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020-12-28许华丽
许华丽
笔者在近三十年的文言文教学中试着探索出一套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经过日常教学反馈和学生考试检测效果还不错。总结出来与同行们分享,受版面影响,不作细致分析,只做概括总结。具体做法如下:
一、联系实际生活和具体情境设计导语
在学生看来,文言文里所讲的内容跟我们现实脱离毫无学习的必要。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之前找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文言文教学导入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开始,自然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笔者在准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方案的时候。设计出这样的导语:“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不患人之不知己也患不知人也。”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话是告诉我们要学习感兴趣专业才有成就,我们不要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能耐。孔子从学业、做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将学生专业学习、为人处世与孔子的言论紧密结合,从而引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的学习。
可是,就在上课前,我突然发现不少学生要跟班主任请假回家,因为第二天是清明节。此刻学生早已心不在焉。事先设计好的导语根本激发不了上课兴趣。于是我临时设计出另一个导语。一个符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我明知故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生:清明节。我很有感慨地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人们做些什么事?生:烧纸钱。我说:清明是让我们祭奠先人,表达哀思的。清明到来之前,我们共同来诵读《论语》这部经典,祭奠伟大先哲——孔子。一起探讨选自《论语》当中的一段师生对话。这样,我很自然地将学习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接着又让学生思考,孔子他做了什么?有啥贡献?他如何与学生相处?符合学生学习情境的导语是顺利完成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学习文化知识和了解文学常识
课本中的所选文言文内容多是从古典书籍中截取的,教师在介绍文学常识的时候往往引出它的出处。文学常识不能孤立介绍,要与导语紧密配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是这样:学生已经在头脑里有了一些思考,我顺势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孔子。这是文学常识。了解《论语》这一文化知识,认识孔子,教师用多媒体呈现相关文学常识,形式变为填空。教师把需要记忆的考点内容用横线标出,让学生恢复记忆、产生新的记忆。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学生不知不觉记忆了需要掌握的知识。关于《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最后总结:论语历史政治价值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学生们又一想,这样一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书确实值得我们去诵读。
三、继承“反复诵读”这一传统方法
学生齐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个别学生范读等不同形式可以激发兴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我上课用的是齐读加分角色读。我找了五个学生进行朗读。一个描述、一个孔子、一个子路、一个冉有、一个公西华、一个曾晳。提出相关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断句,声音洪亮,整齐划一;读出人物语气情感性格。这证明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扫清字词障碍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对话中出现的四个学生的称呼发生了怎样变化?“由、求、赤、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场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什么?(围绕什么来谈的?)教师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志”。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一切的思考都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发的。
四、文言现象归纳与理解赏析并行
文言现象归纳与讲解是文言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职业学校对文言教学要求从字、词、句、章四个方面都有要求。通假字、常用虚实词的意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判读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1.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讲解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相关文言现象、自行翻译、参考比较
3.教师及时引发学生思考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相关文言现象、自行翻译、参考比较
师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文言知识学习和理解分析,课堂上尤为游刃有余。
5.师生搭建记忆体系
在多媒体的协助下师生共同对本文结构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形成记忆整体。
6.习题巩固知识、作文加深理解
课堂让学生完成表格,课后作业归纳本文所有文言现象复习巩固文章内容,在探究基础上写作加深记忆。
结语
以上四步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兴趣和领悟深邃思想的热情。让每个学生爱上祖国传统文化经典,是我们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终身努力的方向和实现的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的爱国技能型人才,也是我們职业教育工作者终身努力的方向和实现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