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结合腹针治疗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8杨秀翠应勤丽
杨秀翠 应勤丽
【摘 要】目的:探究浮针疗法结合腹针治疗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月1日-2020年11月1日,以本院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前者给予传统治疗方法,后者给予浮针疗法结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浮针疗法结合腹针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促进症状恢复,改善患者疾病状态,值得推荐。
【关键词】颈椎病;浮针疗法;腹针治疗;疼痛程度;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0229-01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临床发病率较高,好发于老年群体中,但近年来发病人群存在年轻化趋势,患者发病后出现颈部僵硬、疼痛、局部活动受限、上肢胀痛麻木、头昏、头痛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引发肢体瘫痪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1]。目前针对颈椎病,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式,但浮针疗法、腹针治疗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二者结合治疗情况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1月1日-2020年11月1日,以本院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9岁,平均(55.23±4.92)岁,病程3-31个月,平均(17.13±4.11)个月;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7岁,平均(54.82±4.33)岁,病程4-32个月,平均(17.76±4.21)个月。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西药镇痛,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穴位以夹脊穴和局部压痛点为主;试验组给予如下治疗:浮针治疗:寻找痛点,具体区域:颈椎棘突、椎旁组织、肩、臂等部位,做好标记,距激痛点约 6~8cm 处作为进针点,使用中号一次性浮针,进针时针尖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角,留置7-12h拔出,2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5次;腹针治疗:主穴:中脘和关元,配穴:下脘、滑肉门、商曲,针刺,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min,持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2]: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部功能恢复,VAS减分率超过70%;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和颈部功能均明显改善,VAS减分率在5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其中VAS减分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总分×100%,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VAS),0-10分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具体发病与劳损、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目前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会导致功能障碍,引发偏瘫等问题,必须给予及时治疗,但目前治疗方式选择尚存争议,值得进一步探究[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发病与气血不畅、经络淤堵有关,浮针疗法与皮肤关系密切,而浮针浅刺皮下,对皮肤进行针刺能够起到宣发肺气功效,促使卫气、津液输布体表,调整全身经脉气血,达到活血化瘀功效,同时配合腹针治疗强化疗效,以中脘、关元为主穴,起到培肾固本、补气回阳功效,且两穴能够促使气血由任脉向督脉灌注,进而到达颈部,且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腹针治疗能够调整血液循环状态,进而改善颈部供血状态,两种方式配合应用可强化治疗效果,发挥协同作用,在宣发肺气的同时,固本培元且促进气血顺畅,调理经络状态,理气止痛,正是颈椎病患者病机,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浮针疗法结合腹针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促进症状恢复,改善患者疾病状态,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潘满敬,温天燕.头皮针结合腹针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 34(8):92-94.
[2] 柴晟,周彬.头皮针结合腹针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4): 166-168.
[3] 廖集海,李鋒.骨伤手法联合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IL-6、TNF-α和IL-1β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8):47-50.
项目名称:
浮针疗法结合腹针治疗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编号:黔科技201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