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降压让血压更稳定
2020-12-28王家鹏
王家鹏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血压控制能使中风发生率下降30%~35%,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0%~25%,心衰发生率下降50%以上。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的控制应该贯穿于一天24小时,不仅要达标,更要平稳,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使血压达标兼顾平稳降压
长期以来,人们衡量降压治疗的效果,主要是看血压达标,较少关注血压的波动。目前已有较多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血压变异性在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分为短时血压变异和长时血压变异。短时血压变异指24小时内的血压变异,通过动态血压测量来评价。长时血压变异指数天或数周内的血压变异。影响血压变异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在已知影响血压变异性的诸多因素中,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是主要决定因素。血压变异性最簡单的检测方法是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
绝大多数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清晨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毫米汞柱,甚至可上升80毫米汞柱。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峰”,是短时血压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研究证实,“血压晨峰”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肥厚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都与清晨血压水平相关。即清晨血压升高幅度最大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也最高。
研究显示,平均血压正常但偶尔有血压升高的人,比那些平均血压水平很高但血压水平一直处于平稳状态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这说明血压变异性越大,对重要器官的影响越大。因此,高质量的降压治疗除了要强效、长效降压,还要平稳降压。在血压水平达标的同时,兼顾血压的变异性。对持续血压波动的患者应进行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变异的程度,以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最大限度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临床更注重优化联合治疗
目前在高血压临床上更注重优化联合治疗,其原则是选择有协同互补作用的不同类药物;每一种药物的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也随之减少,使降压效果和顺从性明显提高。
首先,联合用药要合理。高血压是多种机制所致,有容量依赖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机制等。合理的降压用药就是既能抑制RAS系统,又能控制血液容量;既可以使血压控制得更好,同时使不良反应减得更低。例如,钙拮抗剂(CCB)本身可以引起部分患者的轻度水肿,而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RB)就可以纠正CCB的水肿症状,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其次,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来进行治疗组合。在降压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人体器官的保护。因此,对于不同疾病或病情,应该有不同的联合。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例,虽然大剂量利尿剂能够降低血压,却同时导致了糖代谢异常或尿酸升高,并没有体现“优化”的原则。一般来说,在糖尿病患者中优先选择ARB或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这些药物可以保护肾脏器官和心脏器官,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蛋白尿。但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往往单药治疗不足以完全使血压达标,因此部分患者还需要联合其他类降压药治疗。降血药物中β受体阻断剂会加重糖代谢的异常,也不能作为一线治疗。采用ARB(或ACEI)再加上一种利尿剂(或CCB)的联合应用,体现“优化”的特点。
再次,优化降压治疗体现在全天候的血压下降。有部分患者属于夜间增高型血压(非杓型血压),可以采用两种方案治疗:一种方案是采用一种长效降压药降低夜间的血压;另一种方案是联合两种长效降压药,早、晚各服一种。后者既能控制早晨的血压,又能控制夜间的血压,保证患者全天无明显波动。有些长效降压药不一定都要早晨服用,可以根据患者血压的特点对服药时间进行调整,是“优化”治疗策略的又一体现。
此外,动脉硬化严重的老年人血压波动性大,即血压变异性大。改善血压变异性效果好的降压药可优先选择CCB类。有国际研究已经证实,CCB联合ACEI类降压药,在改善血压变异性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血压的波动 ,是改善血压变异性的一种优化的联合降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