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
2020-12-28
藏族小伙丁真,凭借一张原生态的笑脸迅速“破圈”,连带着他的家乡四川甘孜州理塘县一同“火了”。
很快,网友们查出,原本“藏在深山无人识”的理塘县在今年2月才刚刚摘下了“贫困”的帽子,5年时间,当地贫困发生率由38.1%降至0.85%。
公开数据显示,包括理塘县在内,这5年间,全国共有832个贫困县先后脱贫摘帽。连续7年,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
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但贫困地区要彻底摆脱贫困获得发展,则要靠内生动力,而科技扶贫,正是“授人以渔”。从雪域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巴腹地到西南边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技术助农、培训到户……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在山西吕梁,中国科协用一场跨越35年的科技扶贫大战,让当地人从“要饭”变成“要项目”;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60岁时奔赴边疆贫困山区,首创“院士培训班”,近1500名贫困户在这里掌握了一技之长;在贵州水城县,通过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队员在田间地头的手把手实时教,村民“要我干”的呼声越来越小,“我要干”的声音越来越大……
扶贫之路,道阻且长,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扶贫第一线,让科研成果“跃出纸面”变成田间地头的“金果银果”,村民们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从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科技扶贫,不仅仅是在实验室做科研攻关,而是将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力,帮助贫困地区村民增产增收,提高村民科技致富的能力,让他们从心理上隔断“穷根”,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进入“后扶贫时代”,返贫、新致贫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当前,我國扶贫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稳定脱贫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病、残、灾致贫的风险较大等。如果解决不好,脱贫成果就难以得到长效巩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让脱贫群众“站稳脚跟”,让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