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测量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2020-12-28邵卉
摘 要 测量技术是指围绕土地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测量的技术;主要包括摄影、控制、重力等多种测量方式,还涵盖了市政工程管理、自动测图、土地系统、水文测量、数字制图等。本文将对土地测量技术进行概述,重点探究测量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土地整治工程;测量技术;GIS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土地测量技术也更为全面,衍生出全方位遥感系统、电子测量技术、数据库技术,将其应用到土地整治工程中能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基于此,对于测量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中实际应用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测量技术
现阶段,传统测量技术正逐步朝着现代化发展,转变为综合性技术手段,其应用也几乎覆盖全部产业与学科,包括旅游业、土地经营、国土开发、环境研究、城市发展、智能变通、灾害防治、地球科学、国土规划、工程建设、资源调查、海洋学等多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土地测量技术也更为全面,衍生出全方位遥感系统、GPS技术、图形处理、电子测量技术、数据库技术,对土地测量技术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土地利用、土地管理质量。
2测量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选取测量方案与比例尺。在围绕项目区域内的地貌地形开展测量工作时,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选取比例尺,通常情况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技术人员会选用1∶2000的比例尺;为更好地呈现复杂区域的地貌地形特征,在绘制图表时,技术人员可选取1∶1000的比例尺开展测量工作。第二、详细注解项目区域的地貌地形,测量作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项目施工,满足工程预算工程项目规划,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若项目区域内出现土坎,在实际的测量作业进程中,需要详细标注坎脚、坎顶位置以及相应的高程数据,方便技术人员测算土方量;若项目区域内存在鱼塘、河流,技术人员还需要对纵断面、横断面进行精确测量,并绘制断面图,结合断面的实际情况,开展加密测量作业。第三、技术人员应将未利用地、林地、居民地标注在测量成果图内,详细标注出区域内管线分布、沟渠分布情况;同时,技术人员还需要对项目区域内的居民人口密度、房屋分布密度、房屋老旧程度以及房屋建筑面积进行测量计算。第四、技术人员在开展测量作业时,需要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以及区域内地类划分的准确性。
(2)遥感测量。测量技术人员可以依托遥感技术,快速获取低空遥感影像,快速处理影像,对变化区域的影像进行确定。长时间以来,围绕土地整治项目所开展的各项检查监督活动主要包括文档资料、数据报表,这些文件资料中含有实地测量数据。但是,这种监督检查作业模式不具备较高的监控效率,有效性也较低,不能充分覆盖项目区域,很容易存在监控盲点。技术人员可以引入GIS技术、GPS技术等遥感测量技术,突破传统局限,扩大监测范围。国内大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具有面积小、范围广的特点,基于此,技术人员可借助无人机低空航拍技术,围绕项目区域开展低空影像拍摄作业,搭配遥感卫星影像,获取项目区的各类数据信息,并整合形成数字影像图。通过分析、统计、比对前、中、后期的数字影像图,能够进一步掌握土地整治项目的具体变更进展与实施状况,有助于政府职能部门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动态监测,帮助管理人员直观地感受到项目区域内的实际变化情况。
(3)测量土方量。作为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土地平整工程主要包括测算土方量以及土方平衡;结合项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测量人员可采取DTM模型法、实地平整法、地形图法,测算土方量。其中,地形图法更加适合地貌地形简单,地形没有较大起伏的项目区域;实地平整法主要借助近似模型开展计算工作,而模型的选取直接关系着计算精度,因此,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DTM模型法依托科学理论,参考离散点的高程与平面位置,开展实际测量工作,结合具体计算公式与图形规律,将大量的高程点掺入项目区域内,将其划分为众多不规则但结构完整的三角形,依托的数学方法,将三角形构建为三角网络,进而形成数字地面模型,测量项目区域内的实际状况,该种方法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极高的计算精度,有助于提升土方量计算的准确性[1]。
(4)施工放样。测量人员需要使用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将项目区域内建筑物的高程、平面位置设置到项目现场的实地上。通过施工放线完成施工放样作业,为后续土地整治工程的各项施工环节打下基础。通常情况下,施工放样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包括高程放样与平面位置放样。测量人员主要借助GPS、全站仪等测绘仪器开展平面放样作业,利用三角高程全站仪、钢尺、水准等测量方法开展高程放样作业。在实际的放样作业进程中,测量人员还需结合精度要求以及施工环境,调整高层放样的技术方法[2]。
(5)项目验收。测量技术手段在验收环节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验收土地平整工程,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地平整以及土方量进行验收。第二,验收田间道路工程,从路网布局、设计标准两个角度,对路面平整度、田间道路与生产道路的宽度、长度进行验收,判断是否科学合理。第三,验收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针对田间沟渠布设、沟渠中心轴线位置以及土方开挖情况进行检查,判断是否科学合理。第四,测绘竣工图,依靠测绘作业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际竣工状况,为后续的管理与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量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项目验收、施工放样、测量土方量、遥感测量、选取测量方案与比例尺,有助于政府职能部门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动态监测,帮助管理人员直观地感受到项目区域内的实际变化情况。
參考文献
[1] 曹锦雪,奥勇.GIS和BIM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可视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7):63-66,76.
[2] 李海燕,熊克仁.无人机航测技术辅助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9):155-156.
作者简介
邵卉(1991-),女,山东威海人;毕业院校:昆明理工大学,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现就职单位:威海市环翠区自然资源局,研究方向:工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