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农牧团场城镇化背景下的居民幸福感培训模式探索

2020-12-28陈红云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10期

陈红云

摘 要 基于兵团农牧团场城镇化的背景下,针对城镇化后兵团居民面对转型期的思想困惑以及为适应城市生活需要的技能更新,充分利用开放大学这种成人远程教育大学现有教学资源和成人培训方法,开展幸福感培训项目,对居民开展各类提升幸福感的培训活动,将国情国策普及、个人自我认知、实用技能和幸福感知力等内容融入培训活动中,以提升居民对幸福的获取和感知能力,提高居民幸福感,将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让普通居民能够实质性参与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帮助居民实现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目标。

关键词 居民幸福感培训;成人教育培训;兵团团场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9.077

1 兵团居民幸福感培训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1 开展兵团居民幸福感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但纵观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城镇化进程,都是伴随着人们因改变原有生活模式、思考模式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完成的。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增加,大多数人在城镇化进程中变得焦躁,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为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

兵团农牧团场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转型发展期,即兵团农牧团场管理工作从企业管理转变为社区管理,兵团职工转变为城市居民,由单一的政治思想教育转变为社会多元化的思维选择,人们在社会转型期必然会产生迷茫,对幸福的感受力下降,应该采取成人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各种培训,使兵团居民在农牧团场城镇化过程中提高幸福感受力,增强个体对社会转型的适应能力。

1.2 兵团居民幸福感培训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在幸福教育专题研究方面的资料尚不多见,国内关于居民幸福感培训方面的研究也未见展开。

采用文献计量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阅了从1989年1月至2020年篇名或关键字中含“兵团农牧团场 居民幸福感”相关的研究论文,共有0篇;篇名为“兵团城镇化”的相关研究论文,共有27篇;篇名为“兵团城镇化背景下居民幸福感培训”的相关研究论文有0篇;篇名为“居民幸福感培训”的相关研究论文,共有0篇;篇名为“居民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论文,共有19篇;篇名或关键字中含“幸福教育”的研究论文有238篇。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1)关于兵团农牧团场居民幸福感以及兵团农牧团场城镇化背景下居民的幸福感培训国内目前尚未有人研究;2)关于兵团城镇化发展的论文较多,在同主题词搜索文献中占9.5%,多是从兵团城镇化建设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3)关于居民幸福感的文献,在同主题词搜索文献中占6.67%,全是关于内地沿海城市或乡村的居民幸福感研究;④关于幸福感教育的文献比较多,在同主题词搜索文献中占83.8%,都是针对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的幸福教育,对居民的幸福教育或者培训未见有涉及。

2 兵团居民幸福感培训内容

人的幸福感是很个体的感性认知,是个人对外界人和事互相影响然后在个人内心产生的结果。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感受千差万别,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大体而言,个人的幸福感离不开外界物質环境、个人能力提升和个人获得感。鉴于此,居民幸福感培训应该包含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居民对个人的认知、实用技能培训和幸福感知力培训,通过学习从不同视角分析看待问题,和其他人交流,提升个人幸福感知力和积极乐观思考生活的能力。

2.1 国情国策普及

我国一直采取和平崛起的发展思路,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为人类美好发展贡献了新智慧和中国式发展思路。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居民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很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缺失。基于此,对于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培训内容必须包括对我国整体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地进行介绍讲解,多方宣传国家惠民政策和发展方针,让居民系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脉络,对中国充满希望,对共产主义理想充满向往,这是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基础之道。

2.2 个人自我认知能力培训

幸福是一种个人感性认知,选对参照对比标志,正确认知自己,从内到外接受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改善个人整体状况,努力获得内心的平静,就能提升幸福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信息交流便捷,多元化思维方式必然产生,人类生活方式可选项也日益增多,人们对于多元选择的焦虑日益增加,居民生活交往的对象和内容流动变化日益增加。因此,居民幸福感培训应该包括引导居民进行个人自我认知的内容,提升居民对各种变化的适应力,增强幸福感。

2.3 实用技能培训

人的技能得到提升,对外界的掌控力和适应力就会加强,从而会增加自我满足感,也就能产生幸福感。幸福感缺失的重大原因就是个人能力不足以实现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或不足以胜任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居民幸福感培训应该包括实用技能培训,帮助居民掌握一些实际技能,就能帮助居民提升幸福感。

2.4 幸福感知能力培训

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幸福。可见,获得和感受幸福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获得。文字阅读、课堂交流、个人才艺展示、教师引导方式都可以提升个人幸福感知能力,通过培训课程,能帮助居民克服或舒缓焦虑、悲观、恐惧、自卑等等负面情绪影响,获得平和宁静积极的心态,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知能力。

3 兵团农牧团场城镇化背景下居民幸福感培训模式构思

在兵团系统内建立一个适合成人学习的培训系统,将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居民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容整合到幸福感培训项目中,利用兵团现有的各类成人院校既有教学资源和设施,形成对全社会开放的成人幸福感培训体系,将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可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3.1 幸福感培训项目的组织建设

居民幸福感培训项目可以采取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地方开放大学组织实施的管理系统。由政府主导成立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专门机构,在教育职能部门下设办公室。由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和相关教育培训机构领导与专家组成居民培训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并对居民培训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与指导。

3.2 幸福感培训项目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3.2.1 突出实用性与成人学习特点

居民幸福感培训的对象大多都是成人,学习共性比较明显,喜欢快速见效的学习方法,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理论基础学习较差,有效学习时间少。在进行居民幸福感培训项目教学资源建设时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对课程内容、课堂开展形式进行认真设计,突出实用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加强课程吸引力。

3.2.2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国家开放大学主推的学分银行建设工程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这一工程对于打通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将发挥巨大作用。可将居民幸福感培训课程纳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加强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增加居民学习获得感。

3.2.3 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式资源建设

居民幸福感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应该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式资源建设,既要有网络课程,也要配备网下课程,将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教学连接,提升服务质量和教学资源质量。

3.3 兵团居民幸福感培训项目具体运作方式

兵团现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及现有的课程及师资资源都是既有资源,在机构建设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量不要新增新设,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增强职业教育机构活力,又能促进这些职业教育机构提高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3.1 确定具体实施机构

任何项目要想实施好,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落实责权。兵团广播电视大学是兵团教育系统中助力居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成人高等院校,作为地方远程开放大学,兵团电大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担居民幸福感培训项目,利用自身多年实施成人教育教学和深入基层办学的优势,开展针对居民的幸福感培训工程。

3.3.2 统一课程内容设计标准

与社会盈利性培训机构不同,兵团居民幸福感培训项目应该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将四个意识、五个认同、兵团的四大功能等内容融入课程内容中,宣传兵团精神,在课程设计时要严把政治关,对于培训课程内容要统一设计,并定期进行考核检查。

3.3.3 统一师资培训和考核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应该对幸福感培训项目调配专任教师,按统一要求和授课模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实行资格准入和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内容培训,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