女,汉族,湖北孝感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士.(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四姑镇横山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四姑镇横山小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中学生方法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两只想打架的熊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