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20-12-28赵秀影
内容摘要: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然主义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以传授有用的知识为教育原则,以顺应学生的天性为教育方法。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要把自由还给学生,要尊重儿童的天性。
关键词:卢梭 自然教育 教育思想 现实意义
一.背景
每个伟大人物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其思想的产生必然与他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很大的联系。卢梭也不例外,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经历
卢梭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他从小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由于父亲酷爱读书,卢梭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为他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奠定了知识基础。在卢梭十岁左右时,父亲被迫远走他乡,卢梭被带到舅舅家,与他的表兄一同接受教育,在舅舅家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从此之后,卢梭坚信人性本善。之后,卢梭遇到了华伦夫人,在与华伦夫人的相处过程中,卢梭认识到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打击孩子而是要信任孩子。他在去巴黎回来的路上因贪恋景色迷路了,只能去农民家讨饭吃,他发现农民在遭受压迫,了解到这个社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遂产生了要培养“自然人”的想法。
(二)社会背景
《爱弥儿》的创作背景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即将崩溃,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当时法国社会中的教育,是残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面对失去自由和人们被宗教和统治者控制的法国教育现状,卢梭意识到要创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来拯救道德,拯救异化的人们。于是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他主张设法避免社会的不良影响的前提下,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培养并成长为一个自由的人。
二.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一)自然教育的含义
我们谈到“自然”,会想到两种含义:一是自然界,二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性。而卢梭在《爱弥儿》中用到的“自然”含义为这里的第二个含义。卢梭所理解的“自然”,主要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淳朴、良知和善。他主张的“归于自然”并不是回到大自然本身的字面意思,而是在社会中回归人的自然天性。而自然的教育是指所有教育都要遵循人类的本性,使人的身心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天性得以保存,在面对特殊情况和困难时,才不会惊慌失措,并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自然教育的原则
卢梭认为,人所受的教育有三种,分别是“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事物”。在他看来,我们的内部器官以及发育的身体,是天性的教育;我们通过努力来促成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从经验、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在这三种教育中,我们决定不了天性的教育,人为的教育我们可以决定一些方面,只有事物的教育是我们能控制的。因此,这三种教育要互相协调,相互配合。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天性的教育为中心,围绕着它来展开。这就要求教育要顺应自然。所以自然教育的原则其实就是教育要顺应人的发展,不能加速,更不能违背。
(三)自然教育的目的
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这里的“自然人”是相对于“公民”而言的。他指出,自然人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生活的,他不需要社会地位或者固定的职业,不受传统的束缚,并且要能够适应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公民是社会中的成员,国家的权利与公民的自由又是成反比的,当国家的权利很大时,公民的自由就会变的很小。所以他提倡要培养自然人。同时他也指出自然人和公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当一个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独立的个人当成国家的一份子时,自然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公民。
(四)自然教育的阶段和内容
卢梭将0-2岁划分到了婴儿期,婴儿期的任务主要是体育教育。其中养护和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他指出,要让婴儿不受束缚的自由生长,要不断的磨炼孩子,并且教会孩子和挫折做抗争。另外,在这个阶段任务之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了固定的习惯,就很难再做出改变,所以这个时期是习惯的养成的关键期。
卢梭将2-12岁定义为儿童期,儿童期的任务是进行感官训练,同时要加强体育和劳动训练。卢梭主张首先发展触觉,因为他认为通过触觉做出的判断是最值得信赖的。其次发展视觉,他认为我们根据视觉做出的判断,很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是如果将触觉和视觉搭配起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最后再发展听觉,他认为发展听觉器官要与发声器官相对应,让两个器官相互锻炼。
卢梭将12-15岁归为少年期,少年期的任务主要是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在智育方面,卢梭强调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主张要学习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卢梭很重视劳动教育,他认为儿童必须学会劳动,要学习从事一门职业。此外,他指出最接近自然的是手工业,认为手工业者可以看作是自由人。
卢梭将15-20岁划分为青年期,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道德教育。这个阶段的儿童身心会发生一些变化,比较容易激动,所以需要道德的约束和规范。首先,他提倡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其次,要激发儿童原有的善良感情。他主张让儿童看到人间的苦難,使儿童成为有恻隐之心、仁慈善良的人。再次,儿童要在行动中接受道德的磨炼。所以,他经常带爱弥儿参加宴会,四处游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要让爱弥儿在实践中获得道德的认知。最后,卢梭主张要发展理性。强调学习历史和伟人传记,从而养成良好的判断能力。
(五)自然教育的方法
卢梭主张以顺应儿童的天性为教育方法。首先,卢梭从感觉经验论出发,认为儿童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儿童认识和感觉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他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先是经历感觉经验,然后再经历理性加工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主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实效。其次,卢梭反对以教师为权威,注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卢梭主张让学生接受困难和危险考验,反对娇生惯养。
三.现实意义
卢梭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他的教育思想是基于法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在借鉴卢梭的思想时,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选取适合我国国情的那部分。卢梭反对传统封建教育、提倡自然教育的思想与我国当前要改革的教育方向不谋而合,所以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教育者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卢梭认为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天性,他强调,“把孩子当成孩子”,“把儿童看作儿童”。这是卢梭儿童观的核心,也是同时代的教育家没有看到的东西,可以说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卢梭反对很多家长过早的对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育,过早的进行智育和德育,只是一味的追求速度把所有知识灌输给儿童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教育超出了儿童的负担能力,这也正是我国教育界一直在强调的“减负”。我国中小学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分数,在这种体制下,孩子们在本可以轻松的年龄阶段承受了不该承受的重压。这完全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要把自由还给学生
卢梭非常强调应该让儿童自由快乐的度过他们的童年,他还主张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周六周日还要马不停蹄的四处奔走的中小学生,他们补习文化课、培训艺术能力,为了分数而四处奔波。现在的家长竞争意识强烈,为了孩子的明天,不惜牺牲他们的今天,坚持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认为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更好的享受。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个事实,人生是连续的生命历程,每一个阶段的体验对每个人都是弥足珍贵的,不能为了某一段的幸福牺牲另一段的幸福。正如卢梭所说,我们怎么能保证现在吃了苦以后就一定甜蜜呢?与其为了毫无把握的将来而忍受痛苦,为何我们就不能现在给孩子一个自由和快乐的童年呢?
(三)要尊重儿童的天性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中有一些内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中蕴含的尊重儿童天性,开发儿童的潜能的这种内涵,可以引入到我国的教育中。虽然现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教师的作用不够凸显,引导儿童认识人生、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效果不明显,大多数教师还是停留在知识传授和灌输上。事实上,这样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我们可以汲取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观点。家长要做到从小树立孩子良好的习惯,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发学生的兴趣,顺应孩子天性的发展,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意识和行为,可以适当的引导。教师要做到端正教育目的,把发展学生的潜力作为教育目的,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以培养不受传统束缚的“自然人”。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上册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68-73.
[2]卢梭.忏悔录[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26-34.
[3]于书娟.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2-128.
[4]王天民,李月颖.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教学研究,2014,37:9.
[5]刘婧族,钟明春.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25:6.
[6]黎军,张大玲.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3-84.
(作者介绍:赵秀影,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