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绿色发展生态富民
2020-12-28徐典波
徐典波
长江飞歌,洞庭含情,幕阜叠翠,鱼米飘香……金秋时节,行走在巴陵大地,处处皆胜景,满目是生机。近年来,岳阳肩负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聚焦“硬骨头”,打好攻坚战,先后5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探秘江湖之城脱贫攻坚背后,正是岳阳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
绿色发展
岳阳市城北有个东风湖。前几年,周边居民用“脚”投票,纷纷搬离这个“臭水湖”。如今,经过整治,建成东风湖生态公园,不少居民又争着来安居。市民许国明在东风湖边买了新房,逢人便说:“早上晨练,晚饭后散步赏景,东风湖真的养眼呢!”
东风湖的嬗变,是岳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个成功案例。天赐洞庭,天赐长江,岳阳最大的优势在生态。作为长江沿岸的地级市,岳阳曾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压力之重:水环境遭到破坏,环保与经济如何兼顾?如果老百姓有钱了,但是水不能喝、空气不好,谈何幸福指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岳阳市委、市政府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追寻“绿色小康”梦想,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七大行动”,关停234家纸厂,拆除长江沿线码头泊位42个,复绿岸线滩涂42.3万平方米,启动退耕还湿和小微湿地治理试点7.7万亩……
观豚之地“小木屋”、梦里水乡“塔市驿”、最美工厂“十三村”……如今的岳阳最美长江岸线,生态景点连成了生态之旅线路,江湖之城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长江干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岳阳在全省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中,空气质量优良率排第一。
借绿生金
栽好梧桐樹,引得凤来栖。去年,鉴于良好生态、区位优势,总投资180亿元、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的“新金宝”落户岳阳。这是湖南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项目,落地后带动3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构建起千亿产业骨架。
“新金宝”花开岳阳,直接带动了就业,目前入职员工超1.3万人。湘阴县东塘镇贫困户张星与妻子蒋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俩住上公司的“夫妻宿舍”。张星为此信心满满:“我俩每月可拿8000多元工资。靠勤劳的双手,正在奔向小康!”
“新金宝”借绿生“金”,树起了岳阳“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以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含“绿”量高的小康,加快打造石油化工、食品、装备制造等7大千亿产业,建设电力能源产业、现代物流等“12+1”优势产业链,吸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入驻。今年上半年,岳阳产业投资增长25.2%,全省排名第一。
绿色转型升级,让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提质。近3年,该市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8%。
绿满巴陵
在君山区钱粮湖“龙虾小镇”,今年44岁的肖海书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2013年,他成立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龙虾专业合作社,会员现已发展到300余户,采用“稻虾套养”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让“采桑湖龙虾”名头越来越响。肖海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采桑湖小龙虾喜获北京冬奥会入选食品!”
喜讯里,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虾小镇”的农民越来越觉得有奔头,他们不仅养小龙虾致富,还有像刘德辉一样发现另类商机的年轻人。在深圳从事电子商务的他,回到家乡开设物流代理公司,还在网上开淘宝店,将家乡的小龙虾等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如今留在家乡发展。
岳阳人民对脱贫奔小康的期盼,并没止步于物质层面,更追求精神层面的获得感。该市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从脱贫致富、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文明新风、基层治理等方面发力,促使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建起了陆城湖鲜小镇、郭镇田园小镇、屈子祠粽香小镇等20个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悄然亮出高质量脱贫新名片。
目前,岳阳全市3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1.61万户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率达100%,绿色发展指数上升到61.7。去年,该市小康社会实现率达到98%,公众满意度调查在全省名列前茅。
巴陵胜状今胜昔。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岳阳日益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