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现状及成因分析

2020-12-28冯海奎

科技风 2020年35期
关键词:成因现状

冯海奎

摘 要:山洪地质灾害破坏力极强,一旦发生难以控制。因此,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山洪灾害具有严峻性和迫切性。本文将针对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并针对性提出防治山洪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本文阐述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高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现状;成因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共13个乡镇多位于山区,该地区地形地貌特殊,地质结构复杂,局地高强度暴雨洪灾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破坏日趋严重,加之工程防洪标准低等原因,导致近年来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频发,不仅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为当地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由此,结合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现状深入研究科学可行的防治措施,是该地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山洪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尽量减少山洪灾害为当地群众带来的损失。

一、灵台县降雨情况分析

(一)暴雨类型及特征

根据甘肃省雨洪历史文献资料,灵台县暴雨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封面雨或涡切变雨,其特点是历时长、强度变化较平缓、笼罩面积大;第二类是雷阵雨,其主要特点是雨量集中,强度大、笼罩面积小、历时短;第三类是混合型暴雨,其特点是主雨历时较短,强度大,雨量集中,笼罩面积大。

(二)暴雨时空分布及成因分析

灵台县降雨多发生于5~9月,该区每年5月左右降水开始增加,降雨分布多位于南部地区[1],空气中的湿度会随地势升高不断加大。6~8月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或印度洋暖湿西南气流输入,空气较为湿润,加之暴雨量逐渐增加,使得该地区空气湿度会逐渐提升从而形成水汽,并随着空气抬升逐渐提高降雨量,一旦锋面存在,就会形成暴雨。

(三)地势抬升加剧降水量

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地势较陡且多为山区,空气中的湿度会随着地势的上升逐渐运动,直到将蒸汽能量传递给降雨云端,从而扩大降雨云团的体积,云团在山区长时间逗留,会形成对流性强降雨[2]。

二、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一)降水量引发山洪地质灾害

灵台县山区较多,天然草本植被比较稀疏,森林覆盖率27.8%,当地主要是以黄绵土为主的土壤,具有大孔隙性,土質疏松,遇水容易崩解,抗蚀性差,且具有垂直裂隙和强湿陷性特点。如果连续发生强降雨,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饱和,使地表形成较大径流,大面积外露的荒坡、荒沟拦蓄和渗透暴雨分散滞缓,将会造成山体滑动,从而形成山洪地质灾害。

(二)人为因素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近年来,灵台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为活动对自然的干预也越来越频繁,这也是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该地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土地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如大面积的开矿、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开发项目的建设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容易引发洪地质灾害。

(三)河道阻塞严重引发山洪地质灾害

随着当地人为活动的逐渐增加,县域内达溪河、黑河两条较大河流河道内侵占、耕种、采砂等现象严重,使得河道阻塞淤积严重,从而降低了河道本身的行洪能力,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

(四)防洪标准过低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灵台县当前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防洪标准,各流域的河道沿河两岸护坡和护岸措施薄弱,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境内达溪河、黑河流域河道沿岸陆续进行了防洪治理,但由于防洪标准不高无法充分满足防洪需求,导致山洪灾害一旦发生难以控制。

三、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现状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难度较大

灵台县地处偏远,地质地貌复杂[3],交通和通信能力相对薄弱,暴雨山洪出现的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全县国土面积为2038km2,其中丘陵山区面积占84.9%,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从而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地质灾害。加之该地区群众集聚分布范围广,居住分散,人员流动频繁,因此在山洪灾害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困难,为该地区灾害防治增加了挑战性。

(二)山洪地质灾害抵抗能力薄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灵台县生产力水平也不断提升,人为活动频繁,对河道、沟道的侵占也越来越广泛,山洪沟道防洪治理能力不足,导致河道、沟道治理不能充分满足目前的防洪需求,致使河(沟)道受淤泥阻塞严重,排洪不畅,从而降低了防洪排险能力,不利于对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抵抗。

(三)历史典型山洪灾害

自古以来灵台县就是个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近年来记载的典型灾害事件有以下两次:2010年7月22日8时到25日8时,灵台县降雨达到189.4mm,特别是7月23日一天时间内日降水量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达到1561mm,灵台朝那观测点的降水量为314mm,雨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的历史极值。2013年7月21日16时至22日6时,灵台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全县13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降水量超过100mm,中台、独店、西屯3乡(镇)超过200mm。其中,中台镇东王沟村达到287.8mm;达溪河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22日1时30分,达106m3/s,历时12min。据统计,全县平均降水量达到108mm,最强1h降水量到82.3mm,突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两次集中强降水造成了全县大范围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局部地质灾害,部分农户房屋进水,大部分农田作物受灾,基础设施损毁,城区内涝严重。

(四)缺乏科学可行的防治措施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防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多个部门互相协作、会商研判,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防治措施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提高灾害防治效率和水平。然而,结合灵台实际情况来看,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团结协作不够紧密,灾害防治分工不够明确,没有统一制定出科学系统的灾害防治措施,导致在防治措施落实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等现象,无法真正达到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共同目标。

四、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山洪灾害普查工作

2015年6月,灵台县水务部门委托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对该地区山洪灾害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初步确定了山洪灾害防治范围、人口分布等情况。但根据近年来当地山洪地质灾害历史发生情况及受害程度分析,相关部门仍需严格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及《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等规划方案要求,进一步核查该地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范围,重点排查小流域,对重点防治区和普通防治区[4]影响范围仔细核查,通过灾害普查工作精确该地区灾害防治面积,为当地后续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科学合理划定危险区域

相关部门需根据灵台县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并结合该区山洪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将历史山洪灾害中最高洪水淹没指标作为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当地气候特征、地势地貌、人口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坚持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的防治理念,采取針对性防治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灾害发生。此外,还应借助先进的科学网络技术,实时监测灾害可能发生的重点隐患部位,并分析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进行方案对比,按照科学合理的危险区域划分办法,划分出该地区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安全区,并在重点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识,禁止当地群众进入危险区范围。

(三)不断提高雨水情监测预警能力

为了减少洪水和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灵台县有关部门需结合当地实际地质环境、人员分布、重点小流域或村落情况,科学合理布置雨水情监测预警站点,重新复核相应的临界雨量和水位监测指标,同时加强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工作,逐步构建覆盖整个灾害防治区的科学系统的监测预警站网,使其成为灾害防御指挥的“千里眼、顺风耳”,实现“监测精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从而提高灾害防御的监测预警水平。

(四)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应急预案

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山洪灾害隐患点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该区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标注山洪灾害的危险区和安全区的位置和面积。同时要明确监测预警人员、工作内容及要求,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落实责任人,明确转移原则、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同时,结合防治区监测实际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地落实安全转移的各项措施;对防治区内所有乡、村确定山洪灾地质害防御责任人,建立山洪灾地质害预警通讯录,建立健全灾害防御责任体系[5],全面提高当地群众的灾害防范意识。

(五)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演练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社会媒体和手机短信、微信、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手段积极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宣传教育工作,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群众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适时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组织干部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在危险区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做到危险区群众家喻户晓。

五、结语

综上所述,灵台县地质地貌复杂,强降雨频繁,近年来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为活动范围增加,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破坏,加之该区工程防治标准较低,自身灾害抵御能力薄弱,加剧了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为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危害,严重阻碍了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针对该地区展开科学可行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源上减少灾害发生,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建波,尹俊峰,张素珍.山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7):49-50.

[2]许柯.浅谈山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2):82-83.

[3]陈芸,陈隆财.山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24):241.

[4]赵玉微,张锦宾.乐清市地质灾害现状及成因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0(03):20-22+35.

[5]应艺,江涛,王礼尧.湖南省汝城县地质灾害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01):135-137.

猜你喜欢

成因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