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压力冲击康复按摩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2020-12-28江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江雪

【摘要】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压力冲击康复按摩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9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选用头静脉与腕关节远侧桡动脉实施IL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1周于目标血管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压力冲击康复按摩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后血管壁厚度、血瘘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管壁厚度、血瘘血管内径与血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血管壁厚度(0.6±0.2)mm、血瘘血管内径(5.8±0.5)mm与血流量(785.6±120.5)ml/min均优于对照组的(0.4±0.4)mm、(4.8±0.6)mm、(646.5±l18.6)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18,P=0.025<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压力冲击康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抑制内瘘并发症,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压力冲击康复按摩;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DOI: 10.14163/j.cnki.1 l-5547/r.2020.19.087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进行性慢性肾实质损害,表现为水、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代谢产物潴留,全身各系统受累等综合征[1]。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以期抑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研究发现,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效果的基本條件,其中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临床使用率约占80%以上[3]。然而,部分患者白体血管动静脉内瘘不能充分成熟,或成熟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液透析质量[4]。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方案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预防内瘘并发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2019年1-12月本院对49例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压力冲击康复按摩促进动静脉内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12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内科学》第9版中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行白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本次研究方案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中心静脉或四肢近端大静脉存在明显血栓、严重狭窄或因邻近病变而影响静脉回流;患者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对照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0.6±8.2)岁;原发病:高血压肾病15例,慢性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6例,肾病综合征3例;平均透析频率(2.8±0.4)次/周;内瘘开始使用时间(32.5 +4.8)d。研究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0.5±8.3)岁;原发病:高血压肾病14例,慢性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7例,肾病综合征4例;平均透析频率(2.8±0.3)次/周;内瘘开始使用时间(32.4±4.5)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平均透析频率与内瘘开始使用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选用头静脉与腕关节远侧桡动脉实施白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首选左侧上肢,若血管条件不佳则改为右侧上肢。对照组在白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l周于目标血管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Mobilat Produktions CmbH,注册证号H20160602),并每日进行握拳运动,禁止在该侧肢体输液或检测血压等,嘱患者禁烟禁酒,以便保证手术质量。完成白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敷料,并注意术侧肢体保暖,术后制动上肢或抬高30°,以利于静脉回流,缓解肢体水肿。术后5d开始在内瘘血管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并进行握拳运动,每2小时1次,3 mm/次,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可适当调整运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加入肘关节伸曲运动,并将握拳运动改为握握力球训练,促进内瘘血管充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压力冲击康复按摩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白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2周,在适当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后轻按血管3-5 mm,以药物涂抹至红润、发热为宜,保障药物的吸收效果,3-5次/d。协助患者取平卧体位,充分伸展上肢,以60。左右的热毛巾对内瘘血管湿敷,10-15 min,注意避免烫伤,热敷完成后患者上肢血管十分清晰,此时在吻合口上20-25 cm扎好止血带,操作者将中指与示指并拢垂直放置在内瘘血管上进行轻压,沿血管走向快速挤压滑行至吻合口,按摩期间指导患者做握拳运动,待血液挤压到内瘘口时松拳,反复压力冲击康复按摩5 min,松止血带,轻拍1 min,2次/d。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后血管壁厚度、血瘘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感染、血肿与术肢肿胀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壁厚度、血瘘血管内径与血流量对比干预前,两组血管壁厚度、血瘘血管内径与血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血管壁厚度(O.6±0.2)mm、血瘘血管内径(5.8±0.5)mm与血流量(785.6±120.5)ml/min均优于对照组的(0.4±0.4)mm、(4.8±0.6)mm、(646.5±118.6)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猜你喜欢

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Fogarty导管在血透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尿毒症患者复杂难建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高频血管彩超的临床价值
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