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学术科技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路径探析

2020-12-28朱向炜崔超鹏

科技风 2020年35期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朱向炜 崔超鹏

摘 要:大学生的学术科技能力是应用型、复合性、创新性人才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大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成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目前高校学术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学术型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学术科技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探讨了进一步深化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举措,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术社团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科技能力;学术型社团;培养

大学生的学术科技能力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术科技能力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怎样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科技能力,成为了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

一、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急需高科技人才,大学生的学术科技能力成为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1]。大学生的学术科技能力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由这些素质经过拓展、融合和升华后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成果等[2]。在高校校园中的各种学术科技活动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强、鼓励学生自我创新的特点,使其在大学生学术科技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上的主客体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研兴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学生学术科技能力的培养,在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等等,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输送人才。学术型社团以其具有专业性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主动性等独特的优势在各类学术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以学术社团为载体举办的课外科技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是由于社团规模、使用资源、管理模式等因素的限制,也使高校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举办中出现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3]。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创新意识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急需的建设型人才,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可能仍然习惯于接受传统的课堂传授方法,缺乏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因此出现学生参与活动的创新意识不足。

其次,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性不明确。有的学生可能就是单纯的想拿一个奖项而参与比赛,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学生过于注重比赛成绩而忽略了参与比赛的过程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可能就是参加一下增加一下阅历,并没有想过真的要在比赛中拿奖,因此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比赛,这样也就使比赛的效果打了折扣,对于此类现象可以通过多加宣传和一些教育活动让学生清楚参与课外的学术活动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

再次,要加强学术活动的组织管理。大部分的学术活动是通过学术社团为载体进行的,社团成员一般吸收的是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且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大家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共同完成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但是各高校对于学术社团的管理大多是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在做,在举办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活动时还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而专业教师由于平时还有课程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因而可能会出现对社团活动指导不到位[4]。

二、以学术社团为载体,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科技能力

学术型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是提高学生科研兴趣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助推器,适当而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不仅让学生能够走进实践,更加锻炼了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一)社团定位清晰,具有针对性

学术型社团主要以学术活动为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以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生家电爱好者协会为例,由于我院以工科、理科专业为主,家电爱好者协会的活动与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举办活动范围涉及编程、家用小家电线路维修、电子科技大赛、为大学生计算机水平考试做专业辅导等等。日常的社团活动立足于学院实际,进行科普宣传,鼓励学生创新,不仅让本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就业形势有了全面认识,还扩大了此类专业的影响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发明创造的热情,把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效统一,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二)社团活动形式多样、新颖

家电爱协多次进入乡村、社区进行小家电的义务维修,尤其是到淮北师范大学的结对帮扶贫困村——毛雷庄村进行多次义务维修,被评为2018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活动之一,既联系自己学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自身的社会认同感,在学生中反响非常好,大家都积极参与此类活动。

此外,家电爱协还多次举办电子科技大赛,从作品思路的提出、结构功能设计、成品制作方面都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敏捷的思辨能力,丰富了课余生活。比赛过程中,选手们都积极的为大家展示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赛后相互交流,希望能够在下次取长补短,观赛的同学也讨论着各自的想法,希望在下次比赛时自己也能拿出满意的作品,大家都表示从比赛中收获颇多。比赛还不时地请到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从学生自己出创意、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再得到老师针对性的点评,对每一位参赛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三)社团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傳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通过口述、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耳听、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学习的主动性差。而社团活动则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对于每一次活动都是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的,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比课堂更为前沿的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创造能力,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大学生学术科技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教育形式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过程是艰难的,是对现有成果的突破,不但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坚持不断克服创新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才是最可贵的,支持这种精神的动力离不开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学生對科学探索的兴趣呢?首先,要打破传统教育形式,不仅要加强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企业见习、学科竞赛、学术性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其次,加强交流,多多组织学生进行跨区域的比赛或是学术交流活动,打破局域意识,形成“走出去、迎进来”的局面,加强与学术前沿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5-6]。再次,多加开展跨学科课程知识运用指导,科学知识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往往掺杂着多种学科知识,因此,加强跨学科知识的运用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7]。

(二)加强高校对学术型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

随着近些年社团管理越来越规范,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对于学术型社团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社团只是学生组织,很多高校社团没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制,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很少,导致社团活动没有专门的场地,大多数活动只能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社团活动经费有限、设备简陋;大多数社团都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在负责,很少有专业老师提供技术支持,导致社团活动与科学研究相联系的紧密性不强,很多想法不能实施,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发展[8]。

(三)严格制度,规范程序,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

对学校的学术型社团进行资质审核,达不到要求的进行整合,对于整合后的社团建立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对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进行考核,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氛围的营造、科技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师生的参与度、特色创新的内容纳入到考核范围中去;打造、完善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系,建立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综合测评加分等激励机制,力求使学术科技活动对大学生科技能力的提高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佳,张纪德.以学术社团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竞赛能力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12):250-251.

[2]张佳.高校学术社团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助推作用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6):41-42.

[3]朱宁,薛艳.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6):46-48.

[4]谢金.高校学术型社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68-69.

[5]朱正中,陈清华.高校学术社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4):26-28.

[6]陶秀清.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8(07):93+96.

[7]金蕾.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6.

[8]白雪飞.谈大学生学术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06):177-178.

猜你喜欢

培养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