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精准施策化解大班额
2020-12-28谢扬烁张群英胡燚
谢扬烁 张群英 胡燚
“孩子实在太多了,一间教室曾经最多挤了70个学生。”12月4日,当记者走进耒阳市水东江中心完小时,该校校长谢武贵这样向记者描述三年前学校的景象。
变化逐渐到来。2019年5月,水东江中心完小开始扩建。扩建后的学校,大班额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而水东江中心完小的深刻变化,正是衡阳市教育系统为消除大班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写照。
自衡阳市布置消除大班额工作以来,截至目前,衡阳市522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已经消除5072个,消除比例为97.2%,义务教育大班额现占比仅0.69%,远低于湖南省政府要求2020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的要求;超大班额彻底清零。
财地优先,最大化供给学位
“真没想到政府的投人力度有这么大。”衡阳县英南学校校长蒋新华坦言,这所总投入1.5亿元,可解决4290个学位的学校,已于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有着深刻感触的并非蒋新华一人。在祁东县,衡阳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祁东校区校长陈红球也感慨学校变化之大。这所总投资5亿元的学校,解决学位4800个。
深刻感触的背后,是衡阳市各县市区优先财政、保证学位建设的坚实之举。
2018年,衡阳县规划学校建设项目185个,规划投资2.19亿元。
而作为贫困县的祁东县,更是在教育上加大投人,2019年投入5132万元,新建校舍22885平方米,新增学位4150个。
而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增建设用地同样被列为“优先级”。
耒阳市确保教育用地,明确对大班额工程用地建立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并利用学校周边行政机构闲余用地建设教学楼供给学位。
对衡阳市而言,历经两年努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已转变为常态化工作机制。2018年至2019年,衡阳市投资35.2亿元,通过新建、扩建学校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3万多个。
“3年来,衡阳市的教育面貌完成了大跨越。”衡阳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建新表示,“人口和生源是一个动态过程,某种角度上说,当前化解大班额取得的成绩只能是阶段性的,下一步,我们将科学根据城镇化发展进程,精准施策发力,持之以恒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化解,为衡阳高质量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校一策,精准消除大班额
新建学校固然能够最大限度消除大班额,但城区中心学校,扩地艰难,衡阳市采取了一校一策、精准化解的策略。
祁东县洪桥街道第二小学面积仅10亩,却有1800多名学生,周边全是居民楼,毫无改扩建的可能性。“曾经出现过一个班级110人的超大班额。”学校教师欧阳慧芝告诉记者。为此,祁东县政府每年出资租用民办学校盛德学校的闲置教室,确保大班额良性化解。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实施“一校一策”,是衡阳市围绕大班额消除做的“细化工程”。对于新建学校,采取合作办学方式,快速提升新建学校办学品质,吸引学生就读。对于老学校,能扩建的就扩建,不能扩建的,因地制宜多种方式予以分流,并利用学校附近闲置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地用房办学。
在衡阳市环城南路小学,学校一墙之隔便是市图书馆旧址。在衡阳市政府的规划下,将市图书馆旧址改造成了学校的附属用地,增加18间教室,新增学位810个,有效解决了学校大班额的问题。
在衡阳市市区,蒸湘区实验小学是全市学生人数最多的小学之一,可学校面积只有30余亩,2019年平均班额近60人。而同属该区的大立小学却因教育资源匮乏,招生状况不甚理想。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蒸湘区通过两校合作办学,将实验小学分为太平校区和大立校区,实行“两个校区、一块牌子、一个校长、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模式。这种“一体化”办学模式既增加了学位,又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教师招聘,确保大班额良性化解“课堂设计的过渡环节一定要流畅,声情并茂才能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知识点……”耒阳市欧阳海学校教师曾美娟暑期参加了市里组织的“送培到校”活动,在教学中积极使用学到的教学技能。这只是衡阳市对新进教师培训的一个掠影。
为确保大班额化解后,学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近三年来,衡陽市共补充公办学校教师10061人。同时,衡阳市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大力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保障力度;建设农村学校周转房、公租房,鼓励教师扎根乡村任教;足额发放乡村教师人均0.27万元/年的乡镇工作补贴。
在衡阳县英南学校,今年从长沙师范学院毕业的李婷坦言,成绩优异的她从学校毕业后,不少企业向她递来了橄榄枝,但都一婉拒了,最终她参加了衡阳县的教师招聘考试并被录取。当记者问其缘由时,李婷说道:“我学的是师范,作为一名衡阳人,更要为衡阳市的教育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