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育人之道

2020-12-28陈丽媛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求真规律育人

陈丽媛

【摘  要】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是自然教育理论。其中核心理念是“儿童要像个儿童的样子”。“儿童的样子”就是小孩子所特有的爱玩、爱笑,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敢于尝试的精神,具有十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性。然而,当今儿童教育往往好比让一株植物在叶芽上先长出一个沉重的果子,才再让它去生枝长叶,我们很多时候以说理来代替感悟,让接受来代替理解,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固有的规律,打乱次序,拔苗助长,就会结出既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早熟且易坏的果子。因此,追问真正的教育和育人之道,必然需在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中发生。教育的力量在于爱为本,真为谛。

【关键词】育人; 规律; 教育力量;求真

一、育人之“道”在“顺其自然”

1.顺“其”自然,顺的就是“儿童”的自然。

儿童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都应是为儿童服务的。我们要尊重儿童,并要尊重所有的儿童:聪明的,不那么聪明的;活泼可爱的,木讷的、反应没那么快的;温顺的,爱捣蛋的;美丽的,相貌平平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都要加以尊重和热爱,正如冰心说过:世界没有一朵不美丽的花,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孩子。

2.“顺”其自然,“顺”是理解。

尊重往往建立在有理解之后。有时大人并不理解孩子的世界,往往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来教育要求儿童。比如说,大人往往企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大方的人、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其实一个孩子宁可把一百个金币给人,却舍不得一块点心。孩子把手中的一根棒棒糖送给你就相当于他有成人的送出一幢房子的慷慨;他把心爱玩具汽车借给你玩就相当于比尔·盖茨损失了100亿的心疼。在孩子们身上,只有两种真实的大方情形:一是送出的东西对他没有用处;二是他送给别人的东西,别人会还他的。这些企图向孩子灌输美德的大人们呀,使孩子的少年时期在权威之下过得如此忧郁,就此懂得了虚伪,由此可见理解儿童世界的情感和价值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理解孩子还得理解“儿童王国里的人民”也像大人一样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资,我们一定要在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他的方法施以教育。因材施教,才能使付出获得回报。我们更不要急于去对儿童做出好与坏判断。让时间去证明才是明智之举,让个性的种子自由自在地生长。坚信他们只是开花结果的时间不一样而已,花朵有各自的色彩和芳香,果实也各有它的滋味。

3.顺其“自然”, 不等于就是让儿童原生态地生长。

顺其自然是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历程发展,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教育的内容 、方法以及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必须适合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进程。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为儿童自然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顺其“自然”, 不等于就让儿童原生态地生长,如果认为“顺其自然” 就是对儿童放之任之,这是对卢梭自然教育核心理论的曲解,那是对自然教育作用不客观的过于夸大,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思想认识,教师应当成为自然最有理性、最得力的助手,其使命是任重而道远的。

二、育人之“道”在于求真

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一个透着理性知识分子的深沉与睿智的学者。他说“搞德育就得先去研究德育,研究中国当代德育实实在在的情况”。我非常认同杨教授的看法。试想一下,农民不懂得种地怎样当农民?医生不知道病人什么病就开药方会怎么样?德育求真,就是研究真实的现实,寻求德育科学的规律。否则就如杨教授所说“德育这事干下來是完全不德育,甚至是反德育” 的了。

德育求真,也让我们思考是更注重德育的形式还是德育的实质?学校应注意处理好德育的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德育求真应该是超越形式,关注实际的。德育求真,还要关注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问题,我们要做显性中带隐性长远发展的德育;关注显性中含有隐性的反德育;明白“很显的”德育就是隐性的反德育。

德育求真,要求教育者做真实的示范,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弗从。”教师作为育德者要检点自我,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德育教育中不变的规律。希望孩子做什么,自己先干起来。说一套做一套,只会分裂孩子的人格,德育者应“以良好的人格影响人格”。

“天上不会掉缺德,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是跟咱们大人学的”。因此,从事德育研究,开展德育工作,不但从下而上,还要从上而下;德育不但从娃娃抓起,也要从娃娃的父母抓紧,国家开展好公民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范更为重要。

三、育人之“道”在于坚信教育的力量

杨启亮教授也曾指出当前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非求是精神”和“非科学”的现象。但是他也强调,当前我们的教育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却不能否认中国教育所取得的进步,更不能否定教育的力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心如同树木的种子 ,树木实际已经存在种子里面。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但我们须使他固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展露出来”这就是说,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变成现实,由此可见,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我们要坚信教育的力量。我们可以批判教育,但不能质疑教育,只有相信教育才能办好教育。

有人类就需要有教育。何为真正的教育?教育是真善美的事业,教育是为了完善人而存在。用心教育就有无穷的智慧,这是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罗瑶.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与消极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20,(01):162—168.

[2]曹周天.基础教育的再认识——听杨启亮教授学术报告有感[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06):62—64.

[3]娄雨.教育学“科学还是技艺”的历史重审——从夸美纽斯出发的思想史研究[J].教育研究,2020,(07):62—74.

[4]朱永新.付洋.朱永新:每个孩子都自带成功密码[J].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2020,(03):16—18.

猜你喜欢

求真规律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张锦绣
阎生德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