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靴子能添靓伤害健康要当心
2020-12-28钱伟
钱伟
靴子无疑是现代女性秋冬衣着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靴筒的不同高度以及多种物料的运用,能完美的搭配不同面料、款式的服装,成为女人装扮自己的亮点。同时,靴子对于女人来说,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可以最大限度地隐藏起腿部的缺点,从而展露出优美的线条。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大街上已经满眼都是靴子。女人味十足的高跟靴、憨憨的雪地靴、风情的流苏靴、帅气的马丁靴,各式各样的靴子成了女孩子们“扮靓”的必备武器,不过,靴子虽然能给你添靓,但若选得不当,伤害你也同样没商量。
靴子高跟,牵动全身 穿着鞋跟过高的鞋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拇外翻。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虽然拇外翻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后天因素也不可小觑;其中1/3的拇外翻患者的病因是穿着了鞋跟过高的鞋子。所谓的拇外翻,是指足拇趾向小趾方向偏斜,倾角超过15度或以上,俗称“大脚骨”。严重时足拇趾会叠压在其他足趾下,形成趾间溃疡等,需要手术矫正。另外,人在行走时为了减轻脚的疲劳,脚掌外侧、内侧和脚跟三点均匀受力,足弓充当减震器。但是穿上高跟鞋之后,足跟太高,足底承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脚掌受力加重,足弓自然塌陷,容易形成扁平足。还有研究显示,如果穿着7厘米的高跟鞋走2小时,脖颈的僵硬度会上升22%;经常穿着鞋跟过高的鞋子,容易引发腿部、腰部、背部的肌肉紧张,眼压也会有所增高。高跟鞋的“健康标准”应该在7厘米以下。如果对鞋跟高度割舍不下,建议在靴子的前脚掌处放个硅胶软鞋垫,不仅有利于足的健康,也可以增加穿着时的舒适度。
山寨雪地靴易产生“UGG足” 相比高跟鞋,流行了好一阵子的UGG雪地靴看起来是一张健康的“安全牌”,因而更受靓女们的青睐。不过国外的研究表明,UGG雪地靴的山寨品是双足的“死敌”。UGG雪地靴材质柔软,内部空间较大,穿上它每走一步,脚在鞋内就会出现滑动,使重力沿着足部向周围散开,脚弓因此受到冲击,进而对足部、脚踝造成伤害;而且足部、髋部等关节也需要调动更多的力量来维持人体平衡,容易造成关节、肌肉的“额外磨损”。英国医生指出,即使是上千元的正品UGG雪地靴,在设计上有所考虑,也无法完全避免这种缺陷。英国科学家甚至为长时间穿UGG雪地靴而造成双足内八字的女性创造了一个新的医学名词,叫“UGG足”。UGG雪地靴虽然非常舒适,但不能和运动鞋相比,尽量不要穿着它长时间走路和进行锻炼。此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正品。
“超温暖”靴子成真菌温床 冬季靴子保暖是首要的条件,但太保暖了,也可能招来烦人的脚癣。脚癣主要是由真菌、霉菌引起的,當温度在25~27摄氏度时,是病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环境。人行走后足部散发的汗气在皮靴内无法及时消失,尤其是汗脚者更甚,这就给厌氧菌、霉菌等造成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靴子因为包覆得紧密,因此透气性是先决的条件。购买时最好选择真皮的款式,排汗吸湿效果较优。一双靴子也不建议每天穿着,需要留出时间让靴子透透气。平时穿完后,可将原本所附的纸筒及棉纸塞回到靴子里面,用于固定靴子的形状,同时吸收穿着后的水气。
“紧身”长筒靴影响双腿循环 长筒靴让女性的小腿线条更加修长,是女性们爱上长筒靴的理由之一。但是穿着长筒靴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早上穿的时候感觉正合适,但是到了下午双腿就有明显的束缚感,晚上回家脱鞋则变成了体力活。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还是出在靴子上——选择的长筒靴太紧了。人的腿脚经过一天的站立、行走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浮肿,如果靴筒过小,就会对双腿形成束缚,影响下肢的血液回流。除了靴筒之外,皮靴偏小、靴子幅面偏低或者皮靴不合脚,也很可能引起小腿肿胀、小腿肚外侧疼痛、足背处疼痛等症状,这种病医学上称为“腓浅神经压迫症”。因此,在选择长筒靴时,应注意看靴筒边缘能不能容纳下自己一根手指的宽度,给自己双腿留点空间。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可以有效消除足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