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生活,在城市的细节里

2020-12-28王凯

杭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圈规划师人居

王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是由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细节决定的。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暴露出许多城市中的新问题。一方面是公共医疗资源短缺和结构的不合理。过去,城市发展多注重三甲医院等大型医院的建设,且其布局多位于城市中心区附近。本次疫情显示,在应对新发突发特大传染病疫情时,基层医疗供给和战略储备严重不足,成为了疫情防控的痛点。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社区基层治理能力较弱、服务能力不足。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北京市大量小区缺乏物业管理,导致小区封闭管理难以普遍开展;而在武汉市疫情防控实际运作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中大量细节的改进可以促进新时期不充分、不平衡矛盾的解决。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要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从规划的角度看,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也是规划、建设、管理极为重要的目的之一。

强调城市的宜居性已成为了国际趋势。1976年,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最早提出了“人居环境建设”这一话题,此后每隔20年会召开一次全球性的人居会议。2016年第三次人居会议通过了《新城市议程》这一全球城市发展倡议。《新城市议程》响应了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将“建设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作为重点目标。

近年来,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标准也纷纷建立。国内从经济富裕度、魅力特色度、资源承载能力、生活便利度、公共安全等方面对城市宜居性进行了分析。国外大城市中,温哥华、新加坡、西雅图等被公认为是国际上宜居度较高的城市。温哥华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其在生态保护、社区建设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中都格外注重细节性的设计和管理。近年来,新加坡也强调要建设宜居和包容的社区,其城市发展致力于建设全龄友好的社区、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环境(包括鼓励绿色出行、提升社区服务设施、提高社区活跃度),以及创造更多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和幸福生活塑造应当要让市民更有体感。“幸福生活”既是一个大目标,也是一系列很具体的行动。如何让市民更有体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脚下的感觉,通过建设慢行步道等设施,提高大家的幸福感知度。二是注重眼前的感觉,例如,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经过改造和修复后,可以使得居民行走于其中时心情更加愉悦。三是注重手边的感觉,要着重提升居民触手可及的公共设施的品质。四是要注重宅前屋后的细节,例如,深圳的街角或社区入口处常会设置有趣而富有艺术感的小型公共空间,以便于儿童和老人在其中愉悦玩耍、交谈。

从规划师的角度而言,幸福城市建设有三大抓手。首先,要围绕“生活圈”,建设好居住区。2018年,住建部颁布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文件中指出,要将“生活圈”引入居住区规划分级,要以人适宜的步行时间及可达路程来圈定日常生活范围,要围绕“生活圈”优化居住区绿地系统,要在“生活圈居住区”中增加基层体育设施及活动场地。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以人口规模为核心的居住区分级模式,让以往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变得更为具体化、更可评价。其次,要构建完整社区。未来的居住区建设不再以住为主,而是要建设融合居住、生活、服务三位于一体的完整社区。“完整社区”是具有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宜人的公共环境、完善的运行管理服务、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以及凝聚共同精神的社区,是提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培育社会基层凝聚力的基本单元。建设完整社区也是推进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代表行动之一。在完整社区构建中,最为重要的是结合步行可达范围,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最后,要形成责任规划师机制。这一机制要求规划师下沉到基层,了解民众真实诉求,以进一步完善规划中的细节性工作。同时,通过责任规划师引导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社区建设,也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城市社会治理新格局。目前,北京海淀区在探索責任规划师融入规划管理统筹的工作路径方面卓有成效,构建了“1+1+N”的责任规划师团队架构。在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的公共空间提升项目中,责任规划师的引导使得儿童也可以直接参与到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构思中来,增强了规划主体的多元性。

幸福城市、幸福生活是一个永久话题。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来讲,幸福生活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细节里。“建设让人民感觉有温度、有体感的城市”是所有规划师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作者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猜你喜欢

生活圈规划师人居
最美城市“绿化带”
城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划定方案研究
美国退休规划师受追捧
广州市黄埔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Why I'll never switch to Google Calendar 生活的“规划师”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我市理财规划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天山游牧圈与绿洲圈融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