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践与经验

2020-12-28王雪垠

时代经贸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实践探索河南省

【摘 要】随着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我国东部地区作为对外开放先锋已取得良好的发展和先进的经验,并开始向中西实施产业梯级转移。在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河南省紧抓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外经外贸连年剧增,开放产业不断涌现,成为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通过对郑州航空港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试点的进行实践探索,总结出河南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成就经验,为其它内陆省份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河南省;临空经济;实践探索;经验总结

河南省开放经济水平近年来取得巨大的发展,得益于多层次的开放布局,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支持,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设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引擎。本文探索了这三处典型开放型经济实践区,探索其先进成果,总结其开放经验。

一、河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践探索

实践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践探索

发展临空经济,以点带面振兴中原经济建设,推动区域对外开放,优化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新型产业。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下文简称港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年生产总值从三百亿元到2019年的九百多亿元,港区经济总量占郑州市总量的比重不斷加大,港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平均增速达18.5%,比郑州市增速高9%,比河南省高10%。港区的进出口201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14.8亿美元,占郑州市的83.7%。占河南省的62.4%。

港区全速推进“空中丝路”双枢纽建设,卢森堡货航周航班量扩大至15班,货运量占郑州新郑机场总货运量的25%以上,港区成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承载支柱。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经验

港区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制度创新、便利化改革,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接轨国际化标准,几年来成效显著。

1、推进“便利化”机制

首先,加强投 融资便利。港区获批为人民币创新试点以来,跨境贷款、跨境贸易融资业务顺利开展。2015年8月,河南航投收到建行东京分行3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投融资业务得到扩展。

然后,物流便利化机制不断创新,打造全球物流中心、商品物流集散中心。郑州机场扩建完成,高铁米字型路线逐渐铺成,港区内外高速公路网加速规划,基本行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最后,大通关机制逐步创建,口岸监管模式不断创新。一方面学习了上海自贸区的优秀成果,已成功运用“区内自行运输”等11项创新制度。另一方面,提升自身制度创新能力,河南电子口岸中心实现了申报、查验、过关的电子化流程。口岸从机场海关增添到保税区内,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通关无纸化放行”让原本两三个小时的业务缩减到两三分钟。

2、施行创新机制

首先,推行创新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河南省首推“三证一章”登记制度改革,将原来的三证分别由三个部门分别受理的模式,改为现在的统一办理的模式,整个流程缩短至5个工作日。并逐渐实现申报、认证、流转、审批电子化办理模式。

其次,开放港区省辖市一级管理权限,涉及用地直批、价格自定、政策直享等专项优惠待遇。并且围绕产城融合展开工作,港区对政府部署的工作逐个区分责任,使每项工作都有一名负责人牵头推进落实。另外,实验区成立党工会、管委会小组,建立“日监督、周协调、月考评”监督机制。

最后,加强人才集聚机制,航空港实验区聘请产业顾问组建智囊团,与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建立人才协调使用机制,设立人才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服务。2015年提出“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吸引国内专家及人才。

实 践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品交易模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竞争的新业态。

( 一)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践

试验区设立以来,激发出河南省的商品贸易潜力,从2013年起河南跨境业务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2018年,省电商进出口额达1289.2亿元,2019年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长。

进口商品来源包含44个国际和地区,以日韩为主;消费群体以25至30岁人群为主;进口商品主要以化妆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国家。

大批外商企业入驻河南,服装贸易集团在郑州建立物流分拣园区。河南航投启动双向E贸易项目,运送欧洲的酒饮、水果、水产品到郑,并通过线上交易平台“航投臻品”销往全国。

(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

1、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跨境电商产业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标准化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发展农产品生产园与电商产业园的结合,利用河南省农产品生产加工优势,打响“豫”农产品国际品牌。

2、打造河南特色电商扶贫

与B2B、O2O、B2C多模式融合,加速推进“河南制造”走出国门,鼓励电商走入农村,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宣传,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模式将农产品信息打通,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结合,生产出符合境外市场需求的产品。

3、多式联运改革

河南省依托自贸区先试先行的制度优势,加强构建陆海铁空联运网络,河南在多式联运发展中处于领先水平。河南抓住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的转移与设计。对危化品的运输装备上献计献策,危险品运输需要的罐式集装箱在河南大力推广,并有明确的补助政策。积极开展物流信息平台互通互联,完善运输大数据运营服务平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在线下单服务、在线物流操作、全程物流追踪功能等,并可与货代企业、报关企业、公路货运企业进行线上交易。

实 践三:郑欧班列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规划中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亚欧的重要陆运物流通道。铁路在速度、安全性、运输距离相较海运有比较优势;在成本、运载量方面由于空运。

(一)郑欧班列实践探索

1、通车五年增速显著

自2013年郑欧班列开通, 2019年7月,郑欧班列新增满洲里口岸、俄罗斯线路,形成了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亚太(日韩等)的物流网络,概括为“七个站点,六个口岸”。

2、郑欧班列促进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

郑欧班列促进与班列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郑欧班列2019年全年开行1000班,同比增长33%,其中,638班去程、362班回程。郑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极大的提升了通关与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促使外资入郑。

(二)郑欧班列建设经验

1、郑欧班列首创 “门到门”创新服务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方便的物流运输服务体验,郑欧班列率推出上门服务的新理念,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根据客户向网络订舱服务平台上传的出货量、目的地、货品种类等信息,统筹派发货车拉着集装箱上门取货,并再通过班列到达境外,通过合作的物流公司精准送货。

2、善用信息技术带动发展

数字化信息成为郑欧班列高效、多元化发展的基础。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出了线上下单平台、集装箱调配等30多个信息系统,使郑欧班列成为“数字班列”。数字信息系统也为多式联运项目提供探索的便利条件。

3、推行贸运一体化模式

依托于郑欧班列搭起的物流通道,郑州也乘势发展对外贸易。建设了保稅物流中心、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多式联运服务中心、集装箱租赁中心。来自中欧两地的企业加强交流合作,相互渗透,实现贸易-运输一体化流程。目前,已建立了多个进口商品展销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融合,构建最优的跨境电商和国际贸易模式。

二、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总结

河南已经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事业中,提前跑出优异的成绩,同样也积累了一些具有借鉴性的开放发展经验。

(一)不断加大河南省招商引资力度

河南近年坚定地走开放带动经济的道路,外资成效功不可没,近年河南对外出口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据重大比例,因此吸引外资外商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2018年8月河南省财政厅联合省商务厅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扩大激励范围,加大激励力度,将投资文化、医疗、民政服务、教育等公益类项目也增列为奖励对象;为从事招商引资活动的中介企业增设奖励政策;对于落户于重点实验区的企业奖励既定标准下增加50%。

( 二)继续迈进制度改革步伐

各级政府推行“放管服”改革工作,甩掉繁复的监管程序,服务型政府在自贸区等政策先行区稳步落实,不断探索“多式联运”模式创新,逐步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便民化服务流程,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审批时间不断缩减,纸质申请业务网络化。

( 三)坚持拓宽开放创新领域

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新型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使得每年进出口贸易中高科技产品占比60%以上;加强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服务模式及理念,引进信息服务业人才,用最新的技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建立先进高效的服务业发展平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引领性、高效性、保障性的全方位服务。

( 四)突出重点领域改革

物流制度创新方面,自贸区在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领域,积极制定统一的运输规则、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破除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标准化问题。允许已依法获得经营资质的企业开展多式联运经营活动,推广多式联运运营范围。

通关制度创新方面,全面推进一体化工作流程,积极创新口岸监管方式,通过将口岸通关不必须工作前置后置、企业分类监管、双随机、通关作业无纸化、许可证件联网核查核销等方式,探索负面清单目录下跨境贸易项目简约化审批和证照发放,改进通关服务。

信息数据制度创新方面,在特定区域内开放与国际通信信道出入口的直接对接,实现国际间数据无障碍流通。

制造业制度创新方面,注重专利技术保护制度,发挥口岸优势,在种苗、试剂、化学元素、试验用动物、试验用器材等产业研发用创新材料的进口流程便利化方面取得突破。

( 五)发挥产业支撑作用

深度把握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积极聚集国际创新要素,重点推动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创新、产品升级、服务拓展,加强产业园区功能、服务配套。

汽车产业,重点引进国外内知名的汽车制造厂商。鼓励新建中外合资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积极引进半挂牵引车及货车类等专用车企业。鼓励推进数字工厂、智慧工厂建设,引导汽车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环节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等技术服务商聚集。

装备制造业,瞄准各行业细分领域,积极引进成套化改造、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等研发创新型中小企业。引导大专院所设立装备制造等研发中心。鼓励龙头企业将中试基地、生产基地落户联动发展区域。

生物医药业,积极引进药品、试剂、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生物农业等研发创新类中小企业。在联动发展区域布局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生产企业。

人工智能,引进落地一批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的研发设计、核心组件生产、维修服务类企业。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参考文献:

[1]王雪垠. 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2]王芷芊,朱瑞雪.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

[3]张俊涛.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分析研究[J].财经界,2018,(19).

[4]金真,许刚,张砺文.空中丝绸之路与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第三届中国国际航空物流发展大会”[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8.

[5]邝山.河南区域经济分析与郑州航空港发展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14.

[6]虎艳军.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7.

[7]李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制度创新的现状与建议[J].经济师,2017,0(7).

[ 8 ]刘晔.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创新路径分析——以河南自贸区为例[J].管理学刊,2018,31(3).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实践探索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研究
临时展览对高校博物馆工作的促进作用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