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0-12-28刘红

时代经贸 2020年24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刘红

【摘 要】2017年财政部修订并颁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2018年1月1日,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商业银行开始执行;2019年1月1日,其他境内上市银行开始执行;2021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银行全面实施。实施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业,当下及时研判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现实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金融会计准则;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之一,能够有效的改变经济活动面貌,为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更好的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全面引入国际会计准则,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与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仅改变了会计政策,还深入改变了整个会计过程、传统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方法。新金融会计准则在商业银行的实施,是从观念到实践、会计科目到核心账务系统升级、前台操作 到后台管理的系统工程。

一、新旧准则差异简析

(一)金融资产分类简化,对于摊余成本计量模式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并鼓励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新金融准则将金融资产从四分类简化为三分类,金融负债保持原有两分类,但从会计核算角度出发,会计核算模式其实并未简化。在新准则框架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摊余成本计量模式,除要求业务模式外,还需对金融工具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进行测试,只有当合同现金流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时才可以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新准则下增加对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测试分析,标志着摊余成本计量模式运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现在市场上出现的理财产品、资产管理产品、财富管理、信托集合等无市场公开报价的产品就不能再直接运用摊余成本计量模式,而须经过严密的分析测试。

(二)简化嵌入衍生工具核算,鼓励混合合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对嵌入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简化处理,与原有的从主合同剥离单独确认简化为与主合同一体确认,并对混合合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此次准则改革对嵌入衍生工具核算进行了适度简化,但是实务工作中难度并不减少,对于没有公开报价的诸多金融工具而言,如何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本身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

(三)对金融资产减值采用预期损失法,强化金融资产减值管理

新金融准则明确将贷款承诺(含信用卡占用额度)、财务担保合同(含信用证、保函)等表外信贷资产加入减值测试范围,并明确了其减值计量方法,纳入减值测试的金融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准则明确提出了金融资产减值的预期损失法,由原准则基于“已发生实际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

二、新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估值核算要求

新准则对于摊余成本计量模式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并鼓励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银行公允价值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建设并运用公允价值管理系统将是商业银行一個不可回避的工作。二是新金融准则推广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整、有效、及时的信息披露工作本身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标准化采集、财务会计规范核算、业务管理规范一体化。

(二)金融资产减值测试要求

新金融资产准则实施后,资产减值计提方法变更为“预期损失法”,根据金融资产质量和信用风险状况变化将资产减值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计提,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估计预计损失。根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新金融资产准则中三阶段分类与原准则的5级分类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金融资产的风险阶段分类及模型建立需商业银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商业银行需要加强有关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核算管理的协调工作

采用新准则的金融资产三分类核算中,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金融资产增多,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有关的模型设计、参数设定、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一揽子工作量增多,与之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均需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清算、财务核算等部门协调配合。同时新会计准则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减值测试、会计核算也需要各个部门间密切配合。

三、对策分析

(一)培训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开展

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深刻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工作,由此提高了各层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为此需要指导相关人员强化学习与掌握新会计准则、相关国际准则、相关会计准则实施的进程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的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如实务的运用、金融工具国际准则与国内制度的强化理解等,组织学习新准则文义与实务操作等。

因实行新准则会严重影响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整个经营管理体系,为做好员工准则落地实施培训工作,可以打破财务专业的限制,确保培训的全方位性与多层次性,特别是风险管理部门与分支行相关人员。

(二)强化部门融合与促进部门合作

业务模式在新金融会计准则下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分类,预期损失模型实施需要对当前客观存在的一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情况以及贷款人基本情况等,执行新金融会计准则,很多业务需财务人员、业务人员、风险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其中,为此需要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更好的共享信息资源,确保上商业银行相关运作成本的不断降低。

(三)信息系统的优化与人员专业要求的提高

商业银行在新金融会计准则下,需认真做好资产分类工作,需财务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并站在客观角度来判断合同现金流模式。然而,在计算预期损失模型与确定其他参数时,可以借助其他专业技术做好计算、分析工作,这其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数学模型、金融知识的风险管理较多,且也会涉及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数据工作,由此提高了信息系统优化与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两方面的要求。

(四)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公允价值在全面引入后,银行会计核算会更加紧密的联系复杂的资本市场、宏观经济环境,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复杂市场环境变化对于银行所产生的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在出现变化时,会改变金融工具的重估值,改变银行的现有盈利能力与财务情况。基于此,全面引入公允价值,需要银行增强对于客观经济、市场环境的预见能力,提高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站在风险角度,引入公允价值计价属性,不仅会改变会计核算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变革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观念与控制技术方式。

(五)提高银行获取市场数据的能力

在引入公允价值以后,会大幅度的提高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债券投资类产品的“盯市”要求,为此关于两大类产品公允价值的波动需要银行实时的反映出来。然而,当下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金融产品交易环境,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正处于起步阶段,由此不利于获取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如:在当前市场上存在价格公开的金融工具,因只能在全国银行间债劵市场中交易,再加上该市场的债券交易缺乏活跃性,导致期末市场价格缺乏代表性;针对结构复杂、嵌入式衍生工具的混合工具等不便于询价的产品,在选择公允价值确定模型时缺乏可以借鉴的先例。

(六)强化管理风险与降低经营损失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当中会尽力避免产生一些损失,而当前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更适合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能够提高其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避免给商业银行造成不必要的经营、管理损失。在新金融会计准则下,对于套期会计实施条件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宽,便于上市银行更好的管理风险,致力于投资风险的显著降低,也能夠促进相应利润的增加。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新金融会计准则下能够做好内外监督工作,但是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性与财会管理的要求。基于此,需认真做好新旧准则的衔接工作,合理使用的相关模型,提供更大的空间来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促进银行自身监督与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而能够在市场中为保证商业银行的有效、规范运作创造良好条件。商业银行在面对各种难点问题时,需考虑自身发展状况确定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方案,确定估值方法,结合外部及历史数据,提供解决估值模型中的参数选取问题,使银行在满足准则要求下,逐步构建公允价值估值体系。

(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2)

参考文献:

[1]郭喜华.商业银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路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27).

[2]翟政婷.试论金融工具准则减值模式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9(10).

[3]孙韵汶.金融科技监管“监管沙盒”模式分析及探索[J].中国商论. 2018(32).

[4]任晨晨.浅谈金融科技创新与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 2018(34).

[5]张德茂,蒋亮.金融科技在传统商业银行转型中的赋能作用与路径[J].西南金融.2018(11).

[6]李颖.金融科技内涵、趋势与路径[J].海南金融. 2018(11).

[7]杨升.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18(26).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