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技法语言研究

2020-12-28赵苑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构图技法山水画

摘要:倪瓒作为我国山水画的关键人物,被国人称之为元代山水画的“四大家”,其结合前人经验开创的技法、构图等,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倪瓒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分别从构图、技法、笔墨及造型等四个角度分析了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之美,并详细分析了其在美学方面所具备的思想,并总结了倪瓒山水画对后人进行山水画创作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技法;构图

引言

中国的山水画特别讲究意境的表达,没有了意境画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成了无根之木。本文以倪瓒的山水画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分别从多个角度走进倪瓒的画中,赏析其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

一、倪瓒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一)构图

第一,倪瓒的山水画多取平远之景,这与他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在他背井离乡之后,就在太湖一代游历,可以说他对太湖周边的景色有非常深的情感,也很更独特的感情。他的取景是非常讲究的,干枯的树木、凄凉的亭台、冷清的水面,都是他创作的对象,这算是他太湖泛舟二十余载在他心目中的倾诉对象吧。第二,倪瓒山水画的构图方式非常有特点,俗称“三段式”构图。这种构图是典型的一河两岸布局,即中间是一条河或江,两岸则是近景和远景,通常远影画的比较高大,而近景画得比较矮小。画中无鸟兽,更没无人荡舟,就是单纯的山水风景,给人以空寂、落寞的感觉,透露出独特的意境。其中《六君子图》、《秋林野兴图》等多幅作品都是运用的三段式构图,近处多为土坡、有树木、茅屋草亭等,中间多为湖泊,远处多为淡淡的山脉。此种构图绘画风格。

(二)技法

倪瓒曾说,前人多以斧劈、丁香、马齿等方法做工,未免有些俗气,所以我专学李唐的披麻法,然后他混合披麻、斧劈法,自己发明了“折带皴”的方法来表现山石,非常的俊美秀逸。比如倪瓒构造平远的山,皆用长批麻皴从一侧拉出,再以明暗交织的平行皴笔,唤起宽广平静的感觉,渺远的山体与画法上方留出的大量空白,将画境推至极远。这样的山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反复出现在倪瓒的画作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线条的单薄感,从而使画看起来更加匀称,达到了笔简意繁效果。后世有很多画家都极力模仿倪瓒的绘画技法。

(三)笔墨

倪瓒山水画的笔墨多用淡墨,虽然言淡,并不是真的淡的毫无变化,毫无章法,在纸上通过不用的淡墨以及干湿方式,展现出来非常丰富的画面。当然,倪瓒并不是统统使用淡墨,他也用浓墨,比如点苔的时候他喜欢使用浓墨,其好处是可以与淡墨的坡石形成呼应,从而增强了坡石的体积感,使画面看起来很有节奏感。虽是“逸笔草草”,便并不是毫无章法,反而是恰到好处,非常有节制,细微之处简单的笔墨却透了无穷之变化。在《幽涧寒松图》作品中,画家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而是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该幅画作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

(四)造型

不求形似也是倪瓒山水画的一大特点。不求形似就是在画中的表现与现实中的物象不像,这也是倪瓒山水画的高超之处,因为他对画的追求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物象层次,更注重画本身通过物象反映出来的精神气质,共内在是生命力。正是因为不拘于形,不求形似,所以他的画才有个性,才给了自己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倪瓒在画疏林枯树的时候常常简略,形态上是在画疏林枯树,但却只有寥寥几笔,给人以疏林枯树萧疏冷寂的感觉。这种画法与他的个性非常吻合,因为他就是要通过这种萧疏冷寂场景来抒发他心中的闷气。在《渔庄秋霁图》中,作品中景为一片空白,画面不着一笔点墨,以虚为实,似为浩淼平静的辽阔湖水;远景为平缓的峦头,境界极为旷远。

二、倪瓒的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倪瓒家世虽不显赫,但也算一方豪强,财力丰足,有实力为他所用。然而时不与我,蒙古族统治者对汉人极度压榨,其生活渐渐困难,在饱受世态炎凉后,他更向往与世无争的生活,所以他执着于画,并且画风简远淡真,清幽脱俗。其表现为:

第一,文人画飘逸的境界。“逸”是一种境界,也是当时文人画所追求的,逸于表,神态自若,以 “士气”写“逸品”,抒发文人风采,注重的是意境上的相关塑造。在倪瓒看来,作画只是为了自娱,抒发一下自我情感而已,所以他才说:“余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的画就是那么的随性而为,平淡清幽,超凡脱俗。

第二,凸显文人含蓄简约的特性。文人画尚简,一切从简,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所在文化在作画时喜欢留空白,给人更多的遐想,就像一句话说的好:“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母雷特”,也许当时的文人就已经读透了这门哲学。

第三,将平淡推向极致。文人画在技法和形式上崇尚自然之美,所以他们更喜欢以山水入画,混然天成。在颜色的运用上,多采用水墨淡色,或有淡彩。“余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体现了倪瓒的性情,他作画风格亦如此,随心而做,用笔多为侧锋,皴法上多采用柔韧的披麻皴、折带皴,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倪瓒的山水画在元代是极负盛名的,可以说他将文人画的平淡简约风格推向了极致,给人一种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空疏之美。

三、倪瓒山水画的影响

倪瓒山水画在历史上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明清山水画多少都受其影响,其中沈周和文徵明更是以倪瓒山水画为榜样,受的影响颇深。沈周年幼时就对倪瓒的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他曾经下过大功夫临摹倪瓒画作,如《仿倪山水图》《仿云林山水图轴》等。文徵明也是倪瓒的忠实追随者,他的《雨中梧竹图》与倪瓒的《山水册》其中的用笔颇似。董其昌对倪瓒的山水画评价颇高,也是大力提倡学习倪瓒之人,所以在明末清初,倪瓒画风非常流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渐江和尚,他对倪瓒的研究最深,颇得其风,专写黄山之景,开辟了“新安画派”。而与渐江同称为“四大画僧”的八大山人、髡残、石涛等,均或多或少受倪瓒画风之影响。不说远古,就说近代,陈师曾、黄宾虹这些著名的近代画家同样饱受倪瓒画风之影响,从中汲取营养,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可以看出,自倪瓒之后,山水画之新风盛行,不仅深深影响了明清文化,就连近现代画家也深受其影响,可看倪瓒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献

[1]厉文霞.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J].艺术评鉴,2018(15):46-47.

[2]窦薇,李燕宁.论倪瓒文人山水画的“逸气”与“逸笔”[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4):122-125.

作者简介:赵苑(1995.3),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黄县,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构图技法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秀秀台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