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上线“文明码”引争议

2020-12-2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运营者市民苏州

2020年9月3日,江苏省苏州市在“苏城码”上推出了“文明码”,并称之为全国首创,引发外界热议。据介绍,该功能旨在构筑起文明积分信息识别体系,形成市民文明程度“个性画像”,文明积分等级高的市民将会享受工作、生活、就业、学习、娱乐的优先和便利。

目前,可以影响这个分数的有两个指数——文明交通指数和文明志愿指数,其他文明指数尚未开放。个人若有交通违法行为,文明交通指数将根据其交通违法记录进行扣分。若参加交通志愿执勤活动,则可进行加分。此外,市民每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也可获得相应加分。

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文明的标准无法通过简单的分值计算来衡量。对此,苏州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于9月6日回应称,“文明码”的初衷是倡导文明新风尚,以正向激励为原则,不与个人信用挂钩,且以市民自愿注册为前提。目前,“文明码”阶段性测试已经结束,待修订完善、条件成熟后再推出试行。

多維解读

通向文明的路径不能逾越法的边界

关于公共权力,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即行政权力必须严格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超越权限,越权则无效。在苏州推广“文明码”的过程中,却可能存在这样的隐忧,导致好心办坏事。

首先,怎么确定文明的标准和分值?人性是复杂的,文明有不同的切面,也有不同的价值,想要通过一个“文明码”,定义文明的标准和内涵,并且准确地进行量化赋分,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其次,“文明码”所涉及的信息收集,是否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那么,“文明码”收集的信息,就应该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且征得市民授权。因此,苏州推行“文明码”还需考虑得更加周全:在程序方面,在推出之前,应该就纳入的内容和赋分的标准等内容,征求更多当地市民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进入地方人大议事程序,依法获得授权,确保这一措施在法律轨道上运行。

城市管理者想要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管理水平,这可以理解,但这些做法均不应该以限制自然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突破法律赋予地方政府的权力边界为前提。只要事关市民的合法权益和切实利益,任何一个“码”都不是小事,也不只是技术问题。

苏州“文明码”可以试也可以讨论

关于苏州推出“文明码”,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的观点是,其可以试,也可以讨论。虽然苏州“文明码”属于全国首创,但通过个人信用积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尝试在全国多地均已有先例。此前,山东济南、陕西榆林、福建厦门、浙江杭州等地均出台了各有特色的地方信用积分体系。如何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推动社会进步,我们一直没有停止探索。

“可以试”,是因为我们要前进,而前进就会有创新,就会有探索。想当年,农村穷得很,安徽小岗村偷偷地搞“大包干”;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支股票挂牌上市,也有“搞资本主义”之嫌。如今,有人说,“文明码”的试行没有法律依据,殊不知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也应该与时俱进。具体到文明创建,当然要讲法治,但同时也应该允许有人探索。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当下,苏州城能不能搞“文明码”,我们当允许人家试,如果试行后失败了,也应该宽容一些。至于“可以讨论”,即允许人们摆事实、讲道理,毕竟理越辩越明,这期间,切不可“扣帽子”或“一棍子打死”。这种“文明码”可以小步走,可以在前进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当然,无论是“试”还是“讨论”,也是有底线的。其“底线”就是,对文明积分数值高者,政府有关方面可以有适当奖励;但对那些文明积分数值低者,则不可以随意进行惩罚。其实,“只奖不罚”也是一种尝试思路。

猜你喜欢

运营者市民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公众号再增视频号入口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苏州一光
链接: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
资讯网站低调而华丽地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