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
2020-12-28单运德
单运德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学习模式,能够保障小学科学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该理论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下如何建构出探究式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做出了分析,以期革新授课方式,汇集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授课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引言
近些年,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小学科学教育转变摒弃老旧的授课模式,正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性,选用新颖度高的授课模式,以此汇集小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致,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核心素养。“建构主义理论”旨在以建构注意学习理念、教育思想为核心,用以社会培育出更多优质的人才,在小学时期的科学教育课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站在理论视角来分析,建构理论主义能够顺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科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提升授课效率,继而加快教学目标实现的速度。由此可见,对于建构主义理论下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育展开研究很有必要。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小学生构建起他们的认知结构是在与周邊环境相互影响下,逐渐在大脑中建构起对外在世界的认知,继而一直更新学生个人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主要讲述的是和知识、学习有关的理论,关注的重点也是一个人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知识。而当一个人参与到认知事物和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就是学习,学习并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建构主义认为绝大部分的学习者都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带着这些知识进入到学习环境中的,因此对学习内容和事物都容易拥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小学科学教学不能选用简单硬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已然储备的常识经验忽略掉,,而是应该把学生个人储备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在此之上指导学生从固有的知识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中清楚的表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与新课改所要求的内容相吻合,由于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并且考虑到小学生的岁数比较好,具备了很强的好奇心,只有在具有新颖力、趣味性强的情境下才可以提起学生的热情,进而使其能够自主融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之中,同时还能在此基础上推理和思考情境中的内容,经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者是分组协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建构出成型的知识结构。然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核心素养,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仅凭教师向学生教授课本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开展科学实践,以此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授课质量、授课效率。基于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授课中,教师千万不能将授课内容全部落于课本教材之上,需要根据本堂课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设定一些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欲望,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考范围,让学生能够独立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
(二)发挥授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通常情况下,课堂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大部分取决于授课教师专业技能素养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有效性,不论教学手段的更新速度有多快、多高端,教师的指导作用都是不能被代替的。然而,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教师应当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用指导者、导向者的身份来取代以前主导者的角色。在小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建构知识结构时,教师应当在一旁做好指导工作,以此长提起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岁数比较小,大多数时间是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所以需要授课教师做好指导和辅导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随时解答学习中突遇的各类难题,让小学生能够学懂和消化更多科学知识。
(三)重视学生已然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知识并不是以实物方式呈现在个体之间的,换言之知识是个体对于其本身所认知的世界做出主动建构得出的产物。而建构效果的好坏与个体本身储备的常识经验、知识量多少有着直接的关联。基于小学生与婴儿之间存有很大的差别,并不是任何事物都不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科学方面的认知已然有了大致的掌握,仅仅需要在课堂中教师对其做出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便可扩展小学生的思考范围,使小学生能够学懂更多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食物中的营养”这一课时,课本教材中主要涵盖了与人类健康、科学化的食物营养搭配,考虑到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些许有关于食物营养搭配的常识经验,但是在此之中有一些是正确的,也有一些是不正确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将学生已经掌握的营养搭配方式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大胆将个人知道的营养搭配方式表述出来,然后教师再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这样一来就能够提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致,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生活常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以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授课教师单方面将课本内容灌输给学生掌握,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学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科学课程内容的兴致,从而无法保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然而,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开始在课堂中加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用以提升课堂授课效率、授课质量,并且实践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仍旧需要小学科学授课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挖掘和探索更具新引力、更加新颖、趣味性强的授课方式,以此提升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振孝.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114.
[2]魏卫军.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3):119.
[3]刘崛. “知识论坛”平台对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管理的促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