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12-28洪燕华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设置思维能力解题

洪燕华

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教学目标逐渐转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为此,基层学校以及广大教学工作者,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课改具体要求,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以教学带动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确保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质疑。通过这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便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只有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出质疑,并提出相对应的条件,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更改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营造温馨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学进度顺利完成。

此外,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将教学落实在学生的兴趣中,学生才会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提出质疑,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中,教师可将某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规定时间位移长短的关系,融入到物理实验当中,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物体运动的变化过程。结合定义可得出物体运动的时间与速度是呈现比例关系的,但在此基础上,加速度的大小以及方向并未发生任何变化。结合实验数据,教师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讲述给学生,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提出疑问,如若是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以及大小,实验数据是否受到影响等。教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为学生进行解答,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提问的设置

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直都是教育界的一道难题。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将学生涣散的目光重新集中起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从而唤醒自身的探究欲望,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賴,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设置情景式问题 学生在初中时便对物理学科有了初步了解。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能够完成对接,引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并采取设置情境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将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融入问题之中,引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接触新的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素养逐渐提升。

设置发散性问题 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发现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时,才能掌握大量的物理知识,而面临实际问题时,却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题当中。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活跃,理解知识过于死板。对比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分析思考找到隐性条件,并列举出大量的解题方式,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择优挑选,以便梳理出本道题的解题思路;而基础较差的学生,面对问题时只存在一种解题思路,而这种一旦确定下来,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于这类学生而言,自身思维较为局限化,不知怎样在解题中进行变通,对于学习过的知识仅仅只是记忆的过程,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定的惯性思维,无法在解题中多样化的变化思路,导致出现大量的错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发散,并设置多元化的问题。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关于惯性的概念,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物体能够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物体静止时并没有惯性;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会产生惯性,并引发学生思考,判断其中的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尝试不同的思路解决同一道题,确保物理水平逐渐提升。

设置探究性问题 若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实际教学创设一些探究性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注意力,以便于更好地参与教学之中,并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以此感悟到物理学习的魅力所在。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使课堂教学顺利推进。

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逐渐转移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但是,决不能忽视实验教学。良好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在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烈,为日后开展的复杂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向心力》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际动手之前,可适当对学生提出些许问题:向心力的概念是什么?向心力是怎样的变化的?向心力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这样,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入实验,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又如,在《牛顿第二定力定律》教学中,如何控制实验的变量,找到其中的物理关系?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怎样运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可通过这样的过程,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呈现连续性发展,激发学习动力,提升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设置思维能力解题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