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12-28顾然
顾然
【摘 要】 为了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育正在不断发生变革,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新课标随着这一教育改革而出现。新的教育模式下,要培养出具有新思想的学生,而问题则是新思想产生的导火线,所以应新课标的要求,当代教育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也能不断创新自我。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下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
【关键词】 新课标;问题意识
问题的提出是进行思想活动的前提和目标,给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下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知识不应该由老师灌输,而是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初中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变得更为关键。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以下简要看法。
一、通过“悬念”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在各科目的老师都十分重视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就能主动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联想旧知识,对于某些不理解的知识,学生就会在心中发出疑问。当学生上课时就会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讲,思维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问题意识也得以激发。比如,在讲到“直角三角形”这部分的内容时,课本上留有这样一个悬念:“不过河如何测河宽?不上山如何测山高?不靠近如何测距离?”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指引学生一步步探索,问题意识也能逐渐形成。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要再三思索,设计的问题要合理,具有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意识。
二、指引学生发现问题
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一定要注意指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这是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的关键方式。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也表明,当学生带有目标进行学习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这就意味着,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就會努力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前进,不断攻克问题。比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变为几个角?”很多学生可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五个角,老师可以笑着说:“真的是这样吗?你确定吗?”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答案感到怀疑,他们会重新审视问题,希望能够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拿出笔开始画,有些学生拿出纸和剪刀开始现场操作,很快学生就得出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可能会剩下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三种情况。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学生的问题意识被调动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提升。
三、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课堂之中,让学生不断向学习靠拢。另外,老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面对问题时能独立冷静地思考,并且能够和同学相互交流学习。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学习规律,还要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学生在学习上有不解之处,老师要指引其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将分散的数学知识集合化,理清思绪,长此以往,学生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问题,思维不断扩展,学生之间的友情也会愈加浓烈,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
四、让学生勇于发问
学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或者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其他看法,对问题有着其他的解题思路。学生要想提出问题,就一定要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这样才能提出具有深度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在学习到“不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等式的性质是不是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只需把等式替换为不等式即可吗?”在学习“菱形、矩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能会问:“矩形和菱形有哪些共有的特性?矩形和菱形各自特有的性质是什么?”“菱形和矩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刚开始接触证明题时,学生可能会问:“题目中的条件要怎么使用呢?”“要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呢?”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题目时,他们也会询问:“有没有更便捷的方法呢?”学生一开始可能胆怯,不敢提问,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老师也不能批评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养成提问题的习惯,学习成绩也会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提高,成绩提高后,学生提问的水平也会提高,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对数学自然会变得热爱。
总而言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是很关键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好指引作用,指引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会增加,问题意识也能不断得到培养。当问题意识形成后,学生不仅数学成绩会得到提高,学科素养也会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