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策略探讨

2020-12-28王彦辉

考试周刊 2020年98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微课教学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手段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变得愈发的多样化。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开展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基于小学语文之上的又一发展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专注学生基础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之下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用,相比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言更加的灵活多变,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实践探究

一、 引言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成为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形式,对于初中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教学帮助。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片面的文字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够在多个感官的共同合作之下完成语文学习,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悟文章之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较多,但是教师只有固定的四十五分钟来讲解文章内容,微课教学能够将课堂中的内容精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对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极大地节约了课堂之中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之中的教学效率。文章所要探究的就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 微课教学的应用讲解

微课教学的使用模式是一种基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在多媒体上为学生进行视频播放,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浓缩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内容知识。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微课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内容要更多一些,他可以将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在一段十几分钟的视频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符合初中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学生能够从教材中单调的片面知识摆脱出来,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述的深入感情,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

微课教学模式不光是代表这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出现,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的改革,学生学会了更加深入地探究文章的内涵,同时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不再感觉枯燥乏味,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之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三、 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策略

(一)微课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了解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语文知识都是比较经典的,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时代比较久远的内容,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完成起来还是比较的困难,教师的教学方式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的进程。微课教学派上了一定的用处,通过微课的方式,教师用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模式将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情感和时代内容表现出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从动态的画面之中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比较于教师直接进行讲解教学的效率更高,并且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学。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黄河颂》这篇文章时,班级中的很多同学都没有到黄河亲自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所以对于文章之中的描写无法产生心灵和感情上的触动,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无法做到非常的深入,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之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感情,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黄河的雄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观看和黄河有关的视频和动画,搭配特有黄河的咆哮流水的声音,即使是从来没有看见过黄河的学生也能够感受到黄河的魅力,学生对于文章之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够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对于“母亲河”的表述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之中的教学效率,学生们都被黄河的画面所吸引住,主动地投入到了课堂的教学之中,相比与教师单纯依靠口头讲解的方式为学生介绍黄河,这样的方式显然更加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需求,学习起来学生也会更加地投入。

(二)微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挖掘语文的本质内涵

语文的学习不能够只是单纯的流于表面,更多的是通过表象的学习去理解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这就需要学生对于文章有着自己独特地理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以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要多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并且有针对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水平。微课教学的使用更加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一步步地逐步引导,学生逐渐跟随教师了解到了语文最本真的意义,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语文知识之中的重难点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之中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专注用心。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情景完整地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将视频中的不同画面结合文章之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相比于学生自己进行单纯地理解,这样的方式显然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脑海之中呈现出一幅比较清晰的画面形象。微课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文章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很容易就对文章描述的情感感同身受,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内容片段时也变得更加容易,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对文章中的描述内容进行更加深層次的分析,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好习惯,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引导之中也会更加地轻松。

(三)帮助学生感受语文内容之中的氛围

古诗文的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古诗文中的一些用词和描述的内容都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虽然这样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将古诗词内容记忆下来,但是想要学生保持一种长期的记忆显然是不可能的,并且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将古诗词内容记混,为此教师就要选择一种更加符合学生技艺特点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便是视频音频的方式,这也恰恰能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人治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微课教学技术和古诗词进行联系,将古诗词中的画面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显示出来,提高了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将古诗词中的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灵活的方式记忆下来。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赤壁》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通过微课的方式将赤壁之战的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词之中所描绘的壮阔荒凉的景象,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之下能够很快地了解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意义何在,并且在清净的熏陶之下,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不自觉地就在脑海中呈现出了刚刚自己所看到和感悟到的景象,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记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古诗词的学习,并且学会在合适的时机中合理地进行应用。微课教学的使用让学生和教师都减轻了负担,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也不再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通过古诗词意境的熏陶,逐渐地形成了正确的认知观念,同时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水平。

(四)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养成

新课改教学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投注更多的精力。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微课教学就是在此要求之中延伸出来的教学模式,他通过视频播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能够在视频的引导之下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展现出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故乡》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离家外出回来对于家乡的描述,以此为基础,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在未來要离家很远去求学或者工作的话,到时候会对故乡抱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的讨论,将自己得想法和其他同学一起说一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之下,每位学生都在积极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随后教师就要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之中作者所表述的那个时代农民的艰辛生活。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中的应用,不光是代表这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出现,更是代表着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兴起。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一潮流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转换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快,并且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对相应知识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让学生不再对语文学习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为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框架的有效构建,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提高与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47.

[2]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2015(36):111-112.

[3]陈瑜.浅谈初中语文借助“微课”教学的“攻势”与“守势”[J].七彩语文,2015(4):106-109.

[4]覃燕.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发挥微课“点化”作用[J].广西教育,2015(33):99.

作者简介:王彦辉,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微课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