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作业讲评课的困境
2020-12-28姚建良
姚建良
摘 要:作业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课型,也是反馈教与学效果的有效评价手段。目前的语文作业讲评课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质疑反思的学习能力,无法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链,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也难以收获学业成绩,提升学习能力。因此,需要从讲评课的内容、形式、方法、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作业讲评;困境;功能;原则;探索
广泛意义上的语文作业,包括日常的练习与检测,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語文作业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并经教师批改后,教师对作业进行剖析点评,它是课堂教学的另一种特殊课型,也是反馈教与学效果的有效评价手段。
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语文作业讲评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和环节,却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它置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思维活动而不顾,将有趣的语文学习打入操练机械性知识的冷宫,导致语文学习陷入无趣、无味、无知的泥潭,语文作为学科精灵,折翼坠落凡尘,精气全无,灵气不足,俗气逼人,不得不令人忧心。
一、 乱象:语文作业讲评的伤痕与困境
(一)重灌输轻理解
作业讲评时,教师永远是课堂绝对的主角,有的教师甚至一讲到底,学生则一听了事,满堂笔记,课堂自始至终没有对话与交流,没有思考与探究,学生只满足于答案,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作业讲评课必然导致学习与思考,消化与吸收,质疑与表达的严重脱节。
(二)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作业讲评课虽说也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但是教师只是“为讲评而讲评”,讲评完作业便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没有对作业中的习题、试卷中的考题进行精心分析,合理评价,做出作业难易程度,讲评先后顺序,时间多少分配,得分高低情况等方面的评估,整节课就是依题而述。
(三)重技术轻艺术
讲评作业是一门技术活,教师只有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语文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去剖析、研究、探寻作业的奥秘,才能清楚、透彻、深入地讲评作业。讲评作业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讲评过程缺乏艺术性,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随之变得低下。因为教师忽视了讲评形式,比如丰富的学习活动,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了然无趣。
(四)重答案轻思维
很多教师在讲评作业时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能在答案的狭小天地里进出,而对答案不敢有过多的沉思,更谈不上质疑与创新。讲评作业固然要洞悉答案的前因后果,内在关联,但是这种唯答案至上的思维会将学生推入“无我”和“思维缺席”的泥潭。
(五)重讲评轻拓展
语文作业讲评就题论题的现象比较普遍,缺少对作业中问题的反思与梳理,缺少对语文知识的提炼与对解答技巧的训练,也缺少对关键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学生面对新的作业依旧“举笔维艰”,无法举一反三。
(六)重套路轻语言
讲评练习与检测内容时,解题“套路”应运而生,“解题格式”层出不穷,将语文混同于数理化。各种答题套路,罔顾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远离语文的边界,语文成了非语文,孩子被上了思维的“套”,愈走愈远,记住了“套路”,而“不知归路”。
二、 思考:语文作业讲评的功能与原则
(一)语文作业讲评的功能
1. 及时反馈
语文作业讲评,重在“评”,即评价,可以从教师命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等维度评价。一是通过教师批改、分析、评讲、总结等方式,反馈学生答题和学习情况;二是通过“诊断反馈,使师生双方都能明确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调整策略,改进教法学法,为提高复习质量提供借鉴”。
2. 及时弥补
通过作业讲评,查找、发现学习中的疑难症结、薄弱环节、知识困惑、典型错误,给教与学提供一面检视的镜子,从而寻求错误归因,及时弥补缺漏,改变教学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教学相长。
3. 及时内化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分析、比较、归纳、反思,将语文知识和素养内化于心,这是语文作业讲评的理想境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并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独立的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作业讲评的原则
1. 基于学情是作业讲评的起点
作业讲评前教师要研究问题的考查角度和作业关联的知识点,分析试卷的考点设置与命题形式等。教师还要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答题中的易错点和知识盲点,由此确定讲评的重点。比如,在讲评省教研室编写的七上《语文作业本》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中的现代文阅读时,经过统计与分析,我发现学生第5题根据表格信息填写花名全对,第6题“小月要送一种花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并且要结合材料说出原因”,学生全部选“君子兰”作为生日礼物,但是阐述原因时,理由不充分,没有完全扣住材料信息。所以,讲评作业时我掠过第5题,重点从“表述合理,思维严密,语境关联”等角度讲解了选择君子兰的原因,讲评时做到了有的放矢。
2. 立足学科是作业讲评的前提
作业讲评始终要紧紧握住“语言”的缰绳,要有语文的本色和味道。语文就是语言以及对语言的运用,直面语言和运用语言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穿梭于语言的密林中;而非脱离语言,无视语言分析,沿袭套路模式,舍弃积极的语言思考,做呆板思维的搬运工,成为“套路”的奴役。比如讲评文艺性说明文林海音的《窗》,其中有一题。
开头没有写“窗”,而是写了“门”,这样的写法好吗?为什么?
有学生回答为“好。这样写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窗,说明了窗的好处,引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回答是否切中肯綮?讲评时就要贴近问题的语言和玩味选文的语言,如果对语言视而不见,就无法引发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3. 确立目标是作业讲评的保证
有效的作业讲评课,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还要确立适宜的讲评目标。其中包括讲评的重难点,讲评的形式,讲评的方法,讲评时关联的语文知识等。比如,讲评《语文作业本》杜甫诗《春水》的习题:在《春水》一诗中,我觉得“碧色动柴门”一句中的“
”字传神,因为 。我以错例呈现法,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答案,再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和课堂讨论等形式,说明此题的本质即古诗词中的炼字,重点讲解诗歌赏析中“景中含情”的知识点。确立目标时我们对要讲的作业可按“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思想方法,把它重新组织,变得有逻辑性、系统性,教学过程做到循序渐进,所涉及的知识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 以生为本是作业讲评的落点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点拨。”作业讲评的精髓在于适时的点拨,而不是唯我独霸地讲。作业讲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并纠正错误,提炼和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最终实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 尝试:语文作业讲评的探索与实践
作业讲评课是否有效,关键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质疑反思的学习能力;能否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链,以解决新情境下的类似问题;能否收获学业成绩,提升学习能力。
为此,在作业讲评课中我从内容、形式、方法、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摒弃套路,寻求作业讲评的思路
作业讲评的“思路”,即回归语言本身,“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通过语言进入思想内涵,再从思想内涵出来,回到语言,走一个来回”,发现并领略语言的艺术,获得言语的智慧,最终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
讲评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一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作业题如下:诗的后两句脍炙人口,历来为人称道,有什么妙处?请赏析。讲评的“思路”在哪里?朱光潜先生说:“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由于一定的言语内容产生于一定的言语形式,语文形式的差异往往也就是语文内容的差异。”朱先生这番言论,可以打开讲评的“思路”。从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维度切入,便能化难为易,找到赏析“妙处”的语言通道。一个“似”字,将不可捉摸的“相思”变得形象可感,漫无边际,随处可见,无处不到,一如对沈子福的思念。作业讲评时要发现言语的秘密,找到语言分析的钥匙,就能摒弃“套路”,找到“思路”。
(二)内外勾连,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
作业讲评要给学生搭设台阶,铺设思路,才能由此及彼。讲评时从题内到题外,从课外到课内,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学习规律,以求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讲评时可以从题内到题外。比如讲评上述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后两句诗歌的赏析时,就可以引入李煜《清平乐·送别》中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前者思念如春色,后者离恨似春草,有异曲同工之妙,内外联动,以题外深化题内的思考,提高讲评的效率。
讲评时也可以从课内到课外。讲评杭州市中考模拟卷实用类作品《海绵城市,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的试题,其中一题为“文章为什么要举苏州城和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例子?”讲评时先不急于分析试题,而通过回顾旧学,从课本中去寻找解题依据,便于加深学生对科技说明文举例说明的认知。科技说明文在呈现科学知识的时候,通常采用概括介绍和具体说明相结合的形式。
从学生熟悉的课文走回到上面讲评的试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并总结说明文中举例说明的文段结构和相应的答题特点。讲评中的内外勾连,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支点,让学生在参照、联系、比较中获得认知的升华。
(三)质疑问难,转变师生双方的角色
作业讲评中,如果我们顺服于参考答案,那就无异于自缚手脚,沉入思维僵化的泥潭。面对“问题答案”,我们可以大胆地将不合理的答案抛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参考答案的不足,并且完善答案。
讲评上述《海绵城市,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的试题时,我先把参考答案出示给学生。接着引导学生从课内举例说明的文段走回到练习,学生发现参考答案偏离文本的文段结构和语言特点。因为文段开始从总体上提出了说明的内容“海綿城市的理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接着以“我国古代就有”和“在国外,也有”等语言来分项说明。此外,从两个例子本身来看,举苏州城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解决内涝灾害问题”;举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学生讨论后,将问题答案完善为:具体说明海绵城市的理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内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质疑答案,讨论答案,完善答案,学生从全盘接受答案的被动应答中挣脱出来,转换角色,激活思维,形成判断,主动解答,揭示问题本质。
(四)完善表达,破解学生思维的症结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通常有两类:第一是表达不全面,以偏概全;第二是表达不深入,停留在“思维的浅水区”。讲评作业时要从思维与表达上做深入的引导,突破思维的“障壁”,促进思维认知,从而完善表达。比如,我讲评上述小月送君子兰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的习题时,分三步打通学生思维的“经络”。
第一步,质疑表达。学生的理由都表述为“君子兰能美化居室,净化空气”。讲评后学生发现,这样的理由并不充分,并不能说明“植物的相关信息表”中的“马蹄莲”“合欢花”等植物不能作为生日礼物。
第二步,比较表达。要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必须引入比较,显示差异,这样才有说服力。讲评时学生认为,表达中要放入马蹄莲习性“对油烟比较敏感”和功效“有毒”,还要放入合欢花的习性是“室外落叶乔木”。所以答案修改为“因为君子兰能美化居室,净化空气;而马蹄莲对油烟比较敏感而且有毒,合欢花则是室外落叶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