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实践

2020-12-28廉亚囡

消费电子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分制院校信息技术

廉亚囡

【关键词】学分制 创新人才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整体水平。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专业建设到专业群建设的转变已经势在必行,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向一流院校建设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由于高职院校规模扩张,专业猛增,专业目录细化,使很多高职院校内各专业自成体系、互设壁垒,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群发展势在必行。专业群是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

近几年重点专业群、示范性专业群、品牌专业群等建设项目成为各地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项目,高职院校如何根据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形成合力专业群,成为高职院校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内容。目前专业群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何整合跨类别专业、如何培育孵化新专业、如何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如何建设专业群质控评价体系等等。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目前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专业群如何打造成为有特色的专业集群;②专业群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通、合力发展;③专业群内如何建设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④专业群如何实施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对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和发展中的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构建“基于学分制建设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使专业群内各专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用、成果共享、合力发展,更有效地推动专业群内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关键在于聚焦产业链,根据电子信息技术岗位链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创设,以项目为引领,通过教学做一体实现IT、CT 技术知识融合,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育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现代通信技术人才。

1. 建立创新平台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就业进入社会,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跨度变化较大。因此职业教育要把企业所要求的核心素养要求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去培养,要把企业所提倡的企业精神作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去融入,使职业教育适应企业需求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和内涵。而“创新精神”中所代表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更是企业所看重的最为重要的职业精神,它对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根本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需求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

2.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

深化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改革,增开创新思维课程、创新制作课程等前沿技术选修课程;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学习训练内容,以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联合企业开发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全面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微视频、专业教材、教学课件、在线题库等资源为基础,联合企业完成课程教学项目、“互联网+”教材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支持学生使用灵活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目标、定制式教学内容,完成个性化人才培养。支持學生使用不同终端进行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实现交互学习、移动授课,师生实时互动、及时测评,形成泛在学习新形态,实现一体化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个性化教学。

3. 借力第二课堂,形成双创人才培养氛围

第一课堂立足学生思想素质、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立足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联合企业开展第二课堂,丰富活动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其中,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结合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大国工匠、优秀典型等素材,通过学习熏陶、宣传融入、模范引领、技能锤炼、行为养成、精神内化、思想传承,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五种素质的培育提高,来促使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工匠精神”从“宣传引领”“手传心授”“体验领会”,最终到“继承发扬”,实现学生核心职业素养中“工匠精神”的外表于行、内化于心。

4. 实施学生素质学分奖励制度

适应学分制改革要求,允许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素质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技能大赛等活动实现与部分课程的学分互换,还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申报专利、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获得相应学分。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参加文体艺术大赛、社会实践、技能大赛、学生社团、创新创业、专利获取等素质活动获取学分,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开发重塑“专业学习知识包”,发挥核心技术特色,练就专业特长技能,根据学分制要求,自主选择拓展能力课程,凸显学生个性成长。凝练经验,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为形式,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评价考核,双主体育人,培育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型优质人才。

坚持开放、对话、共享理念,立足ICT 生态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依托专业群发展共同体理事会、特色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服务项目开发、教育资源建设;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服务等;扩大培训服务领域,面向学校、企业和社会承接企业员工培训、政府人员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根据市场需求量身打造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建立线上培训教育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线下实训的项目;加强与地方的服务,进行社区培训服务、中小学科普、转业军人技术培训等,提高对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贡献度。引导高职院校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彰显特色,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加强核心专业的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形成专业间合力,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学分制院校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